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2025年4月,在全球聚焦加沙戰火、俄烏沖突、中美對峙的此刻,蘇丹的絕望卻幾乎在媒體和政治版圖中徹底隱身。來自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難民署、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以及聯合國婦女署等多個國際組織近日聯合發出警告,指蘇丹正陷入“規模空前”的人道主義災難。兩年的持續沖突已將這個非洲東北部國家徹底拖入人道地獄,三千萬人急需人道援助,近一半國民面臨饑餓威脅,婦女和兒童遭遇的暴力、貧病和流離,正構成一場現代世界眼皮底下的地獄式浩劫。
自2023年4月15日,蘇丹武裝部隊(SAF)與蘇丹快速支援部隊(RSF)在首都喀土穆爆發激烈沖突以來,戰火迅速蔓延至全國,變成一場無序而殘酷的全面內戰。這不是一場有明確政治目標的變革運動,也不是外部干預觸發的代理戰爭,而是一場脫離治理理性、徹底碎裂國家架構的武裝災難。它將一個本已脆弱、長期遭受軍事獨裁和國際制裁的國家,徹底推進了失敗國家的深淵。
據聯合國數據,約1300萬人流離失所,近3000人死亡,2500萬人面臨饑荒威脅,600萬婦女和女孩在流亡途中遭受性暴力與安全威脅,而這些冰冷數字背后,是成千上萬無助的平民、垮塌的醫院、斷裂的家庭,以及無數孩子在營養不良和疫病中逐漸死去的身影。而此刻的蘇丹,幾乎沒有“國家”這個概念。兩個武裝集團在城市與村落間肆意廝殺,政府職能崩塌,援助渠道被切斷,媒體被驅逐,唯一留下的,是不斷擴大的人道廢墟。
與此同時,俄烏沖突幾乎吸走了西方世界全部地緣關注力,蘇丹這場“沒有戰略價值”的人道災難被徹底邊緣化。甚至在聯合國安理會,這場危機也沒有獲得任何持續性、高強度的決議支持。現實中,蘇丹正在“被選擇性遺忘”。
蘇丹悲劇的本質,不是單純的國家內戰或民族沖突,而是非洲國家長年遭遇殖民遺產、資源掠奪、政治虛無與全球治理失敗的復合結果。從“達爾富爾危機”到“喀土穆政變”,從奧馬爾·巴希爾時代的專制統治到今天武裝割據、治安崩潰,蘇丹的每一輪沖突都被冠以“內部矛盾”之名處理,卻從未獲得真正的全球制度支持或地區主導性的解決機制。而如今,連國際社會對蘇丹人民最低限度的人道回應都變得力不從心。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指出,目前急需人道援助者多達三千萬人,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然而資金籌措嚴重不足。世界糧食計劃署更指出,已有2500萬人面臨饑餓,其中大量人群處于“災難級別”的營養危機狀態。但國際人道援助機制卻因武裝沖突、通行障礙與資金短缺而陷入癱瘓。難民營容量爆滿,跨境救援路徑不穩定,很多地區根本無法進入。在南蘇丹、乍得與烏干達的邊境地帶,難民潮不斷擴散,已成為地區安全的新火藥桶。
聯合國婦女署指出,過去兩年中,流離失所的婦女和女童每日面臨系統性性暴力威脅,產婦死亡率急劇上升,部分地區甚至出現醫療系統完全癱瘓導致婦女在街頭分娩、出血致死的慘劇。這種性別暴力不是戰爭的“副產品”,而是戰爭本身的一部分,是作為打擊社區意志、懲罰族群、摧毀家庭結構的工具在被系統使用。而這,幾乎沒有被國際輿論認真報道或制裁。
然而,更可悲的是,蘇丹危機還遠未觸底。聯合國與人道組織已經不得不承認,蘇丹正向“全球最大難民危機”靠攏。如果當前局勢繼續放任發展,蘇丹將全面進入“索馬里化”狀態:非國家武裝主導、安全局勢失控、跨國武裝溢出、人口流散至全非洲,進而引發新一輪大規模地區動蕩。這不僅是非洲之痛,更是世界秩序崩解的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