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國重器》3D電影中,看一艘艘航母劈波斬浪。
在地鐵車廂里,聽從指揮,捂住口鼻,彎腰低身,快速撤離,進行火災逃生演練體驗。
在心肺復蘇急救體驗中,和小伙伴合作“搶救”病人。
3月的一個周末,新聞晨報學記團·社會觀察家研習營的小記者一頭鉆進了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進行參觀“探秘”。這里豐富而生動的展示和體驗,給小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防小衛士成長記
3月8日下午,我像“小偵探”一樣背著小記者包,跟著老師走進神秘的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我特別興奮、特別開心,我要去當“民防小衛士”啦!
“嘀嗚——嘟——嘀嗚——”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防空警報聲音學習,我們像一群“小特工”破解警報密碼。老師教我們聽辨三種聲音:第一種像低沉的鐘鳴聲,是預先警報在提醒“敵機要來啦”;第二種像急促的擂鼓聲,是空襲警報在喊“快躲起來”;第三種像悠長的笛聲,是解除警報在說“安全啦”。我悄悄把這些“密碼”記在小本子上,感覺掌握了超級重要的“情報”。
接著,4D影院像會變魔法的盒子,在眼前展開硝煙彌漫的畫面。飛機轟鳴著俯沖,樓宇像積木般倒塌,人們紛紛躲進防空洞。突然,一枚炮彈在屏幕前爆炸,我嚇得往后一縮,卻摸到空氣——原來是投影!這時我的好朋友拽著我的衣角小聲說:“原來戰爭這么可怕呀。”
回家路上,我開始用記者的眼光打量小區。發現綠化帶豎著“民防工程”的標識,入口有像秘密基地的“鐵門”;地下車庫畫著熒光箭頭,像藏著保護我們的魔法;公告欄貼著應急避難所的地圖,每個紅點都是安全的“港灣”。我舉著相機“咔嚓咔嚓”拍個不停,感覺發現了守護我們安全的秘密。
晚上,我給爸爸媽媽講今天的探險故事。從4D電影的震撼,到小區里的“秘密暗號”,原來民防知識像空氣一樣環繞著我們。要是哪天真的遇到緊急情況,我就能成為保護家人的小盾牌啦!
記者點評:
小記者從科普館參觀的內容中,僅選擇了空襲警報相關的內容,再把知識延伸到小區里的民防工程,和真實的生活場景鏈接上,寫出了一篇主題集中、結構清晰的好文章。行文中還帶上了“小偵探”的神秘感,以及介紹防空警報時運用的擬人修辭手法。非常棒!
收獲滿滿的一天
晨報小記者 付亦涵(上海市寶山區第二中心小學 一年級)
今天,在陳老師和邱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
來到10樓,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我國早期的戰斗機型。我感到非常自豪,原來那么早我們就能造出那么好看和厲害的飛機。
隨后我們來到了7樓,看到了一節模擬的地鐵車廂,經歷了一次地鐵逃生體驗。如果乘坐地鐵時遇到車廂內著火,你可以按下地鐵上的紅色緊急制動鍵,等車停下,門打開,你要捂住口鼻,彎著腰,跟著綠色箭頭找到安全的地方,盡量遠離火源。
我們還學習了心肺復蘇急救技能。我和小伙伴嘗試按壓了好幾次,還做了人工呼吸,真的很累,體會到了醫生的辛苦。
參觀民防科普館讓我進一步增強國防觀念和民防意識,了解了防護知識和技能。今天真是收獲滿滿的一天!
記者點評:
一年級的小記者,記住了不少內容,也捕捉到了自己的感受,最終能把它們落筆成文,是很好的開始。
人人會防范,出行保安全
晨報小記者 唐子涵(上海浦東新區南匯外國語小學 二年級)
說起這個星期最大的收獲,非采訪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莫屬了。在此次的參觀采訪過程中,我了解了防空警報試鳴、地鐵火災逃生、心肺復蘇急救等日常民防知識和流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鐵火災逃生和心肺復蘇急救兩個體驗項目。
地鐵是便捷又經濟的交通工具,很多市民無論出去玩,還是上班,通常會選擇坐地鐵。所以當地鐵發生火災事故時,懂得一些地鐵火災逃生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采訪科普館工作人員,我了解到,當我們乘坐地鐵遇到火災事故時,要保持冷靜,先按下門邊的緊急通話按鈕,告訴列車長火災發生的具體車廂號,以便列車工作人員能準確找到起火點滅火。而乘客要等列車停站后,聽從乘務員指揮,彎腰、捂住口鼻,有序撤離現場。如果發現有人暈倒,要先大聲呼叫病人,病人若沒有心跳和呼吸,就得立刻做心肺復蘇。隨著我國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和醫療器材的普遍運用,地鐵站里都配備了AED除顫儀。當我們的生命發生危難時,AED除顫儀可以幫助我們獲得黃金的搶救時機。
“人人會防范,出行保安全”,我相信掌握必要的民防應急知識和技能,在危難之時必能助我們一臂之力。
記者點評:
這位小記者也沒有面面俱到,而是選擇了日常生活中最常選擇的出行方式——地鐵,來介紹地鐵火災逃生知識,介紹得很有條理且清晰。
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之旅
晨報小記者 嚴葳林(上海康德雙語實驗學校小學部 二年級)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乘著出租車去了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
首先,我們在10樓,看到了很多飛機和坦克的模型,還有關于核武器的展覽,這讓我更了解了核武器和關于核武器的歷史。為了世界和平,不能使用核武器。
接著,我們來到9樓。9樓大多數講的是各種各樣的人為和自然災害。在一間放映室里,我們戴上3D眼鏡,看了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大國重器》。當大洋上的“遼寧號”“福建號”“山東號”航空母艦向我們駛來,當“玉兔號月球車”行駛在月球表面,我們發出了一陣陣的驚呼聲。我把錄制的視頻給爸爸看,爸爸說,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強大軍事實力。
在8樓,我們知道了SOS是國際公認的求救信號。如果我們在野外迷路了,可以用樹枝或者衣服擺出SOS的造型。
今天的活動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心臟復蘇模擬體驗,因為在按壓人體假人乳頭之間的時候,我會忍不住發笑。我想,要是別人給我做心臟復蘇模擬體驗,我可能會笑醒的。
活動很快就結束了,我還有一點點戀戀不舍。我想,有機會的話,我還會再來參觀的。
記者點評:
這位小記者非常可愛,當我看到他寫到心肺復蘇模擬體驗按壓乳頭之間笑醒的時候,也忍不住笑了。這就是開心的童年嘛。我幫你修改了看電影的部分,把和爸爸的交流改為現場的描寫,請你讀一讀感受一下不同。
【日常習作】
那一刻,我笑了
晨報小記者 徐喆浩(上海市楊浦區楊浦小學 五年級)
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充滿了許多讓我快樂和激動的難忘時刻,每當回想起這些時刻,我都會發自內心地嘴角上揚。
記得一次元宵節,學校開展“燈籠高高掛,元宵濃濃情”可愛少年鬧元宵活動,我們年級的師生在學校食堂一起包湯圓。班主任孟老師給每位同學分發了事先準備好的面團和豆沙餡,隨后耐心地給我們做演示,一步步講解。我聚精會神地看著,躍躍欲試。
終于輪到自己動手了。我學著老師的樣,先把面團放在手心搓成一個圓球,再用手掌將面團壓成一塊面餅。緊接著,我把一點豆沙餡放到面餅中央,手指捏著面皮,想把餡包裹起來。但沒想到,軟軟黏黏的面皮在自己手里并沒有那么“聽話”,我一個用力過猛,豆沙餡全都漏了出來。“哈哈哈,和我一樣。”身邊小伙伴的笑聲化解了我的沮喪和尷尬,“不能太使勁,你可以稍微少放一點陷。”于是,我重新拿了一個面團,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將面餅包裹著陷,一點一點捏合起來,好像在為“小胖娃娃”穿上潔白的衣服。最后,我將包好的圓子放在雙手手心中揉成球狀,邊揉邊祈禱著:“千萬不要露餡呀!”耶,一只圓滾滾的湯圓包好啦!雖然白白的面皮上沾了一點餡,但面皮并沒有破裂。就這樣,我耐心地包著湯圓,越包越好,老師見了都忍不住表揚我說:“很棒,手真巧!”
半小時后,食堂阿姨把我們包的湯圓都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起來,嘴里甜甜的,心里暖暖的。以往,我都是吃現買的湯圓,從未體驗過包湯圓,原來這個過程不僅有動手的成就感,還有同學們一起勞動的快樂。那一刻,吃著自己親手包的湯圓,我笑了!
小記者從師生一起包湯圓的活動,感受到了經歷過程比直奔結果能夠帶來更大的愉悅感,這是“我笑了”背后的成長感悟。小記者對過程的描寫很細致,包括手部動作,以及和同學老師的互動,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過程的愉悅性。
棲山菜場之行
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媽媽來到棲山菜市場。這是一個明亮而寬敞的菜場,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山人海,十分熱鬧。賣菜的攤位有很多,各種各樣,果蔬攤、水產攤、肉攤等等。攤位上的物品五花八門,琳瑯滿目。
我們來到果蔬區,這里有紅彤彤的番茄,黃澄澄的香蕉,綠油油的青菜。媽媽想買一根萵筍,可是我們不會挑啊,怎么辦呢?胖胖的攤主阿姨聞聲趕來,對正在挑挑揀揀的我們說:“我來幫你們挑。”她掃視了一圈,拿起一根萵筍放在手里掂了掂,轉過頭來告訴我們:“萵筍一定要挑分量重的,底部發青的,這才是好萵筍。”
謝過攤主后,我第一次嘗試了微信付款,真方便呢!我們又在菜市場轉了幾圈,發現了一條足足有一個手臂那么長的大魚!
菜市場真是個充滿煙火氣的地方。
記者點評:
菜場是個充滿了各種聲音、顏色、氣味、人情的地方,可以很好地練習我們的觀察能力。這位二年級的小記者跟著媽媽逛菜場,捕捉到了聲音、顏色等不少信息,是一次不錯的練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