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我們生活中無聲的“助手”,從每天刷牙到堅持鍛煉,小習慣串聯起我們的日常。然而,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總是沒那么容易?剛下定決心鍛煉,沒幾天就偷懶;想多讀書,卻被手機屏打斷。BJ Fogg用他的福格模型模型,給了我們一個簡單又科學的“習慣養成秘籍”。
1
福格行為模型
想要養成習慣,先得搞清楚行為是怎么發生的。福格行為模型告訴我們,一個行為的發生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動機(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提示(Prompt)。用一句簡單的話總結就是:
▍動機:你想做這件事嗎?
比如特別想減肥,就會有更多動力去運動
▍能力:這件事對你來說難不難?
如果跑10公里像登天一樣難,很容易放棄
▍提示:有沒有什么提醒你行動?
比如鬧鐘一響提醒自己起床跑步
這三者就像拼圖,缺一不可。比如你特別想早起學習(動機高),但如果起床對你來說太痛苦(能力低),或者壓根沒設置鬧鐘(無觸發),那你多半會賴在被窩里。只有三者都滿足,行為才會自然發生。
2
行為設計:從"微習慣"邁向"大改變"
知道了行為公式,接下來就是行為設計的妙用。BJ Fogg認為,養成習慣不用靠"咬牙堅持",而是要讓行為變得簡單且有趣。他的核心建議是:從最小行動開始,積少成多。
比如說,你的目標是每天跑5公里,但一開始覺得累得要命怎么辦?別硬撐!不如從每天穿上跑鞋出門走5分鐘開始。降低難度后,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一旦習慣了"邁出第一步",再逐步增加強度,自然就能進階為跑步達人。這種"微習慣"策略,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愛上新的行為模式。
3
激活動機的5個核心方法
在福格模型里,動機就是點燃行為的"火花"。下面從動機層面分享5個超實用方法,搭配可操作建議,讓你的習慣養成既輕松又有成就感!
1??給習慣尋找個“意義”
?為什么有用?當習慣養成的目標或價值觀掛鉤,你還會有更多動力堅持。
?怎么做?想養成閱讀習慣?告訴自己:讀書讓我更聰明、更自信,甚至幫助我在職場上工作。
?行動:建議拿張紙,寫下你想養成的習慣,再列出它對你的意義。比如:“每天運動30分鐘→讓我更健康,陪伴家人的時間更長。”每天早上花1分鐘看看這張紙,提醒自己為什么要開始。
2??借力朋友圈
?為什么有用?公開承諾或有伙伴支持,讓你不好意思偷懶。
? 怎么做?比如,想每天寫日記,就跟朋友說:“我這個月要寫滿30篇!”或者加入寫作小組,大家互相打氣。
? 行動建議:在微信圈朋友宣布你的計劃,比如“接下來30天,我要每天跑步!”或者找個“習慣搭檔”,每天互發“打卡”消息。
3??獎勵自己一把
?為什么有用?小獎勵能讓大腦覺得“做這件事真的很爽”,增加堅持的欲望。
?怎么辦?比如,堅持一周跑步后,獎勵自己看場電影或吃塊巧克力。
?行動建議:列個“獎勵清單”,比如“聽首喜歡的歌”“喝杯奶茶”。每次完成習慣后,挑一個犒勞自己,但別太夸張哦,習慣就好!
4??慶祝一次小勝利
?為什么有用?立即讓慶祝大腦多巴胺,強化你的行為。
?怎么做?做完10個俯臥撐,立即給自己點個贊,說聲“太棒了!”拍或者拍手。
?行動建議:設計一個獨特的慶祝動作,比如握拳、微笑,甚至跳兩下。每次完成習慣就做一次,簡單又提氣!
5?? 讓進步看見
?為什么有用?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能激勵你繼續前進。
?怎么做?用日歷標記每天的習慣,比如跑步打個√,連續的標記讓你越干越有勁。
?行動建議:下載個習慣追蹤APP,或者在桌子上放張紙質日歷,每天畫個笑臉記錄,積少成多超有成就感!
真正的習慣養成不需要消耗意志力,更需要聰明的系統設計。通過強化內在驅動(動機),配合漸進式策略,你完全可以讓好習慣自然融入生活。
近日要覽
審 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祝順利
稿件來源: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