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好的家庭,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為什么有的家庭越發展越好?而有的家庭卻逐漸衰敗?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皚曾講到這樣一個觀點:
“一個家庭要想往上走,最大的阻礙不是貧窮,而是家庭中的內耗。”
這句話反映出來的,其實正是很多家庭走向衰敗的根本原因。
所謂“家庭內耗”,指的就是家里堆滿了怨氣、委屈、互相埋怨等負面情緒,一家人在一起只剩無休止的爭吵。
究其根本,這些內耗產生的源頭通常就在于,親人之間,心沒有凝聚在一起,凡事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重視整個家庭的發展。
日子久了,人心不齊,家就散了。
尤其是現實生活中,見過一些父母,一心指望兒女有出息,以后自己能有所依靠,但卻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當起了“甩手掌柜”,凡事不管不顧。
最終就會造成父母子女相互怨恨,家庭發展江河日下的局面。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日子越過越興旺的家庭,父母通常都有家族意識,也早已懂得了托舉后代的大智慧。
01
一個孩子最難越過的坎兒,是父母的認知
路遙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覺醒的早晚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事實上,每個家庭也都有一個覺醒期,父母覺醒的速度,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家庭的發展走向。
而最悲哀的莫過于,父母認知水平有限,面對小事糊里糊涂,處理大事裝傻逃避。
不僅不愿意幫助兒女向上發展,還總是習慣在孩子向上攀登時,拉扯他們的后腿。
作家楊本芬就提起過這類現象:
她之前在鄉村生活時,遇到過一些父母,自己沒上過學,就覺得讀書沒啥用,于是也讓孩子早早輟學。
還有的父母,自己一輩子都生活在村子里,就希望孩子繼續按照原有的人生軌跡行走。
也有一些人甚至為了把兒女留在身邊,藏起孩子的錄取通知書,然后告訴他:“你的根就在這。”
而這樣的教育模式,造成的后果往往就是,孩子開始怨恨父母,家庭徹底失和,整日爭吵不休,日子難以安寧。
更深層次的情況也會導致,后代成長受限,家庭無法得到更好的發展,一代代就此衰敗下去。
不久前熱播的電視劇《小巷人家》中,也有類似的故事:
吳姍姍很小就沒了母親,在最需要父母關懷的年紀里,她的父親吳建國迎娶后媽進了門。
父親再婚后,吳姍姍時常要看后媽的臉色生活,連吃飯夾菜都小心翼翼,而后媽張阿妹也總是區別對待自己親生的孩子和吳姍姍姐弟。
吳建國對這一切心知肚明,卻擔心影響自己的婚姻幸福,于是默許了張阿妹的做法,任由女兒受盡委屈。
吳姍姍成績不錯,一直夢想能考個好大學,奔赴向往的未來。
可張阿妹和吳建國卻私自改了她的志愿,打算讓吳姍姍去讀中專,如果能碰到條件不錯的,希望她早點嫁人,以此補貼家里。
專科錄取通知書下來那天,吳姍姍孤身一人坐在雨里,陷入了對未來深深的絕望中。
也是從那時起,她知道自己無依無靠,家里沒人幫她,于是只能選擇走捷徑,在同齡人正在上學時,她早早就嫁了人。
許多年過去了,小巷里的孩子們都長大了,一個比一個有出息,吳建國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又一次感慨:“我們家姍姍和小軍要是也這么出息就好了。”
黃玲聽到后忍不住直接回懟:“老吳,你總說這話怪沒意思的,當年姍姍能上重點高中,你不肯讓她上,小軍成績也好,你也怕花錢,讓他上了中專。
隔壁的林棟哲成績不好,但是他爸媽都想辦法陪著他進步。”
接著黃玲又補充道:做父母的,得給孩子創造條件......
吳姍姍的人生,仿佛正應了那句老話:一個孩子最難邁過的坎兒,是父母的認知。
網上有段話說得雖然殘酷,卻很現實:
“父母在山頂站穩了腳,托舉兒女看到了更遠的風景,他們才懂得爭取更大的目標。
一個家族走向興旺,不是靠一個人單打獨斗,而是需要至少幾輩人的努力積攢。
每一代都竭盡所能,去托舉下一代更上一層樓,日子才能蒸蒸日上。”
孩子有沒有出息,和父母的認知影響真的很大。
父母擁有什么樣的認知,就會以何種方式養育兒女。
一個人走上什么樣的人生路,一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很多時候就在于父母是盡心盡力的托舉孩子,還是自私自利的拖拽兒女。
始終記住:不管是打理家庭,還是養育子女,你想在何處收獲,前提是先在此處付出。
02
一個家興旺的根基:
父母格局大,兒女懂感恩,心往一處使
作家馬伯庸說過: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淀。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個后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對于一個家庭而言,好的家風,就像在歲月的沉淀中價值越來越高的古董,經過一代代人的傳遞,更加凸顯其珍貴。
然而好的家風,離不開大格局父母的用心釀造,也少不了代代相傳的銘記于心,如此家族發展自然興旺繁榮。
之前看過一個真實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陳阿姨和幾個孩子生活在安徽某偏遠地區,家境窘迫,生活條件不太好,滿足基本日常需求已是難得。
那些年里,村子里的很多父母,都早早讓兒女離開了學校,外出打工賺錢。
陳阿姨卻認為,日子雖苦,生活雖難,但孩子們上學這件事不能耽誤。
她一直堅信: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最艱難的時光里,她為了供幾個孩子上學,想盡一切辦法攢錢省錢,就連自己日常必需的降壓藥都得計劃著吃。
親朋好友們都勸她:女孩子讀太多書沒用,不如早點打工幫襯家里。
可陳阿姨不愿讓任何一個孩子將就,始終對兒女們一視同仁。
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她都時常鼓勵,讓他們好好學習,將來有自己的事業,去拼搏出一個精彩未來。
在她的堅持托舉下,大女兒憑借努力考上了中國礦業大學,二女兒考進同濟大學,本碩博連讀。
三女兒走進了復旦大學,小女兒在上海財經大學實現了夢想。
如今,她的兒女們都在科研、金融等領域闖出了一番成就,人生之路閃閃發光。
孩子們也在大城市安了家,還把母親接到身邊照顧,一家人不僅親密無間,日子還越過越紅火。
當年陳阿姨竭盡全力培育的土壤里,早已結出了香甜的果實。
俗話說得好: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父母格局大,用豐富的認知、強大的內核、厚重的德行向上托舉兒女的靈魂,時刻謹記家族意識,這個家就倒不了。
兒女懂感恩,用感恩之心、善良之心、積極之心一路向陽而生,創造家族的明天,這個家就敗不了。
一家人心往一處使,彼此體諒,相互幫襯,共同經營家庭,這個家就散不了。
優良家風一代代相傳下去,一家人的生活必然會和順美滿,福氣綿延。
03
中年以后最大的遠見:投資家庭
楊絳在《我們仨》中寫到: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
我們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
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人到中年,越來越明白投資家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視和家人相處的時光。
風雨俱來時,只要一家人心聚在一起,總會有遮風避雨的屋檐。
生活多波折,只要趁早為將來鋪好路,總會有解決問題的底氣。
有遠見的人,都懂得家庭是人生的根基,經營好家庭,才能守住生命中最寶貴的那筆財富。
人生下半場,提前做好這3個準備,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投資,往后的生活自會越過越順。
(1)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有的人在年輕時,買東西習慣大手大腳,經常透支積蓄為自己的欲望買單。
當家人真正急用錢,尤其是給孩子的未來鋪路時,卻發現早已拿不出一分錢,還因此產生了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所以不妨與家人一起制定一個家庭財務規劃,明確家庭收入、支出和儲蓄目標,為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學會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避免沖動消費,守好兜里的錢。
(2)置頂正確的健康觀:
大冰在直播中講到一句話,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
如果你琢磨將來要給孩子留點什么的話,好好鍛煉身體,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就像他說的,當孩子工作忙事業最辛苦的那幾年,父母不生大病,就能給孩子減少很多負擔。
為人父母,想要幫襯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應該就是,把自己照顧好,飲食均衡,經常鍛煉,定期體檢,守好健康。
(3)經營正確的家庭觀:
家人之間相處,有一個隱形的情感賬戶。
家人多一份開心,賬戶里就多一點存款;家人多一點難過,賬戶里就少一點存款。
而這份情感存款的多少,決定的正是家庭幸福的程度。
平時和家人相處時,多關注對方的真正需求,注重合理恰當的溝通方式,就是對彼此最好的精神滋養。
家人快樂,家庭的和氣就會長存,如此家風也能長久穩固,也會更有利于后代發展。
冰心曾說:“一個美好的家庭,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把家庭打理好,人心踏實了,家族興旺了,世世代代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無論是托舉子女,還是陪伴家人,只要足夠用心,方能收獲專屬于自己的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