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一人住院,
全家奔波"的社會難題,
去年10月,
國家醫保局出臺了
護理類立項指南(試行)和
優化調整護理價格政策通知,
統一指導各省規范護理價格項目,
并新設“免陪照護服務”價格項目,
旨在推動護理服務向
更規范和更專業發展,
滿足群眾照護需求。
免陪照護 讓家屬省心又安心
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作為我省的老年病專科醫院,20多年前就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免陪護照護服務”,為眾多老人及家屬解決了住院的后顧之憂。
2001年,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始探索開展“免陪護照護服務”,現在,三個院區共有248名護理員,郭有飛是其中資歷最老的人員之一。
護理員 郭有飛:“中午天氣太熱了,你要多喝點水,我給你倒點熱水,來喝一下,試試水的溫度,用你的小吸管吸,別嗆著。”
郭有飛照護著四個老人,87歲的石爺爺是其中之一,因下肢行動障礙,他已住院治療三年多,他的生活起居都由郭有飛照護。
護理員 郭有飛:“早間護理要全部擦浴,因為他夜間會排大小便,必須給他清潔干凈,到中午,像這位老人大便基本失禁了,他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來了大便,我們需要輕輕打開被子,觀察一下,要及時清理,我們護理的主要內容就是他們的吃喝拉撒睡。”
像石爺爺這樣的失能老人,郭有飛照護時需要格外當心,防范墜床風險。
護理員 郭有飛:“我們平時在旁邊要注意護欄要完好,要檢查好,防跌跤、墜床,其次我們還要配合醫生、康復師做各種治療。”
醫院采取的是24小時陪護模式,為避免出現照顧其他老人忙不過來的情況,護理員之間往往兩人結成照護對子,確保照護的連續性。石爺爺的老伴兒患有老年癡呆癥,也在醫院住院治療,她的護理員是郭有飛的照護對子,郭有飛時常會幫忙照看。
護理員 郭有飛:“老人認知有問題,她的下肢行動也有問題,如果護理員不攙扶著,走路就會抖,會摔倒,一般睡了午覺起床之后,我們要帶上她的制氧機,到花園里面轉一圈,一般還要送到康復師那邊給她的腿做治療。”
2012年,郭有飛在醫院培訓了一個月,培訓內容涵蓋護理技能、急救技能、消防安全知識等,考核通過后,他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13年。要干好這份工作,除了專業能力外,郭有飛認為耐心和愛心同樣重要,平常不忙的時候,他會推著老人去醫院外面轉轉。
護理員 郭有飛:“有的老人思想意識清醒,他們也想出去看看,因為老人久病待在醫院里,看到的少、聽到的少,所以我們抽空就推著他們到周邊的小區、農貿市場,包括高架橋、城中村,都給他們看一下,他們的心情可好了,對待老人要有耐心、愛心、同情心,要有為老人服務、當做自家人的關心。”
一有時間,老倆口的女兒石女士也會到醫院陪陪父母,看到父母在醫院得到很好的照顧,她十分安心。
老人女兒 石女士:“兩個老人年紀都比較大,一個失能,一個失智,家里只有我一個子女,我照顧他們兩個人負擔就特別重,他們在這里,我才可以安心去上班,要不然在單位上、在辦公室,你根本沒有心思去工作,在這里,老人生病可以及時得到治療,護理員可以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作為家人,我們特別放心、安心。”
老人住進免陪照護病房,
不僅能得到護理員的專業照護,
家屬也能免于頻繁奔波,
省心又省力。
同時,
實惠的護理價格,
也大大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一對多陪護每日65元 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目前,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東院區的八個老年系科室均開展了免陪護服務,免陪護患者在院期間的醫療護理、生活照護、飲食起居,由醫生、護士和護理團隊共同完成,家屬可靈活安排探視時間。
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 田志禾:“陪護人員只從事一些基本生活的照護,比如病人清潔、衛生的處理,包括協助醫護人員送檢的服務,陪護員更多的是要協助病人進餐,因為很多住院老人的進餐能力是很弱的。”
照護方式有一對一和一對多模式,其中一對一陪護費為每人每天200元至230元,一對二陪護費為每人每天80元,一對三及以上陪護費為每人每天65元,由家屬自主選擇。
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 田志禾:“根據醫院的免陪照護病房的情況,大多數都是選擇一對多的服務,相對于一對一的服務來說,需要出的費用就更低一些,就可以減輕患者及患者家屬的經濟負擔,甚至有的病人已經申請過長期護理保險的,家屬也可以從長護險里報銷一部分費用。”
每個護理員須經過理論、實操、帶教培訓及考核才能上崗,在崗期間,醫院每個月對護理員進行質量考核及督導等,由護理部、管理中心、科室對服務行為進行三級監督。
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 田志禾:“我們從入口到出口整個過程包括過程端,伴隨著院內的管理,我們每個月會檢查質量,科室是平常接觸護理人員最多的醫護人員,如果他們在過程中發現護理員照護工作不到位,他們會記錄在科室的護工管理質控本上,也是作為他們考評的依據。”
為進一步提升照護服務質量,接下來,醫院將加強院校護工培訓合作、引入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為“無陪護病房”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 田志禾:“很多家屬目前還在工作,沒有辦法全托出來照護病人,這種方式能讓家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讓老人也有保證,是可以大量緩解家庭的負擔和社會的問題。”
記者:方圓 馬熾韜
編輯:董桂英 王云
責編:董燕萍
主編:廖菲
終審:顧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