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目前抗震救災的整體局勢仍然不是非常的樂觀,除了人員和財產的直接損失之外,地震之后的當地經濟運營以及疾病傳播等情況,從現在來看,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
文\青輝
3月8號的時候,聯合國對外公布了目前緬甸抗震救災的情況。目前緬甸地震災區的救災工作已經從救援轉向恢復工作,但是當地的衛生系統已經不堪重負。受地震的影響,城市的供水管道系統已經破裂,儲水設施受到損傷,一直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能夠進行有效的恢復。這導致地震災區水源傳染疾病的風險變得非常高。而且由于一些地區物資的迅速缺乏,也導致地震災區的一些區域出現了惡性通貨膨脹的跡象,目前最急需的就是食物!
其實在地震發生之后的第2天,聯合國方面就已經指出這次東南亞地震,緬甸是受災國家中應對能力最弱的一個。現在看來,雖然得到了一定的國際援助,但是在短期之內,緬甸地震所造成的影響仍然是非常明顯的。
而說到國際救援,在國際救援隊伍中,我們中國無論是救援人員的人數,還是救援的力度都是最大的。3月28號發生地震,29號當天早上中國的第1批救援隊就已經抵達緬甸。而且當天我國就已經決定向緬甸方面運送救援物資。截止到我們發稿之時,可以確定的消息是,3月9號當天,空軍派出4架運20運輸機直接飛往緬甸,將我們所有的救援隊員接了回來。畢竟,這個時候緬甸的災區主要是地震之后的恢復重建工作了,救援隊主要是搜救工作,這個時候也到了該撤走的時候了。
而在我們的救援隊撤離當天的中午,中國的第5批救援物資也已經送到了緬甸。據了解,第5批救援物資主要包括266頂帳篷,2萬個蚊帳,9000塊防水布,2000箱方便面等,重量超過91噸。前面我們已經說過,災區的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通貨膨脹,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陸續送過來的救援物資,對于緬甸災區來說,等同于雪中送炭。這些救援物資在到達緬甸之后,都會被迅速地用于抗震救災的第一線,都會在第一時間讓緬甸的民眾直接使用上。
縱觀面對這次緬甸地震,中國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提供的幫助,我們能夠明顯看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反應迅速及時
無論是救援人員還是援助的物資,中國在國際救援隊列中都是跑在第1位的。因為我們深深的知道,地震之后的救援和幫助需求是非常大的,這個時候救援隊越早到達災區,物資越早到達災區,幫助和支援就會越有效,越直接。
第二,大國責任感和人道主義擔當
作為緬甸的鄰國,作為世界大國的中國,在這次緬甸地震救援中,展現出來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友邦精神是非常明顯的。對于我們所采取的措施,緬甸方面也多次表達感謝,這也讓我們的這個鄰國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才是站在自己身邊最長久最友善的朋友!
第三,事了拂身去,深藏功與名
我們的救援隊第一時間到達災區,在完成任務之后陸續返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媒體并沒有大書特書,也沒有格外的強調中國救援隊對于緬甸的恩情。隨著4月9號中國空軍直接派出運輸機把我們的救援人員全部接回國,我們對于緬甸的救援工作,也畫下來一個相對比較圓滿的句號。
所以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確定,對于緬甸軍政府來說,接下來與我國的關系將會變得更加的友善和緊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比如緬甸軍政府的武裝人員對中國紅十字會救援車隊鳴槍示警這樣的事情,不過后續緬甸方面都進行了積極回應和處理。這種情況不會影響中國和緬甸之間的友好關系。同時,也希望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救援力量的支持下,緬甸民眾能夠最終戰勝災難,恢復家園的重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