4月11日起北京經歷10年以來最強大風的考驗,朝陽區潘家園街道充分發揮“物鄰中心”工作機制作用,在基層黨建引領下,聚合各類社區和物業服務資源,為老人、小小孩、外賣小哥等社會群體搭建防風屏障。
風聲就是命令,地區黨建網格聞風而動。居民端“鄰委會”與物業端“物鄰中心”雙輪發力,廣泛入戶探望高齡老人,噓寒問暖了解需求。潘家園南里社區針對腿腳不便老人,組織社區志愿者和天力物業公司服務人員組成志愿服務隊,送菜、送飯、送藥,保障老人正常生活。有的居民家中有幼兒擔心家中房屋安全,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公司登門排查,為居民吃下定心丸。有的快遞小哥需要臨時避風,地區公共設施全面開放公共空間供小哥落腳休息,傳遞社會關愛。
街道通過“物鄰中心”廣泛發動各物業單位的“物鄰達人”在極端天氣前排查各類風險隱患。天岳恒潘家園分公司根據居民訴求拆除了樓頂失修的太陽板熱水器,消滅墜落風險。華西南社區會同開心辰物業對小區危險樹木進行修理,提前排除安全隱患。地區各物業單位整合停車資源,向地區居民開放了500余個地下停車位或空曠停車場車位,為居民車輛撐起保護傘。
“物鄰中心”是黨建引領下潘家園煥新物業聯盟深度參與社區治理的創新舉措,涵蓋了地區全部物業管理單位。日常通過與“鄰委會”雙向互動聚焦居民訴求,選出“物鄰達人”揭榜掛帥專業攻堅。應對突發事件時,廣泛調動轄區資源,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趙婷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