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犀利點評關稅戰:打不打得贏不重要,做好這事最關鍵!
愛分享
當關稅戰再起,白巖松一句話點醒所有人
“順境增實力,不順長能力。”當美國新一輪關稅大棒砸向中國時,白巖松在《新聞1+1》中的這句話迅速刷屏。
有人說:“這仗能不打嗎?”白巖松直言:“必須得打!”
更有人問:“關稅戰對中國是好事嗎?”他搖頭:“當然不是,但今天看來的壞事,未來可能變成能力增長的臺階。”
打不打得贏是結果,但敢不敢打、能不能在逆境中成長,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
第一部分:關稅戰究竟在打什么?普通人被“誤傷”了嗎?
真相1:關稅戰沒有贏家,但總有人想當“莊家”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芯片、光伏產品加征高額關稅,看似針對企業,實則波及你我:
出口企業訂單縮水,工人收入受影響;
進口商品漲價,消費者錢包“躺槍”;
全球產業鏈動蕩,中小商家進退兩難。
真相2:美國打的不是貿易,是“焦慮”
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車全球市占率超60%,光伏組件產能占全球80%。白巖松犀利點評:“當你的進步讓人坐不住了,打壓就成了‘常規操作’。”
普通人共鳴點:
“關稅戰像一場暴雨,撐傘的人未必淋濕,但路邊擺攤的小販可能血本無歸。”——浙江義烏外貿店主李姐
第二部分:“必須打”的背后,藏著三個不得不說的真相
1. 退讓換不來尊重,實力才能贏得談判桌
歷史案例:2001年中國入世談判,承諾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換來的是15年“非市場經濟地位”標簽。白巖松說:“有些決心,別人逼著你下;有些路,跪著走不完。”
2. “被迫升級”的中國制造,正在打破天花板
十年前,美國制裁華為,逼出麒麟芯片;
五年前,光伏產業遭圍剿,中國拿下全球技術標準;
今天,電動車被加稅,比亞迪海外銷量反增62%。
網友神評:“美國關稅清單,成了中國科技‘打卡成就表’。”
3. 最大的風險不是對抗,而是“自我設限”
白巖松直言:“別人關上一扇門,我們就自己修條路——但這條路必須通往更開放的世界。”
第三部分:白巖松的“逆境哲學”:今天挨的拳頭,都是明天的肌肉
金句引爆點:
“順境時攢下的實力,決定了你能站多高;逆境時練就的能力,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今天你覺得是坑,未來回頭看,可能是墊腳石。”
普通人行動指南:
企業主:從“代工出口”轉向“技術出海”(案例:小米在墨西哥建智能工廠);
打工人:掌握“不可替代性”技能(如新能源維修、跨境直播);
消費者:用錢包投票支持國產創新。
專家補充:
經濟學家李迅雷分析:“每一次外部壓力,都讓中國改革提速3-5年。”
第四部分:不讓未來后悔的中國人,正在做三件事
1. 改革進入“深水區”,專啃硬骨頭
海南自貿港封關:免稅購物額翻倍,吸引全球消費回流;
數據跨境流動試點:深圳企業1小時完成國際數據合規審批。
2. 開放沒有“暫停鍵”,只有“加速度”
特斯拉上海工廠續簽100億投資;
中東資本狂買中國新能源股票;
意大利總理帶著200家企業來華“搶單”。
3. 普通人最大的底氣:做好眼前事
北京外賣小哥王勇的故事:白天送餐,晚上學英語,“說不定哪天送餐到外國客戶呢?”
關稅戰的終點,不在華盛頓,而在你我手中
白巖松最后提醒:“別人后不后悔不重要,重要的是——20年后回頭看今天,我們能不能說:當年那一仗,打得值!”
此刻的中國:
跨境電商每天發出3000萬個國際包裹;
每小時有12項專利申請提交;
每分鐘有3家新企業誕生……
“關稅戰終會寫入歷史課本,但今天每個做好本職工作的中國人,正在書寫歷史的下一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