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克元一手捧著碗一手舀粥喝,見他這樣,就看出來了,自家王爺是個喜歡孩子的。和克元垂下眼簾,看著自己的肚子,突然特別期待她生了孩子那一天,期待看壽王哄孩子的樣子。
~
光大現(xiàn)在的官職不高,但他是王爺,因此也有資格上早朝,天未亮便起來了,簡單收拾收拾出了門。隔壁郭伯言正要出門,聽到王府門前的動靜,他刻意在門里面等了片刻,待王府馬車拐出巷子,他才騎馬去上朝。
到了大殿,光大、睿王跟著秦王站在文臣那列前面,武安郡王、楚王、恭王列在武官這側(cè),郭伯言與光大雖然是翁婿,但在朝堂上就與陌生人一樣。
宣德帝落座后,當眾宣布他要伐晉的決策,讓文武大臣商議。
樞密使曹瑜等武官大多支持皇上伐晉。
以宰相徐巍為首的文官則不贊成,明面上的理由是晉國身后有強遼支援,此戰(zhàn)難打,且晉國彈丸之地,南邊一帶百姓早在當初高祖皇帝伐晉時便多數(shù)遷入大周,再打下來也沒什么用途,不值得勞民傷財。但究其根本,這些文臣還是擔心宣德帝不是打仗那塊兒料,畢竟大周的天下幾乎都是高祖皇帝給打下來的。
宣德帝又如何猜不到這些臣子的心思?就因為他們看不起他,宣德帝才越要向文武百官、黎民百姓證明他這個皇帝的能力,等他將兄長高祖皇帝都解決不了的晉國收入囊中,那時,他才能真正走出兄長籠罩在他頭上的陰影。
“眾卿不必多言,朕意已決,即日發(fā)兵伐晉?!?br/>俯瞰底下的文武百官,宣德帝沉聲宣布道。
文官沉默,武官高呼圣明。
散朝后,宣德帝召樞密使曹瑜等幾位武官重臣到崇政殿議事,諸位王爺、武安郡王也去了,最后商議出兩條戰(zhàn)策,由曹瑜率十萬大軍圍攻晉國,另派遣常年駐守雄州的鎮(zhèn)北將軍韓達帶兵阻截遼國援兵。
戰(zhàn)策一定,立即實行。
楚王、恭王都想上陣殺敵,被宣德帝摁住了,兄弟倆郁悶地不行,光大見父皇打援的部署與他不謀而合,便也沒有出聲,只有郭伯言,回到國公府后,立即給遠在千里的兒子寫信。長子去年十月離京,三個來月郭伯言沒與長子通過一封家書,現(xiàn)在長子在韓達手下當差,此戰(zhàn)必定上場,遼軍鐵騎絕非等閑,郭伯言擔心長子輕率受傷。
三日后,雄州,自從被父親調(diào)離京城后,郭驍?shù)谝淮谓拥搅烁赣H的家書,看到父親對他的叮囑與告誡,郭驍?shù)?,臉龐曬黑了些,更顯得那一口牙齒亮白整齊,仿佛刀刃似的泛著寒光。收好家書,郭驍翻身上馬,手握韁繩眺望京城的方向。
父親多慮了,他豈會叫自己出事?京城還有個妹妹在等他。
正月十七,大周調(diào)兵伐晉,晉帝得到消息,聞風喪膽,立即發(fā)書向遼國請援。晉國乃遼國掣肘大周的一枚好棋,年年還上供各種奇珍異寶,晉國有難,遼國當然要出兵增援,派兩員大將率八萬鐵騎南下。
而遼軍支援晉國,必經(jīng)石嶺這一要塞,韓達早率領(lǐng)五萬精兵在此以逸待勞,另遣郭驍、韓政昌兩個少年將領(lǐng)各帶五千輕騎提前渡河埋伏在對岸。二月十二,遼軍渡河到一半,韓達正面迎擊,遼軍沒有準備大敗而退,退兵途中,郭驍、韓政昌從兩翼沖出斷其后路,與韓達前后夾擊,酣戰(zhàn)半日,遼軍戰(zhàn)死三萬余,受傷一萬,投降三萬,剩余近萬狼狽而逃,晉國頓時孤立無援。
這一次打援,主將韓達立了首功,郭驍一馬當先驍勇善戰(zhàn),活捉遼國大將耶律齊,功勞僅次于韓達。
捷報傳到京城,宣德帝當朝盛贊郭伯言虎父無犬子,郭伯言亦自豪不已,只是唇角未揚,他心里咯噔一下,暗暗看向斜對面的壽王。光大面無表情,仿佛郭驍立功與否與他無關(guān),郭伯言卻笑不出來了,去年他親口承諾會調(diào)離長子離京一年,如今長子雖然立功,有壽王在這兒,他也不能提前調(diào)長子回來。
郭伯言不禁有些憋屈,憋屈完了又記起了長子背著他干的那幾樁糊涂事,最終自豪也好,無奈也好,只能化為一聲嘆息。等吧,誰讓長子得罪的是壽王?左右伐晉的事一時半會兒完不了,若長子再立戰(zhàn)功,宣德帝開口叫長子回來,那壽王就怪不到他們郭家頭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