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一直在后面緊追不舍的國民黨軍隊,為什么不追了呢?
主要有四個原因,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第一,當時紅軍分裂了,張國燾率領紅四方面軍主力南下四川,客觀上轉移了國民黨軍主力的視線,為中央紅軍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會合,并建立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創(chuàng)造了機會。
第二,紅軍當時在陜北,已經(jīng)脫離了國民黨統(tǒng)治的心腹地區(qū),對蔣介石的威脅已經(jīng)不大。紅軍身處多個地方勢力的夾縫之中,處境十分艱險。
此時已經(jīng)無需費時費力的去圍剿了,周圍的晉綏軍、陜軍、馬家軍等地方軍閥部隊,肯定不會容許紅軍在自己的地盤上存在的。
第三,雖然長征讓紅軍元氣大傷,但到了陜北,蔣介石仍時刻想要消滅紅軍。只是由于紅軍建立了根據(jù)地,不跑了,因此國民黨由從后面追,變成了圍剿。圍剿的主力也由中央軍、川軍,變成了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
但是仗打了一年多,也不見消滅紅軍,主要原因當然是張學良和楊虎城沒有盡全力圍剿,都想抗日。
第四,蔣介石忙于解決兩廣事變。 1936年,廣東實力派陳濟棠和廣西實力派李宗仁,為反對蔣介石吞并地方勢力,而發(fā)動的一次事變。
面對來勢洶洶的陳濟棠和李宗仁,蔣介石一時無暇西顧。直到兩廣事變解決后,才再次將矛頭指向陜北的紅軍。
為了盡快消滅紅軍,蔣介石親自來西安督戰(zhàn),給張學良提出要求:要么執(zhí)行命令,全力以赴;要么退出陜西,由中央軍進剿。
然后就有了西安事變。
后面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西安事變發(fā)生后,我黨積極奔走,蔣介石迫于壓力,最終同意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