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熱鬧的2025象山馬拉松隆重開跑。這場由中國田協A1認證的濱海馬拉松,聚集了來自肯尼亞、英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的12000名參賽者,開啟了一場穿越山海的壯美之旅。
2025年4月寒殘一葉拍攝于浙江寧波象山。
全馬女子組冠亞軍為中國選手。
全馬男子組冠軍為肯尼亞選手,亞軍季軍為中國選手。
半馬女子組冠亞季軍為中國選手。
半馬男子組冠軍為肯尼亞選手,亞軍季軍為中國選手。
本次比賽的出發點設在“象山縣人民廣場”。一進入廣場,那熱鬧非凡的場景瞬間將我包圍。廣場上到處都是身著鮮艷運動裝的跑者,大家或是在做熱身運動,活動著筋骨,為即將開始的比賽做準備;或是三兩成群地交談著,分享著自己的跑步經歷和對這次比賽的期待,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廣場。現場還有熱情洋溢的志愿者們,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為大家解答疑問,指引方向。
隨著發令槍響,“砰” 的一聲,如驚雷般在廣場上空炸響,12000 名跑者如潮水般涌出,瞬間點燃了整個賽場的激情。大家你追我趕,腳步踏在地面上,發出整齊而有力的聲響,仿佛是一首激昂的奮進曲。
海浪型賽道:前所未有的奔跑體驗
象山馬拉松的“北緯30°最美海浪型賽道”,無疑是這場賽事最大的亮點之一。42.195公里的賽道,宛如一條靈動的藍色綢帶,蜿蜒曲折地穿梭在象山的山海之間。它打破了傳統馬拉松賽道的單調與常規,以獨特的設計理念,為參賽選手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奔跑體驗。
從起點象山縣人民廣場出發,賽道串聯起了中心城區、中國針織名城爵溪、亞帆中心、松蘭山度假區等七大黃金地標 。每一個地標都承載著象山獨特的歷史文化與地域特色,讓大家在奔跑的過程中,仿佛穿越了象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深入領略到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特別設置的多處觀海驛站,更是為這場奔跑之旅增添了幾分愜意與溫馨。當參賽者感到疲憊時,便會在觀海驛站稍作停留,補充水分和能量的同時,盡情欣賞著眼前浩渺無垠的東海。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海天一色,讓人心胸開闊。
文化與賽事的深度融合
象山馬拉松,不僅僅是一場體育的狂歡,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它將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精彩的賽事完美融合。賽事IP “酷鷗”,以全球不足百只的中華鳳頭燕鷗為原型,“酷鷗” 那俏皮、活潑的卡通形象,深受大家的喜愛,為整個賽事增添了一份靈動與可愛,這無疑是象山馬拉松的一大文化亮點。將其作為賽事IP,不僅體現了象山對珍稀物種的保護意識,更彰顯了象山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組委會還為參賽者準備了特色補給:800公斤大黃魚和1.2萬枚青團。鮮美的大黃魚和軟糯清香的象山青團,是象山人 “山海入味” 生活哲學的生動體現。咬上一口青團,那淡淡的海苔咸鮮與軟糯的糯米完美融合,瞬間在口中綻放出獨特的味道,讓我感受到了象山獨特的飲食文化。
貼心服務,讓跑者感受溫暖
一場成功的馬拉松賽事,貼心的服務必不可少。象山馬拉松組委會在賽事服務方面可謂是用心至極。在比賽當天,有23 位 “壽星” 在終點被眾人齊唱生日歌祝福時,現場的氛圍達到了高潮。大家的歌聲匯聚在一起,如同溫暖的陽光,灑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全方位保障,安心奔跑無顧慮
馬拉松是一場挑戰極限的運動,對選手的體力和耐力都是巨大的考驗,因此賽事的保障工作至關重要。象山馬拉松在保障方面做得十分出色,為選手們的安全與舒適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由1600名安保人員構筑起了 “海陸空” 三維防護網,就像一群默默守護的衛士,時刻關注著賽場的每一個角落,確保賽事的安全與秩序。22輛救護車與90臺AED組成的流動生命線,更是為選手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而1700 名 “藍絲帶” 志愿者,他們就像賽道上的溫暖使者,用熱情和專業為選手們提供著無微不至的服務。他們的服務手冊里,詳細標注著賽道沿線38處最佳攝影點,讓選手們在比賽的同時,還能記錄下那些精彩的瞬間。
賽事帶動產業與旅游發展
象山馬拉松的成功舉辦,猶如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當地激起了層層漣漪,對體育產業升級和旅游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讓這座海濱小城煥發出新的活力與魅力。
賽事期間,象山迎來了大量游客。他們在完成馬拉松比賽后,紛紛前往松蘭山度假區、亞帆中心等地游玩,感受象山的濱海風光和海洋文化。當地的酒店、民宿一房難求,餐飲、交通等行業也迎來了消費高峰,直接帶動文旅消費超5200萬元。
象山馬拉松,值得奔赴的山海之約
象山馬拉松,就像是一顆鑲嵌在北緯 30° 海岸線上的璀璨明珠,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魅力。它不僅是一場挑戰自我的體育賽事,更是一次深度領略象山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的奇妙之旅,是一場體育、文化與旅游完美融合的饕餮盛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