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板樓房將“要拆了”?2025年“舊改”新調整,老舊小區有好消息。
房子和人類總是息息相關,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老舊的預制板樓房呈現老化的狀態,成了很多人眼中的舊房、危房。針對這類房屋,國家也拿出了新的方案。
10年前,針對以前的老舊危房,特別是城市中心區的老房子,國家采取了拆遷后貨幣化安置的政策。但一刀切的推行棚改貨幣化安置會加大財政壓力。2016年到2020年,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資金超過4萬億元,增加了隱性債務。拆遷戶拿到現金后集中購房,短期內推高需求,導致房價非理性上漲,加劇了市場波動;部分拆遷戶甚至通過假離婚的方式套取補償款,刺激投機行為。近兩年,棚改退潮、“舊改”新調整后,不再一刀切拆遷,未來舊城改造會更注重歷史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進入2025年之后,針對老舊房屋的政策,又出現了新的調整。
上世紀80年代的預制板樓房,種種問題暴露,是否應該全部拆除?
答案來了,預制板房是否會在舊城改造中拆除,要結合房屋性質、政策導向和安全隱患進行判斷。老舊小區也迎來了好消息。
將會拆除的預制板房類型有以下三種。
一是安全隱患突出的危房,經專業機構鑒定為d級危房或c級危房的預制板建筑,特別是那些承重結構損壞、無法容納業主居住的房屋類型,比如2023年長沙429自建房倒塌事故后,全國排查中拆除的預制板危房占比超過60%(住建部數據)。為什么這類房屋一定要拆除?大部分預制板房的使用年限只有50年。如果超過這一使用年限,安全度和居住舒適度都會降低。而且很多預制板樓房是采用空心設計的,年久失修,這類板房一旦遇到惡劣的天氣環境,容易出現坍塌的情況,影響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第二是不符合現行抗震標準的房屋,2001年之前建造的預制板房,普遍達不到現在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樓板和墻體的連接比較薄弱。例如河北唐山在2022年的舊城改造中,1980年代之前建的預制板房100%納入拆除范圍。
第三種是納入征收范圍的棚戶區。不少棚戶區位于城市核心地帶,如果影響了城市發展規劃,那么可能會列入征收計劃,無論是不是預制板房的建筑都會按照拆遷補償。
不過,如今的拆遷已經不同以往,未來的趨勢是減少貨幣化安置,更多采用房票安置,比如鄭州、南京試點房票措施,限制購房范圍,既可以解決群眾的居住問題又可以更好打擊投機行為。而預制板房納入拆遷的,價格也會有所差異。上海虹口區2023年的舊改項目中,預制板房補償單價相比鋼混結構要低15~20%。
第二大類是可能保留或改造的情況。
一是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建筑。例如在北京的胡同改造中,1970年代的預制板房,因為承載著城市記憶,部分建筑會進行外立面的翻新之后再保留。上海的田子坊,也采取微改造的方式,保留歷史建筑,提升建筑的功能性。
第二是結構安全的預制板房。經過專業機構檢測為b級房屋的,結構是安全的,可以通過加裝鋼結構的方式來改造。例如在杭州的舊改數據中,有一部分老房子就通過加固的方式來代替拆除重建。為什么這類房屋不采取拆遷的方式,而是采取改造的方式?因為城市發展新思路已經從拆舊建新到有機更新,比如北京老舊小區采取外立面翻新、加裝電梯的方式開展綜合整治,成本更低,居民接受度也更高。部分舊房還會改造成長租公寓,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緩解住房壓力。
第三是沒有拆遷計劃的區域。一些房齡較新的老舊小區還可以延長預制板房的使用年限。比如重慶九龍坡區2023年對1995年的預制板房實施加固,成本節約了40%。除了加固以外,針對預制板房可能出現的漏水、建筑老化問題,還會采取維修水電管網、粉刷外立面、增加停車位等方式,提高業主的居住舒適度。
從各地對預制板房的處理方式可以看到,未來的趨勢是推行“留改拆”并舉,鼓勵微改造和修繕加固。嚴控大拆大建,防止房地產泡沫化,避免貨幣化安置刺激樓市。城市發展迎來新局面,老舊小區的業主也迎來了好消息。納入征收的預制板房、被確定為危房的預制板樓房會迎來拆除,而那些還有使用價值的房屋會采取舊城改造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