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濟南時報-新黃河,河北廣播電視臺,Animal Diversity Web,carolinatigerrescue,ZOOPlus。
奇怪的貓科動物
河北石家莊水峪村附近道路,一位附近的村民有事外出,他步行在村外的柏油馬路上卻看到了一只奇怪的動物。這只動物擁有貓科的動物的外形特征:立著的大耳朵,優雅修長的體態,長尾巴足有身長的一半那么長,身上布滿了豹紋。
村民第一反應是豹貓,但他很快就自己排除了可能性,因為這只動物的體型接近中型犬,顯然不是家貓大小的豹貓可以達到的,而且其體型更加修長。那么會不會是幼體的華北豹?村民越想越懷疑這就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華北豹,因為不敢去靠近它,于是村民將其拍攝下來,發布到了網絡上。
盡管這位村民有一定的動物知識,但卻沒想到要向有關部門告知此事。
當地的相關部門是在該村民拍攝的圖片流傳開后才知道的。石家莊市野生動物救護基地負責人王站長表示這只動物的特征相當明顯,并非豹貓,也不是華北豹,而是來自非洲的外來物種藪貓,我國并沒有分布。石家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鹿泉分局風景名勝管理股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這就是藪貓,他補充表示:“藪貓的攻擊性不強,當地村民無需擔心?!笔仪f市動物園飼養管理科負責人郜先生鑒定后也確定是藪貓。
這件事情發生于去年的4月14日,眼晃著又是一年了,我突然想起了這個事情,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文章主要是為了稍微介紹這個物種,并不是當成新聞用的。
在發現它的幾天后,當地部門就找到了它,并將其收容了起來。目前它被養在了石家莊市動物園,看到其在籠子悠然自得的放松樣子,顯然這只本應在非洲的動物大概率是被賣到中國當成寵物養的,但是后來賣主養不來就將其拋棄后,或者是這只藪貓出逃了。
就算是出逃了,這只藪貓的主人肯定也不敢來認領,畢竟藪貓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相關貿易受到了嚴格管控。
藪貓
藪貓(Leptailurus serval)原產于非洲各地的草原環境中,如今因為氣候變化、棲息地碎片化和人類的威脅,它們退居于非洲南部,主要在津巴布韋和南非。
它們目前的棲息地雖然是在非洲,但并非我們刻板印象中連年高溫,而是年平均氣溫為13.7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為826毫米。有些藪貓分布在坦桑尼亞恩戈羅恩戈羅1400~2200米之間火山口,那里的冬季偶爾甚至會下雪。
藪貓頭體長59~92厘米,尾長20~45厘米,肩高54~66厘米,體重9~18公斤,雌性的體型稍小些。它們的體態纖細,身軀瘦削,腿和脖子都很長,有人戲稱它們為“長頸鹿貓”。其皮毛呈黃褐色,帶有黑色的線條和斑點,腹部則是柔軟的白色。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超大的耳朵,它們的耳朵按比例來說是所有貓科動物中最大的。如果拿我們人類來對比,如果我們的耳朵跟藪貓一樣,那我們的耳朵得有餐盤那么大。大耳朵不是裝飾,它提供了超強的聽覺,以至于它們的狩獵方式也跟其他貓科動物差異不小。
黎明或黃昏時分,藪貓的狩獵時刻到了,它們會站在高高的草叢中等待獵物。它們的獵物包括鳥類、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青蛙、螃蟹和昆蟲等等。藪貓通過超強的聽覺聆聽獵物靠近的腳步聲和摩擦植物的聲音,待到獵物進入攻擊范圍,藪貓會突然高高躍起,然后猛撲向聲源處,用前爪壓住獵物,控制獵物的行動,直至藪貓咬斷獵物的脖子。
雖然看圖片有點可愛,但這種狩獵方式相當高效,藪貓的狩獵成功率在貓科動物中名列前茅。
它們有時候也會主動出擊,依然是依靠超聲波聽力,藪貓能聽到嚙齒動物之間的高音調交流,然后判斷哪個地洞里有嚙齒動物。確定后就直接鉆進地洞給嚙齒動物來個甕中捉鱉。
雖然其狩獵能力高超,不過因為它們的體型嬌小,因此很多食肉動物都會將其當作獵物,比如豹子、野狗和鬣狗。躲避犬科動物的時候,藪貓可以爬樹逃跑。對付豹子的時候就只能沖進草叢中企圖甩掉豹子。
藪貓也是擁有領地意識的,雄性之間非常注意分寸感,它們會用尿液的氣味區分領地,并對進入其領地的雄性藪貓大打出手。不過雄性藪貓對雌性就比較友好了,雄性藪貓的活動范圍可能與幾只雌性藪貓的活動范圍重疊。
并不是因為雄性藪貓比較紳士,而是因為這么做在繁殖季節比較方便找到雌性。準備交配的雌藪貓會用短促尖銳的叫聲或長長的嚎叫聲來提醒附近的任何雄性藪貓。
交配后,雌性藪貓會獨自撫養幼崽,居住廢棄的洞穴中或者高高的雜草叢中。雌性在白天外出狩獵,晚上回來給幼崽喂奶。一個月后,雌性藪貓就會帶著肉食回來喂養幼崽。6個月后,雄性藪貓幼崽就會被趕走,逼著它們開疆拓土自己生活;而雌性藪貓幼崽則還會跟母親待在一起2年。
藪貓的種群數量下降速度很快,原因我都不需要多說了,看它們美麗的外形就知道了,寵物和毛皮貿易威脅著它們。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棲息地碎片化,藪貓有時候會狩獵家禽,因此當地的農民也會射殺藪貓。
請勿將藪貓當成寵物
如今有錢有閑的人似乎變多了,很多人都想要養些少見的寵物。而像是藪貓這樣外形優雅,極具異域風情的貓科動物自然是相當受歡迎的。早在上個世紀開始,世界各地都出現了養殖藪貓的情況。甚至有人用藪貓和家貓雜交,培育出了一種叫做“草原貓”的藪貓雜交品種。
養藪貓首先很可能是違法行為,其次大部分人可能只是一時腦熱,他們壓根照顧不好藪貓。
作為一種野生動物,藪貓具備著極為強烈的捕食本能。即便它們在圈養的環境中誕生,其天性中的自然行為模式依舊得以留存。這種特性致使它們可能會展現出狩獵的本能以及強烈的領地意識,而這種行為特性極有可能給人類以及其他寵物帶來潛在的危險。
此外,在飲食方面,藪貓與家貓有著顯著區別,不能以普通的貓糧作為其主要食物來源。它們的飲食結構主要圍繞小型哺乳動物、鳥類以及昆蟲展開。鑒于這種特殊的飲食需求,在家庭環境中要精準復制并滿足它們的營養需求,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在操作上也極具難度。
藪貓對活動空間有著較高要求,需足夠寬敞的環境以供其自由活動。若飼養環境不符合這一需求,藪貓極易承受過大壓力,進而引發一系列行為方面的問題。
同時,在野外環境中,雄性藪貓多數時候保持獨居習性,這種與生俱來的特性,使它們難以適應與人類或其他家養動物共同生活的環境。當它們被強行置于社交環境時,可能會產生壓力反應,甚至表現出攻擊性行為。
因此,為了藪貓和自己好,別想著要養這種野生動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