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活躍于央視舞臺、深受網友喜愛的38歲“網紅洋媳婦”楊奇娜突然離世,家屬透露的死因是“突發低血糖”。這起看似“常見小病”引發的悲劇,迅速登上熱搜,許多人對此震驚不已:低血糖不是吃點糖就能緩解嗎?怎么會要人命?
網紅楊奇娜低血糖去世事件
2025年4月,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刷遍社交媒體:以親切形象和中外文化融合生活分享廣受喜愛的網紅“洋媳婦”楊奇娜突發低血糖不幸去世,年僅38歲。據其家屬透露,楊奇娜生前并無明顯慢性疾病,事發突然,雖緊急送醫搶救,最終仍回天乏術。
此事震動社會,因為在大多數人印象中,低血糖似乎并不算嚴重,甚至有人認為“吃顆糖就能好”。然而,這起悲劇卻打破了這一認知。楊奇娜的猝然離世,也讓醫學界再次發出警告:低血糖不是小問題,尤其是突發性、嚴重性低血糖,可能在短時間內危及生命。
事實上,臨床上單純因低血糖致死的情況極其少見,但一旦發生,往往來勢兇猛,幾乎不給人留下反應時間。對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不了解低血糖的成因、癥狀及急救處理,輕者影響生活質量,重者危及生命安全。
低血糖的危險性到底有多大?
低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下降至正常值以下(通常成年人空腹血糖<3.9 mmol/L),是臨床上較為常見卻又易被忽視的急癥之一。它的危險性,主要來自于——大腦對葡萄糖的“絕對依賴”。
人體內多個器官都可以通過脂肪酸、酮體等物質獲得能量,但大腦幾乎只依賴葡萄糖。當血糖水平迅速下降,大腦首先受到沖擊,可能導致精神狀態異常、意識模糊、語言混亂、癲癇樣抽搐,甚至陷入昏迷。如果不能及時補充葡萄糖,持續時間過久,大腦細胞將發生不可逆損傷。
急性低血糖比慢性高血糖更容易造成猝死。在一些糖尿病患者身上,低血糖發作是導致猝死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夜間無人察覺、發作時處于獨處環境、或缺乏應急手段時,低血糖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演變為致命事件。
此外,低血糖對心血管系統也有潛在風險。它可能誘發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心源性猝死,尤其是本身有基礎心臟病者。因此,即使是一次嚴重的低血糖發作,也可能對身體造成深遠影響。
哪些人群容易發生低血糖?
不過,低血糖的發生并非無緣無故,它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臨床角度來看,多發生在以下幾類人群:
1.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接受治療者,是最常見的一類。無論是注射胰島素,還是口服降糖藥,如磺脲類、格列奈類,若藥量控制不當、進餐延遲或運動量突然增加,極易誘發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因對低血糖癥狀反應遲鈍,常在意識喪失后才被發現,風險極高。
2. 節食減肥者和進食不規律人群:近年來流行的“輕斷食”、極端減肥法常使部分人長時間空腹,攝入能量不足,導致肝糖原耗盡而無法維持血糖穩定。青少年、女性是這一人群的主要代表。
3. 劇烈運動者:長時間劇烈運動,尤其在空腹狀態下進行時,體內能量迅速消耗,如不及時補充糖分,可能引發運動性低血糖。馬拉松、長跑者、健身人群應特別警惕。
4. 腫瘤患者:部分腫瘤,如胰島細胞瘤、肝癌、小細胞肺癌、胃腸道腫瘤等,可通過分泌類胰島素激素、過度消耗血糖等機制,導致頑固性低血糖。胰島細胞瘤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疾病,它可使患者長期反復低血糖,并以“進食即緩解”的模式反復發作。
5. 肝腎功能障礙者:嚴重肝硬化、腎功能衰竭患者糖異生能力下降、葡萄糖清除率增高,也會引發低血糖。
6. 內分泌疾病患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垂體功能減退、胰島素瘤等內分泌疾病,常伴隨糖代謝紊亂,增加低血糖風險。
7. 孕婦:部分孕婦在孕期能量需求增加、胰島素敏感性變化,尤其在空腹、餐前、夜間更容易出現低血糖。
普通人發生低血糖的幾率有多高?
雖然嚴重、致命性低血糖多見于特定高風險人群,但輕中度低血糖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生率并不低。研究表明,約5%-10%的普通成年人在極端饑餓、睡眠不足、劇烈運動或情緒應激后可能出現一過性低血糖反應,表現為短暫的頭暈、乏力、心慌、饑餓感等。
生活中,以下場景尤其容易誘發普通人的低血糖:
早晨空腹趕路、上班,未吃早餐;
饑餓狀態下突然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
長時間未進食后飲酒,導致酒精抑制肝臟產糖;
熬夜后進餐推遲,導致體能儲備耗盡;
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應激,促進胰島素波動。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這類低血糖癥狀會在進食后緩解,不會造成嚴重后果,但倘若頻繁發作,或伴有意識模糊、言語不清、眼前發黑等癥狀,需高度警惕是否存在潛在代謝或內分泌問題,應及時就醫檢查。
如何識別低血糖?出現低血糖該怎么辦?
識別低血糖的“黃金時間”非常重要。臨床上將低血糖表現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主神經反應期(早期預警)。患者常表現為出汗、心慌、手抖、饑餓感、乏力、頭暈等,此時血糖可能剛剛跌破3.9 mmol/L,是干預的最佳時機。
第二階段:中樞神經抑制期:若未及時處理,血糖進一步下降,大腦開始出現功能障礙,表現為言語不清、判斷力下降、情緒激動、步態不穩、視覺模糊,甚至錯認人、胡言亂語。
第三階段:昏迷期:血糖過低導致神經系統嚴重抑制,可能進入抽搐、意識喪失、昏迷狀態,甚至腦死亡。
當發現自己或他人疑似低血糖時,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輕度低血糖(意識清醒)時:立即口服15克左右糖分(如3顆葡萄糖片、1湯匙白糖、半杯果汁或含糖飲料);靜待10-15分鐘,若癥狀無緩解,可重復一次;一旦緩解,應進食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餐,如米飯、饅頭、面條等,防止血糖再次下降。
中重度低血糖(意識不清)時:切忌口服任何食物或飲水,以免誤吸引發窒息;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條件允許時,應使用靜脈葡萄糖注射液或肌肉注射胰高血糖素(如糖尿病患者可自備急救包);將患者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氣道。
當然,防止低血糖,關鍵還是平時做好預防措施,包括:
規律進餐,避免空腹時間過長;
高風險人群隨身攜帶糖分食品(如葡萄糖片);
糖尿病患者按醫囑調整藥物,避免私自更改劑量;
保持適量運動,避免空腹劇烈鍛煉;
做好健康監測,特別是血糖波動大者建議隨身攜帶血糖儀;
出現反復低血糖,務必進行系統性健康篩查。
低血糖從來都不是一個“小問題”,尤其是突發性、未被及時識別和處理的低血糖,它的殺傷力可能超過我們想象。掌握基本的低血糖知識、學會及時識別癥狀并正確處理,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只有我們足夠了解身體、尊重生命,才能真正守住健康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