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愛心飯菜準時送達 及時開展路面清障 啟動24小時巡查(引題)
他們逆風而行 為居民撐起“防風屏障”(主題)
北京晚報記者 朱松梅 孫穎 孟紫薇 李瑤 陳強
他們對居民叮囑著“非必要不出門”,自己卻在狂風中守護城市。昨天,北京各區嚴陣以待,基層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逆風而行,齊心協力為居民撐起“防風屏障”。
讓居民踏實
昨天上午11時許,順義區義賓北社區居委會副書記李紅艷來到獨居的贠大媽家中,送去熱騰騰的飯菜。“今天您千萬別出門,飯盒等我們明天來收就行!”李紅艷叮囑。
頂著大風,志愿者們步履不停,把一份份愛心飯菜準時送達。當天,勝利街道依托轄區內四家養老服務驛站和一家養老餐廳,由40余名志愿者為100戶高齡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庭送去了暖心午餐。
在城鄉各地,應對大風的動人故事不斷涌現。在潘家園南里社區,志愿者和天力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組成服務隊,送菜、送飯、送藥,保障高齡和獨居老人的正常生活。
“車主自行放倒,防止風吹,無需扶起,謝謝!”電動自行車停在戶外,很容易被吹倒。不少人選擇主動把車子“放倒”,但又往往被不知情的好心鄰居扶起來。在順義區光明街道裕龍六社區,志愿者們制作了提示標簽,用膠條給車子逐輛貼上。
露天停放的私家車,是不少居民最牽掛的。11日晚上起,越來越多的商場、園區、寫字樓向市民開放了地下車庫。如朝陽各單位總計開放122個停車場,提供3.3萬個車位;海淀區協調華熙LIVE五棵松·寫字樓(華熙LIVE中心)等商圈開放地下車庫,共釋放5131個地下停車位;豐臺也開放了11處橋下空間,釋放近千個停車位;昌平6座商場開放停車位。
跟險情賽跑
快一些,再快一些!一旦發生險情,各部門都要跟時間賽跑,全力減少險情對城市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
上午10時,房山區工作人員巡查時發現,焦莊工業區廠房的彩鋼頂被風吹翻,造成雙向道路阻斷。發現險情后,房山區在雙向封閉道路、安排專人看守的同時,抓緊時間處置現場、消除隱患,共計出動搶險人員30人、機械設備18臺套。
昨天上午9時,朝陽區應急指揮中心的電話響起,值守一整夜的工作人員李振山迅速抓起聽筒,對方語氣急促:“朝陽北路與常新路交叉口發生樹木倒伏!”
放下電話,李振山立刻調取現場監控,發現一根粗壯的樹枝橫臥在路中央,連帶扯倒了一根電線桿,“這涉及多部門,要馬上派件!”隨后,一條派件信息同步發送給綠化、交通、城管及屬地街鄉。約30分鐘后,險情處置完畢,交通恢復正常。
樹木倒伏、折枝的現象一天發生了好多起。就拿海淀區馬連洼街道來說,半天就處置了12處樹木倒伏險情和120余處折枝。“我們組建了100多人的應急搶險隊伍,分6個片區駐扎,確保發生問題10分鐘到場。”馬連洼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馬國瑞介紹。
昨天中午11時40分,豐臺新村街道萬年花城第二社區的居民群中收到一條信息:一戶居民家的空調外機脫落,僅靠部分部件連接懸掛著,搖搖欲墜。社區迅速聯合物業在該居民樓下方拉起警戒線,安排專人值守。同時,物業經理帶領維修師傅迅速趕到該居民家中,小心翼翼地將懸掛在外的空調外機拉回室內,避免空調外機掉落。
險情就是命令。豐臺區的接訴即辦數據分析平臺新建了大風預警、樹木倒伏等板塊。該平臺實時更新大風天氣的訴求明細,及時督促承辦單位解決問題,及時發現短板,并形成了一套以小時為單位的高效處理流程。
讓城市更溫暖
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胡同平房片區,東西城及各街道啟動24小時巡查。
東四三條至八條是全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保留著古色古香的胡同群落,坐落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不可移動文物10處,以及歷史建筑、古樹名木、名人故居等。在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崇禮住宅,瓦片容易被風刮掉的位置已經提前苫蓋上了綠色的網布,網布各處還有鐵絲捆綁和固定,防止大風刮落。
昨天清晨6時30分,美團外賣員李良和同事走進了眉州東坡泛海店——就在半小時前,配送站通知,該品牌的幾十家門店都免費為大家提供兩天早餐。
“外面風大,大家可以在店里吃,需要打包也成!”店長諶滿珍熱情地招呼他們。套餐包含豆漿、油條,還另外準備了饅頭、小菜和粥。“我們早餐備得很足,外賣員隨到隨吃,不耽誤他們的工作。”
極端天氣中,快遞外賣、網約車等行業從業者格外辛苦。很多酒店、商場和驛站都為市民和小哥們提供歇腳避險的空間。
來源:北京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