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李永生:“堅守急救崗位,我無怨無悔”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翟薇
4月9日深夜,剛剛從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學習歸來的兵團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永生坐在書桌前,整理這次外出學習的筆記。他將筆記里的重點內容標注出來,方便第二天教授給急診科的同事們,這是他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
李永生(中)給工地務工人員現場講解急救知識(資料圖片)。兵團醫院提供
2004年,從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畢業的李永生來到兵團醫院重癥醫學科實習,因為實習期優異的表現,他留在了兵團醫院重癥醫學科,并在重癥醫學科待了16年。
重癥醫學科不同于其他科室,醫生的工作重點不僅是“把人救活”,也同樣要關注患者的情緒。“心態積極、求生欲望強的病人,救治成功的概率也更大。”李永生說。于是,“如何安撫患者家屬情緒”“如何給予病人信心”成為他進入重癥醫學科后急需學習的內容。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李永生發現,當醫生擁有了一顆同理心,就能與病人和家屬感同身受,溝通起來自然不是問題。同時,醫生還要擁有一定的抗壓能力,這樣才能情緒穩定地面對病人和家屬。在重癥醫學科,李永生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醫生。
2020年7月,李永生從重癥醫學科調到急診科。“‘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在這里被體現得淋漓盡致。”李永生說,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如何提高救治病人的效率”是他成為急診科負責人后常常思考的問題。
有一次,急診科接到一個急救電話,一個建筑工地出現多名建筑工人食物中毒的情況。因為不清楚食物中毒的原因與癥狀,接到電話的第一時間,李永生就派人通知了各科室的醫生。最后,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所有食物中毒的建筑工人都脫離了生命危險。也是那一次,讓李永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團隊協作的力量。
“彼此之間配合默契的團隊,才能更高效地服務病患。”李永生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為此,李永生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方法,讓急診科在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時能夠更加高效應對、準確處置。同時,他認為急診科醫生的業務水平也是影響急診效率的關鍵一環。他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在急診科創造了多個“生死時速”的搶救奇跡;他還積極參與兵團級課題研究,在核心以及國家、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每次外出學習,他都會將學到的新知識整理出來,分享給急診科的同事;當年輕醫生遇到問題時,他總是耐心地進行講解和指導,直到他們弄懂學會為止,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急診人才。
在同事眼中,李永生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精密儀器,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除了日常的急診工作外,他還熱心公益事業,只要醫院有“急救知識進社區、進學校”等義務培訓活動,他總是第一個報名。這些年里,僅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法等急救知識培訓,李永生就參與了20余次,培訓職工群眾達1000余人。
2025年,兵團醫院將擴大搶救室面積、改造EICU、升級病房……對于李永生來說,未來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他將繼續在提高醫務人員業務水平和服務患者能力方面下功夫,爭取打造出一支本領過硬的急診救治團隊,保障職工群眾的生命健康。
從醫20年來,李永生始終懷著醫者仁心,在救死扶傷的道路上,不知疲倦地前行。
“堅守急救崗位,我無怨無悔。”李永生說。
來源:兵團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