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美國人在作戰思路上要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一方面是看到了中國的發展,另外一方面有可能會學習解放軍的思路。
文/青輝
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演習有可能會迎來重大的變化,他們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面對中國的快速崛起,以前的一些演習思路需要改變。
根據我國觀察者網4月10號當天上午發布的消息可以得知,美國的戰區網站對外透露,說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參謀部主任也是美軍中將的邁克爾·博伊爾在美軍舉行的研討會上,提到了美國海軍未來的發展愿景。在講話的時候透露,美國的國防部正在著手調整美軍聯合部隊在未來對中國的戰爭中的訓練模式的變化。
這種所謂的模式變化具體是指,美軍接下來在太平洋的聯合演習中將會摒棄以前的各軍種各自為戰,分別訓練同一場景的傳統做法。轉變成開展跨大規模戰場空間的一體化協同作戰演習,通過這樣的演習,能夠更加清晰的掌握這種作戰方法的要領。
而這位美軍中將對外的表態,在提到針對我國的問題以及美國有可能在未來的太平洋戰場上和中國進行大規模交戰這樣的話題上沒有任何的回避。強調美軍一直在為這種可能性做必要的準備,認為美軍的各兵種除了要全面的聯合起來進行立體化作戰之外,還有盡可能的聯合相關區域的同盟國家一起發動演習。
而對于接下來具體在太平洋的什么區域進行規模多大的演習,這位美軍中將并沒有具體的透露。只是對外表示,演習的規模肯定更大,聯合作戰的程度與日俱增。尤其針對印太地區的一些突發事件!
而看到這樣的一則消息之后,筆者對于這位美軍中將提到的大規模聯合立體化的作戰模式感覺有些熟悉。如果仔細了解一下此人對外指出的這種作戰體系的話,就會非常明顯的看到,這種作戰體系其實也是目前解放軍主要發展的作戰體系。
尤其是在我國的周邊,目前解放軍奉行的就是典型的聯合立體化作戰模式。這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從前年開始一直到現在為止,在臺海經常會進行的聯合大演習。比如離我們最近的4月1號和2號的這兩次演習,東部戰區四大軍種全部出動,海陸空三軍再加上火箭軍全部針對臺海方向進行大規模的演習。
我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把區域拒止戰略發揮到極致。在這種聯合作戰體系面前,目前美國的海空力量已經沒有辦法染指臺海,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干預和介入了。
比如在這次演習中,山東號航空母艦出現在臺島以東的海域上,這個時候即便遭遇美國的一艘或者是兩艘核動力航母戰斗群,我們的這艘常規動力航母也不會落于下風。因為距離的問題,美國的核動力航母戰斗群在面對山東號航母戰斗群的時候,除了要應付航母以及護衛戰艦的作戰能力之外,還有解放軍空軍以及火箭軍的專門的反艦能力。也就是說,在中國周邊美國要應對的是隨時隨刻的解放軍聯合立體化作戰模式。
在這種作戰模式之下,我國可以確保臺海地區不受到外部的干擾。即便是美軍鐵了心的想要介入臺海也必然會面臨最終失敗的結局。
而對于解放軍進行的這幾次的臺海聯合演習,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人顯然是看在眼里記在了心上,結合這次美國軍隊對外主動發布的想要進行這種聯合立體化的演習模式這樣的消息,筆者認為不排除美軍的這種策略就是在學習解放軍的作戰方法。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種作戰方法美國充其量只能夠學會一個表面,掌握不了聯合立體化作戰的精髓。
這一方面是由于,美軍奉行的是遠離本土的作戰模式,離開了本土之后,大規模的遠洋編隊或者是空中作戰力量,單純的依靠海外基地,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保障體系。尤其是在中國的周邊,遠離美國本土萬里之外,成規模的聯合立體化作戰方式如果想要實現的話,美國需要極大地加強在中國周邊軍事基地的基礎建設,確保可以容納更多的作戰平臺和裝備。而這些都需要巨大的資金和時間,目前來看,即便是給個10年8年的時間都不一定能做到。
另外一方面是這種聯合體系的實力不行。即便美軍真的把中國周邊的一些軍事基地一定程度的擴建和加強之后,搞成了一定的聯合化立體化作戰模式,但是他們要面對的是距離中國大陸更近的戰場,基地數量再多,也不可能比中國大陸本土的保障更加的穩定和可靠。
所以從這兩方面來分析,筆者斷言,美軍的這種訓練方式的轉變,對于中國的實質性的影響,不會太大。而至于用這樣的模式考慮未來和中國大規模的交戰這種情況,從目前來看也是不現實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