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不足危害大!陽氣不足和陽氣不通分別是什么癥狀?(附解決方法)
人體一旦陽氣不足,健康也將會缺乏一定的動力,身體抵抗力下降,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疾病,可見陽氣不足對健康危害巨大,以下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關陽氣不足和陽氣不通分別是什么癥狀,并對其各個方面的解決方法!
陽氣不足表現在哪些方面
陽氣不足的人,天生陽氣虧虛,或是過食生冷,露的太多,損傷了陽氣,讓溫煦的力量減弱!
表現為: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特別是腰腹;手冷過肘,足冷過膝;精神萎靡;經常拉肚子,便便里還有沒消化的食物;夜尿頻繁,枕邊人被驚醒數次;舌色發暗,胖大有齒痕。
解決方法:
1、泡腳搓后腰
泡腳是件美差,加上艾絨泡腳,邊泡腳邊搓后腰,兩手握空拳放在腰眼的地方上下搓,時間15-20分鐘。堅持一周,就會看到效果。
2、踏步搖頭生陽氣
想要補益人體的陽氣,就要多刺激身體陽氣最足的經脈。
背為陽,這兩條經脈都循行在人體的后背,一條是人體最大的陽經:督脈,次之便是膀胱經。把他們疏通、溫暖,讓陽氣充足而生發。
方法:放松仰臥于地板(墊上瑜伽墊)或床上,兩手抱于頸,好像要做仰臥起坐的樣子,頭略微抬起;雙腳做原地踏步的動作,一收一伸踩著虛空,動作不宜大。同時頭隨著腳的伸縮而向左右搖動,收左腳時頭向右擺,收右腳時頭向左擺。
這個方法充分鍛煉到后背,可以打通督脈,生發陽氣,對腎臟有很好的強壯作用。
循序漸進,時間寧少勿多,以不疲勞為主,如果脊柱出現疼痛感,可在練完此功后取俯臥位,讓人用掌根從頸一直按摩到尾骨,這樣可加速打通督脈。
情志不暢,陽氣不通
很多人是在情緒波動,心里緊張時出現手腳冰涼,甚至冒冷汗。而一些性格擰巴的人。
表現為:肚子脹氣,偶爾反酸,疼痛,情志不暢時更加明顯、胸悶不暢快,兩肋脹痛、情緒不安,煩躁易怒,敏感、在以上表現的前提下,容易出現上火的癥狀。
解決方法:
1、敲敲膽經,趕走經絡垃圾
膽經屬足少陽,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當膽經出現了淤阻的時候,陽氣的運行自然會受到影響,那么在這時候就需要動手來通一通。
敲膽經方法:每天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兩百下。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敲膽經的最佳時間:敲膽經的時間安排其實沒有那么嚴格,只要不是在飯后等特殊時間點就可以的。
但是,最好不要在深夜(23點至1點之間進行),23點至1點是氣血進入膽經的時候。一般在早上的7點到11點之間敲比較好。早上的9點多到11點,也是膽經最活躍的時候。
注意事項:
1、飯后不能敲膽經,因為飯后大量的血液都去消化去了,敲膽經的話,膽經就會和胃部搶血(敲打的部位血液流量會變大),胃部缺血消化就不良,是得不償失的。
2、女性經期不能敲膽經,有的女性本來血就很少,但由于肝臟熱,所以月經問題沒有暴露。血氣上升后,肝熱下降了,月經推遲是正常的。當血達到正常水平,月經也就恢復了。所以,月經來時可以少敲或不敲。
2、按揉、艾灸膻中穴
手腳很涼,心里很堵,膻中很疼。
把心里的郁結漸漸揉開,手腳也就漸漸暖起來啦。
膻中穴,位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是治療乳腺增生的有效穴,是八會穴之氣會;心包募穴。膻中為任脈、脾經、腎經、小腸經、三焦經,諸經交會穴,為宗氣所聚之處。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以左手大魚際或掌根貼于穴位,先順時針后逆時針方向各按揉膻中穴(兩乳頭連線中點處)20次,反復10次,以脹麻感向胸部放散為佳。
艾灸方法:在膻中穴用回旋灸,每次20~30分鐘,于經前15天開始施灸,每日1次,以皮膚能耐受為度。灸至月經來潮。
氣血虛弱,供能無力
氣血不足,身體里沒有足夠產熱的物質基礎。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末梢的氣血供應充足,方能得到滋養,手腳才能溫暖起來。
表現為:頭暈目眩,神疲乏力;不愛動。健忘,心悸心慌;嘴唇,指甲淡白;面色無華。
解決方法:
1、靜坐保養氣血
臀部稍墊高,盤腿坐在較硬的平面上,脊柱挺直,頭頂上拉,手放在膝頭,呼吸自然,閉上眼睛什么都不想,只聽呼吸,可以將氣血集中在身體里。
15分鐘的打坐,讓您煩躁,焦慮,散亂的心回歸安寧,您會覺得氣息順暢,氣血充足,心情愉悅。
無需思考,醫生對氣血不足的人,最大的叮囑就是“好好休息,別想太多”,有想法,就讓他們飄過去,不讓內心起伏波動。
五谷為養,把五谷做成容易消化的粥類、粉粉糊糊,借住谷物的能量,養脾胃,養氣血,一點一點給身體加固。
2、站樁快速補氣血
站樁的姿勢卻也是非常有講究的:這里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最基本的站樁補氣法,在練習站樁前,應排空大小便,而且飯前、飯后一小時不宜練習。
1、腳,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平行或呈內“八字”形站立,兩腳站得不能太寬,腳跟比肩稍寬一些,腳尖和肩寬度差不多。
2、膝,膝蓋微屈,膝蓋不能過足尖,大腿根部空虛,呈似坐非坐的狀態。
3、手,兩臂環抱于胸前,掌心相對胸部,雙手十指相對,手指自然舒張,兩腋想像夾著一個氣球,既不能用力過大也不能不用力,手的位置開始時可以放低一點,以后再慢慢上升,但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臍。
4、頭,頭要正,百會上領(想像頭頂似有一線把頭部懸吊起),下頦微收。口微微閉,舌抵上腭,神情平靜。目光平視,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氣機平衡、和暢。
5、肩,肩部放松,不能繃緊,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著,往下松。這時鎖骨、胸部有點沉,所以肩下松時還要往兩側外撐。有的人站樁時間一長就身上流汗,兩手冰涼,原因就是肩肘沒放松,氣運行受阻。因此,在練習站樁前要把肩膀抖摟抖摟,放松地前后轉一轉。
6、身體,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翹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胯部往前翻,屁股微微往下坐(想像屁股后面有虛空的椅子,只做到椅子前沿的1/3),如果做到以上兩點,腹部會自然放松微回收。
會陰上提,尾閭下垂指向地面。會陰往上提,氣就能往上升,配合著百會上領,這樣上下氣機連成了整體,氣機平衡,內蘊充足,才能顯現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內氣渾厚的姿態。
體內氣機充足、通暢了,身形自己會往下矮。下矮時膝蓋不能過腳尖,這樣站樁既出功夫又長力氣。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閭下垂,否則體內的氣只上不下,氣機上涌,失去平衡會導致血壓升高。
保持這個姿勢,盡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讓氣血自然流動。一般至少站 30 分鐘。開始練習站樁時,會覺得很費力氣,膝蓋、大腿酸痛。有的人還會哆嗦,這是正常的反應,沒有關系,哆嗦勁兒過去慢慢就好了。
腿酸痛時一定要堅持,忍耐一會兒,酸痛是因為你的身體里氣不足,無力支撐身體重量。這時你可以用意念去體會哪個部位酸怎么個酸法,氣隨著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氣就會注入這個部位。等到這個部位的氣慢慢充足之后,酸痛也就消失了,這時你的身體就會蹲得更低更穩了。
站過樁的人都有這種體驗,只要站上一會兒,你就能感覺到四肢發熱這是因為你的氣血開始旺盛起來了,再站一會兒,你會自然地感覺到體內氣的運動,你的意念到了哪里,氣就會跟到哪里,這是因為你身體內的經絡開始連通了,經絡連通之后,氣血就會暢通無阻,身體的各種病癥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蘇東坡評價練站樁時所說:“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力百倍。”
不僅如此,隨著功力的增深,慢慢還能達到整體的狀態。站樁者的運動過程,也就是祖國醫學一直提倡的天人合一,心態安詳空靈,氣血活躍,精氣充沛和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