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李琳:“只要大家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翟薇
“職工群眾對我報以信任,那我便還他們以健康。”這句話,是九師醫院廟爾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李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正是因為這份信任,讓李琳在這個偏遠的山區扎根了35年,全力守護著團場職工群眾和地方牧民的生命安全。近日,李琳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白求恩獎章”。
在九師一七○團一連巡診時,李琳(左)為連隊老人測量血壓(攝于2024年12月5日)。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茍匯敏 攝
1988年,因為在部隊參加過衛生員培訓班,復員后的李琳成為九師一七○團的一名衛生員。1990年,他輪崗至團場最偏遠的三連。
“三連離團部有30多公里,四面環山,當時唯一的進出口是老一代兵團人修的一條土石路,出行非常不便。連隊的牧業點大都分布在四周的山里,想要過去只能騎馬?!蹦菚r的李琳還不會騎馬,為了盡快學會騎馬,他已經不記得自己從馬背上摔下來多少次,“當時我給自己定下的規矩就是每周要把連隊的10個牧業點全部巡檢一遍,為了節約路上的時間,只能學騎馬?!焙迷诠Ψ虿回撚行娜?,經過1個月的學習,李琳熟練地掌握了騎馬的技巧。
相比于易于解決的交通問題,語言問題才是讓李琳頭疼的事,“周邊的地方牧民100%都是哈薩克族,連隊牧工有80%以上是哈薩克族?!崩盍罩两襁€記得第一次去牧工家出診時的場景。
當時一個患者的兒子騎馬到三連衛生室找李琳,希望他能去家里看一下自己父親的病情,但由于語言不通,李琳只能先去連隊找人幫忙翻譯,才明白患者兒子的意思,這樣一來一回耽誤了不少時間?!皶r間就是生命,我不能因為聽不懂哈薩克語,而耽誤了患者的救治時間?!庇谑抢盍障聸Q心一定要學會哈薩克語。他跟著周圍的人一字一句地學習哈薩克語的發音、詞義,將不懂的句子用諧音抄錄在本子上,反復記憶。2年的時間,李琳就能用哈薩克語問診了。
從診室到牧業點再到轉場路上,這么多年的巡診堅持下來,李琳發生過墜馬、迷路、遇到野狼等許多危險的情況,但這些依舊無法阻止他的“步伐”,只要接到求助,他就會立即“出征”。據統計,多年來,李琳累計巡診里程達到17萬公里,救治地方群眾1.5萬余人次,59名危重患者通過他的救治挽回了生命,接生了300多個孩子,被當地職工群眾親切地稱為“大山里的健康守護者”。
如今,隨著一七○團團部及廟爾溝鎮搬遷,山里和冬牧場的人越來越少,現在的李琳,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向牧工傳授疾病預防知識上?!捌鋵崯o論是哪種病,做好預防都可以降低患病的概率。”李琳利用每次出診和巡診的間隙,向牧工宣傳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知識,有效降低了當地牧工患病的比例。
今年12月,李琳就要退休了,但他早已在心中做了一個決定:“在這里工作生活了這么多年,我和這里的職工群眾早已相處得像一家人。只要大家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
來源:兵團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