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家最近攤上大事了:因為胃不舒服被確認為慢性胃炎,醫生說是幽門螺旋桿菌在作祟,保險起見,建議老王一家都做一個幽門螺旋桿菌測試,這不查不要緊,一查發現連家里正在上小學的小孫子都有輕微感染......
統計數據顯示: 我國5成以上,大約7億民眾均伴有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但由于未出現臨床癥狀,很多人對其重視不足。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種專寄生于胃黏膜的革蘭陰性微需氧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MALT)淋巴瘤、胃腺癌的主要病因。
越來越多的臨床資料表明,Hp感染還與許多胃腸外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皮膚系統疾病等)的發生、發展有關。
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大部分感染者都會發生慢性胃炎,但70%以上的人不會表現出任何不適癥狀,出現癥狀的只占30%左右,大概有10%表現為消化不良,15~20%發生胃、十二指腸潰瘍,還有約1%的人最終發展成胃癌。
最關鍵的是,這種細菌感染會傳染,一人患病全家遭殃,它是罹患胃癌的主要原因!
成人Hp感染大多在兒童期獲得,一旦感染,很少自然根除,如不給予根除治療,可持續終身,嚴重者可引起組織惡變,世界衛生組織已將Hp列為I類致癌因子。
但是,成年人如果真正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其再感染率是很低的,一般多在2%-4%左右;而兒童由于是易感人群,其幽門螺桿菌被根除后的再感染率可能會明顯高于成年人的再感染率。因此,兒童Hp感染控制和消除尤其重要。
TIPS. 幽門螺旋桿菌傳染途徑
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傳播途徑是消化道。
幽門螺桿菌通過以上途徑傳播
兒童高感染現象與家族聚集性是Hp感染的顯著特征,家庭內傳播可能是Hp感染的主要途徑。
幽門螺旋桿菌的根治,一般多采用的是抗生素治療。但是應用抗生素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還可能面臨以下一些問題:
50%以上的患者在根除中會出現不良反應,如皮疹,過敏,腹瀉,口苦,失眠;
20%左右的幾率會根除失敗;
根除后腸道菌群的變化可能帶來長期的健康影響;
使用抗生素會增加耐藥性細菌產生的風險。
另外,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又比較容易交叉感染,如果患者的體質又特別容易寄生,治療后就可能再次感染,這樣只會陷入濫用抗生素的死循環中。
隨著Hp耐藥率的增高和治療率的下降及胃內微生態的組成逐漸明確,益生菌的應用為治療Hp提供了新的思路。
很多醫學專家呼吁細菌感染性疾病治療的策略核心應由單純的“殺菌”向“殺菌”的同時,聯用益生菌“促菌”(保護腸道菌群)轉化。
Hp感染影響和改變了胃內正常菌群的平衡,破壞了胃黏膜生物屏障作用,而外源性補充乳酸桿菌,可以維持正常胃部的菌群,抑制Hp和(或)減輕炎癥進程。
益生菌能定植于胃內,與Hp競爭黏附于胃黏膜結合位點,即所謂的“奪位”作用。
此外,益生菌可分泌某些抗細菌黏附的活性物質,分泌Hp競爭性黏附受體及代謝抗菌物質,通過刺激黏附蛋白的表達和穩定胃黏膜來阻止Hp在胃黏膜的定植。包含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的益生菌制品提高Hp治療率2倍以上。
所以對那些非立即必要進行HP感染治療的人群,尤其是兒童來說,補充益生菌,是最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6; 28(6): 621-631.
【2】Hooi JKY,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7. pii: S0016-5085(17)35531-2
文章作者:藍年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有不適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下留言。
每天動動腦,身體不易老
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打一動物)
在留言區,留下你的答案吧
(上一期答案:蟹)
加入常笑健康交流群
一起來猜猜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