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當黃沙漫過真相,當棋局暗藏殺機,當烏云遮蔽光明……
最近,國內電影市場很低迷,能入眼的電影屈指可數,大盤票房成績屢創新低,所以,啡哥就把目光瞄準到國產劇了,在類型方面,我比較偏愛懸疑劇。
剛剛追完郭京飛的《黃雀》,三大平臺又各自推出了三部懸疑劇,這在2025年國產懸疑劇江湖上,堪稱“神仙打架”。
《沙塵暴》《棋士》《烏云之上》輪番上陣,殺得天昏地暗,簡直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實這三部劇代表的資本,除了三大平臺之外,還與三位投資人有關。
《沙塵暴》是高群書投資并監制的作品;
《棋士》是王寶強公司作品,他本人還身兼主演和監制身份;
而《烏云之上》背后的是稻草熊影業,表面上的老總為劉小楓,背后則是吳奇隆。
那么,這三部劇到底誰更勝一籌呢?我將用個人的觀劇感受,以及豆瓣大數據評分得出結論,在這一輪競爭中,高群書成了最大贏家。
一、《沙塵暴》:一場裹挾人性的沙暴,吹散了所有套路。
“所有人都想逃離庫魯,只有王良想留下。”
一句臺詞道破城鎮化背后的撕裂感。當光伏發電帶來希望,新一代選擇返鄉,舊一代卻困在“出走”的執念里。
《沙塵暴》拍的不是罪案,是時代碾過小人物的車轍印。
如果說其他懸疑劇在“破案”,《沙塵暴》則在“破人”。它用一樁橫跨八年的鍋爐焚尸案,撕開了西北小鎮庫魯縣的瘡疤。
重男輕女的父親、被逼弒父的姐姐、忘恩負義的鳳凰男、隱忍復仇的放羊娃……這里沒有無辜者,只有被時代黃沙掩埋的罪惡之花。
開篇一具焦尸滾出鍋爐,瞬間將觀眾拽入迷霧。
《紅高粱》編劇趙冬苓用俄羅斯套娃式結構,讓每個人物都成為線索的起點:從焚尸案到白血病女兒的生父之謎,從失蹤的刑警到光伏發電的城鎮轉型。
你以為在解謎,實則在解構人性。
段奕宏飾演的警察陳江河,徹底顛覆硬漢形象。他會在案發現場啃冷包子,敢對領導摔文件,更因八年前的草率結案背負愧疚。
當他拼命想從流沙中救出兇手王良時,觀眾才驚覺:這哪里是警察追兇?分明是罪與罰的互相救贖。
簡單來說,《沙塵暴》勝在:深度、質感、演技。
劇本扎實,制作精良,演員在線,幾乎挑不出毛病。它不靠流量明星博眼球,也不靠爛俗的劇情湊數,而是老老實實講好一個故事。
這種回歸懸疑本質的誠意,直接讓它在2025年的劇集市場里鶴立雞群。看完之后,意猶未盡,西北荒漠幾個女人的悲歌,讓我給此劇評下了四星半,8.2分,值得推薦!
事實證明,我的評分和大數據幾乎沒有出入,豆瓣最終給《沙塵暴》開出了8.1分高口碑,3.4萬人參與打分,四星和五星占比達到79%。
國產懸疑劇能達到這個分數,是比較少見的,雖然比不上《漫長的季節》和《白夜追兇》,但能和《無證之罪》這些高質量懸疑劇相媲美。
在2025年中,其評分超過了《漂白》和《黃雀》,暫列懸疑片劇王稱號。
二、《棋士》:王寶強轉型驚艷,但“神之一手”敗給細節。
再來看《棋士》,這部劇絕對是2025年懸疑劇里的一匹黑馬。
圍棋+懸疑的設定,本身就自帶神秘感,黑白棋盤上的博弈,簡直是心理戰的完美舞臺。主演王寶強更是貢獻了年度最“痛”角色——窩囊圍棋老師崔業。
從被劫匪挾持到策劃驚天騙局,崔業用一場“輸即是贏”的棋局,演活了小人物的絕地反擊。確實有種許三多黑化,比高啟強還帶感的爽點。
劇中圍棋的運用也很巧妙,棋局不僅是劇情推進的工具,還暗喻了崔業的心理變化。每一步棋都像他的人生選擇,輸贏之間全是算計。
這種設定讓人腦洞大開,理論上能玩出無數花樣,比如用棋盤布局暗示兇手的下一步,或者通過殘局破解案件真相,絕對能讓人拍案叫絕。
可惜,三大短板拖后腿,這也是為啥輸給了《沙塵暴》的根本原因。
其一、細節有問題,中間注水太多。
崔業的黑化雖然帶感,但關鍵劇情有點“飄”。比如后續的劇情,掉包行李箱、偽造500萬現金的操作,鋪墊不夠,顯得突兀。
中段節奏也有些崩盤,估計編劇下棋下嗨了,忘了填坑,或者下棋的時候喝水太多,光上廁所了。如果把水分擠一擠,節奏再緊湊一些,效果絕對不一樣。
相比《沙塵暴》環環相扣的推理,《棋士》的邏輯漏洞讓不少人出戲。
其二、《絕命毒師》陰影難消。
在首映禮階段,主創承認了崔業的黑化之路,借用了《絕命毒師》的老白的人物設定,他從普通人到“以惡制惡”的轉變,幾乎是同款模板。
《棋士》原創性不足,借用了很多美劇的外殼,也是被眾多劇迷所詬病的主要點,相比《沙塵暴》,完全靠本土化的鄉土敘事,扎根現實,顯得更接地氣。
其三、爽劇內核弱化深度。
《棋士》的結局,崔業“以身入獄換家人周全”,雖然催淚,但略顯理想化。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中年逆襲爽文,少了點宿命感和現實的厚重感。
反觀《沙塵暴》,它的結局充滿無力感和人性復雜性,鄉土社會的壓迫和個體掙扎讓人久久難平。《棋士》的爽感雖強,但深度上明顯被《沙塵暴》碾壓。
總的來說,《棋士》的圍棋和懸疑創意是亮點,王寶強的表演也堪稱加分項,但劇本的細節把控和整體深度跟《沙塵暴》比,還是差了一截。
《沙塵暴》是用一個案子挖出了整個社會的裂痕,而《棋士》更專注于崔業個人的逆襲故事,少了點對現實的映射和情感的共鳴。
制作團隊和演員陣容上,《棋士》雖然有王寶強撐場,但整體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沒能達到《沙塵暴》的“現象級”高度。
《棋士》豆瓣開了7.4分,綜合來說,只能算中規中矩。
三、《烏云之上》:孫儷素顏破案,卻輸給戀愛腦編劇。
最后說《烏云之上》,這部劇噱頭不小。導演花箐,主演孫儷和羅晉,兩大實力派二度合作,陣容夠吸睛。
故事是個現實主義懸疑刑偵劇,孫儷飾演的女刑警韓青,以女性視角切入,試圖破解碎尸案。關鍵詞是“女性視角、姐妹互刀、刑偵愛情”,聽起來很帶感,但觀眾為啥不買賬?
孫儷這次確實拼了。
她一改賢妻良母形象,變身冷靜果斷、略帶偏執的女刑警韓青。素顏查案,馬丁靴配緊身褲,全程靠眼神和微表情撐場,試圖打破懸浮女強人套路。
韓青的遭遇更是國產劇女主“慘”字當頭:姐妹反目、戀人殉職、師父背叛,堪稱行走的悲劇制造機。羅晉飾演的男主鐘偉,跟她的對手戲化學反應在線,CP粉直呼“嗑到了”。
孫儷的野心和演技,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可惜,《烏云之上》豆瓣評分未開,但觀眾評價已兩極化,吐槽聲不斷。
問題出在哪?
首先是懸疑不夠,愛情來湊。
劇以碎尸案開局,高能吸睛,但后續卻陷入“消失的愛人”俗套。鐘偉全程活在回憶里,破案主線被戀愛戲稀釋,節奏拖沓。
乍一看還以為是《白夜追兇》,可結果卻是《甄嬛傳之刑偵篇》。相比《沙塵暴》全程高能的推理,《烏云之上》的懸疑感被感情線拖垮。
再一個就是瘋批反派缺乏邏輯。
反派周雪曼因童年嫌隙黑化成“女版絕命毒師”,動機單薄如紙。姐妹抱頭痛哭的戲份更是槽點滿滿,網友怒批:兄弟們快跑啊,懸疑劇秒變家庭劇。
《沙塵暴》的反派扎根現實人性,《烏云之上》的反派卻像硬塞的工具人,邏輯崩壞。
跟《沙塵暴》一比,《烏云之上》的差距一目了然。
導演花箐在懸疑領域的經驗不如譚嘉言和高群書硬核,劇本想走現實主義,卻被戀愛腦劇情拖累,深度和廣度遠不及《沙塵暴》。
演員方面,孫儷和羅晉雖在線,但段奕宏的“老戲骨”壓迫感更勝一籌。視聽語言上,《烏云之上》平平無奇,遠不及《沙塵暴》的電影級質感。
我想《烏云之上》最終豆瓣評分,一定無法超過8.1分,能保住7分,就算非常不錯了。
四、結尾:懸疑劇王,實至名歸。
2025年,三大影視巨頭各自亮出了自己的王牌。
高群書攜《沙塵暴》強勢出擊,王寶強帶著《棋士》全力應戰,吳奇隆則推出《烏云之上》加入戰局。
國產懸疑劇第一回合已見分曉,雖然競爭激烈,結果顯而易見,高群書一記重拳,直接把王寶強和吳奇隆打懵了!
豆瓣8.1分的《沙塵暴》成2025懸疑劇王, 高群書不愧有兩把刷子。
之前請張頌文和姚安娜拍《獵冰》,口碑撲到無法想象的地步,后續又帶來了張譯的《刀尖》,以及電影版《三叉戟》,均以口碑票房雙撲街,慘淡收場。
如今靠《沙塵暴》一部劇,直接逆襲,這次他玩的是“社會派懸疑”,把西北小鎮的荒涼和人性的黑暗揉碎了遞給觀眾。
段奕宏飾演的警察不搞英雄主義,反而滿身瑕疵,破案過程像在沙暴里摸爬滾打,真實到讓人窒息。
而王寶強的《棋士》雖然黑化戲碼夠狠,但細節漏洞拖了后腿;吳奇隆的《烏云之上》更慘,孫儷的演技救不了稀碎的劇本,拍成這樣,編劇有很大責任。
這一局,高群書贏得毫無懸念。
王寶強拼演技,吳奇隆砸資源,也架不住高群書的好劇本。
當《棋士》還在糾結中年危機,《烏云之上》沉迷姐妹對決時,《沙塵暴》已經用“全員惡人”的深度讓觀眾集體破防。
只能說:姜還是老的辣,高群書這一波,贏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