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的《王羲之軼事卷》像一場跨越時空的筆尖對談。當松雪道人的行草墨跡流淌于紙端,王羲之的傳奇故事便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筆鋒的跳躍與墨色的呼吸。卷中“竹扇題字”一節的運筆尤為精妙:書寫“王右軍”三字時,趙孟頫以尖鋒起筆,提按間暗合王羲之當年揮毫的灑脫,枯筆飛白處似能聽見老嫗竹扇售罄時的驚喜低呼。
這種“以書釋典”的創作,實則是趙孟頫對晉唐筆法的深度解構。他在“張翼仿書”段落中,故意讓墨色從飽滿漸轉枯澀,仿佛重現王羲之察覺字跡非己出時的錯愕與嘆息。
而“換鵝寫經”部分的結字突然舒展,線條如白鵝曲頸般優雅,既是對王羲之愛鵝典故的致敬,亦是對“書畫同源”理念的無聲詮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燈光下,這幅長卷的題跋墨色已沉淀七百年,卻仍能窺見趙孟頫臨池時腕底的風雷——那是復古派宗師與書圣隔空擊掌的余響。
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臨走前,“藝術圈”這些值得一讀的美文還請您多多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