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臨床上以反復脫出、大便帶血及肛門疼痛為主要特征。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改變,混合痔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痔病不僅給患者造成了身體上的不適,在生活,工作上也帶來了諸多困擾。
手術是治療混合痔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臨床上常用的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因其自身的限制,加之肛門部位獨特的生理特性,術后水腫、疼痛等不良反應或并發癥在所難免。
這樣不僅會加重患者術后的疼痛和不適,延長術后恢復的時間,而且會影響到手術的臨床療效和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因此,如何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及痔瘡的復發,是我們應該不斯研究與改善的間題。
術后肛緣水腫指肛腸手術后切緣皮膚出現水腫、充血、喹起或腫脹疼痛的癥狀。一般分為充血性水腫和炎性水腫,兩者常同時存在,相互滲透形成肛緣水腫"。研究表明,肛緣水腫在混合痔術后的發生幾率高達20%-40%。
多年臨床實踐中發現,除了手術方式及技巧,術后創面的包扎固定方式對術后創面愈合及減少術后水腫的發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雖然術啟有壓迫止血的需要,但術后敷料壓迫過緊,會影響肛周靜脈與淋巴回流,出現肛續水腫、疼痛等不良反應:肛門內填塞物過多、過潤,會導致肛門異物感、堵塞感明顯,更易發生術后排尿困難甚至尿潴留等情況,反之,過松則起不到壓迫作用,容易出現術后肛緣水腫,創面滲血甚至大出血等。
國外學者研究發現術前焦慮情緒可如重術后疼痛等不良反應,因此,術前應充分向患者解釋說明手術過程和風險及術后飲食、護理等注意事項,存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充分緩解或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也有助于加強患者對醫者的信任、促進患者術后的恢復。
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預防創面感染,減少組織的炭性滲出,預防炎性水腫;適當使用軟化大便的藥物,加強對患者飲食結構的指導,使糞便柔軟而不泄瀉,預防排便困難及久游努掙造成的肛緣水腫。
研究也證實口服通便藥物能降低肛緣水腫的發生率。術后常規應用鎖藥物,疼痛是手術后組織損傷帶來的癥狀,是一種多維體驗,與術后肛繼水腫關系密切。
國際上,已將疼痛作為繼體溫、呼吸、脈搏、血壓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疼痛可以影響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負面的心理情緒會對傷口愈合產生不利影響。術后鎮痛可以減輕術后疼痛和肛緣水腫,改善患者的機體功能,提高患者對手術治質量的整體評價,縮短住院天數。
此外,術后換藥不應追求徹底清潔,切忌粗暴,將對創面的刺激降到最低。可根據創面恢復的情祝況適當擴肛,預防創面粘連,松弛肛門括約肌,減輕括約肌痙攣道成的水腫。
針對肛緣水腫,臨床多以消除水腫、緩解疼痛為目的,微循環調節劑具有改普血管張力,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改菩微環的作用,可緩解疼痛、減輕肛緣水腫等注狀,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常用的藥物有七葉皂苷鈉、邁之靈、地奧司明片等。
用地奧司明片治療環狀混合痔外切內扎術后肛緣水腫,取得滿意療效。七葉皂苷鈉能有效改普微循環,減輕混合術后水腫癥狀。但七葉皂苷鈉容易引起靜脈炎,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此外,地塞米松抑制炎癥反應、改奢循環、減弱術啟應激反應的作用。
故創新思路,將其用于治療混合痔術后水腫,痛,通過與七葉皂苷鈉對比發現,地塞米松在減輕術后水腫和疼痛方面效果明顯,除了靜脈注射及口服藥物,高凈碳酸鏈落液濕敷也有很好的療效,通過改變細胞內外滲透壓及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組織內多余的水液,治療肛水腫。
運用神燈照射聯合硫酸鍛濕敷治療肛緣水腫,時為40分鐘時,治療效果最佳。
手術是否完美不僅局限于手術時機,手術方式的選擇以及術者的手術技巧,術前的麻醉和術后的包扎固定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術后包扎加壓面定可以起到壓迫止血、減少出等作用,且適度的壓力可以促使游離的皮橋與深部組織粘連固定,加速愈合,國外學者也認為加壓療法有助于改善靜脈回流,減輕水腫和疼痛。
但臨床上有一部分人為了術后壓迫止血的需要,于肛門處填塞大量紗布或油紗,數料填塞過緊,雖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但術后患者肛門堵密感明顯,且使尿潴密的發生率大大提高,明膠海綿、可吸收性止血續、電凝止血、介入止血等相繼出現,利用填塞物的機械性進行止血的方式逐漸被取代。
但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術后在肛門外填密大量紗布以達到止血、減少滲出、減輕水腫的目的,敷料填塞過緊、過多對切口局部神經末梢產生強烈刺激而使肛門括約肌痙攣,引起較強烈的疼痛,造成肛門局部血液及淋巴回流不暢。
且術后敷料壓迫過緊,麻醉消失后肛門皮膚與皮橋不能回復到正帶位置,導致肛管皮膚或皮橋嵌頓于肛門口,也會造成靜脈與淋巴回流障,從而導致肛緣水腫叫。
過松則起不到壓迫作用,容易因組織間疏松、水液潴留留導致術后肛緣水腫以及創面滲血甚至大出血等情況。
術后大多采用塔形紗布加壓包扎,加壓力度應適宜,達到壓迫止血的作用即可,過多、過緊均不利于創面恢復,同時,可根據情況使用納米銀,藻酸鹽等多功效醫用敷料來促進術后創面愈合。
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后應用納米銀敷料可以抗菌消腫,止血止痛,使術后疼明顯減輕,創面愈合及住院的時間大大縮短。
普通塔形紗布包扎雖能滿足術后壓道止血等要求,但也帶來一些不良反應,與紗布和凡士林油紗條相比,硅膠肛塞優勢明顯,一是其表面光滑,不易出現與手術創面粘連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肛內填癌物撤除時帶來的疼痛。
同時,光滑的表面也有助于麻醇消退后肛管皮膚恢友其正常的解制位置,從而預防及減輕肛緣水腫,二是肛塞呈魚留形,符合人體構造,最大限度上減輕患者的異物感和不適感,減輕對術后排尿的影響;
三是肛塞中空處填充的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肛門括約肌的收縮擠壓下,通過肛塞表面的疑釋孔擠出,作用于創面,使藥效延長,止痛效果明顯提升,疼痛的減輕不僅有助于減輕肛緣水腫,更增加了患者對手術的信心、減輕了感者對術后首次排便的慈懼。
改良包扎固定方式將紗布折疊成近圓錐形,圓錐頂端放置于肛門,使肛門為主要受力點,保證了創面壓迫止血的壓力需要,減少了血液在皮下疏松組織間隙中留存,幫助血液和靜脈回流,預防和減輕水腫;
減少了對會陰的壓迫,降低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減輕了肛門堵塞感,增加了患者術后的舒適度。另一方面,因紗布呈近圓錐體,可使肛門四周均勾受力,避免了因創面受力不均而導致的肛緣水腫;
改普了普通包扎固定方式壓道力度過大及創面受力不均等情況,使壓迫的力度更適中且受力均衡對稱,避免出現因術后敷料過松或過緊造成的不良反應。綜上可見,改良包扎固定方式操作簡單易掌握,能夠有效減輕術后肛緣水腫,疼痛等不良反應,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改良包扎固定方式中肛塞皇魚留形,符合人體構造。最大限度上減輕意者的異物感和不適感,減輕對術后排尿的影響,同時,將痛的減輕也有利于術后排尿通暢,此外,疼痛和水腫的減輕有助于患者排便通暢,避免了久蹲努掙造成的血過度充盈,減少排便后的出血情況。
改良包扎固定方式可以預防和減輕術后肛緣水腫,有效降低術后肚緣水腫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同時。在減輕術后疼痛,減少術后出血、排尿困難等不庭反應上有明顯優勢,能夠提高手術療效及術后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臨床效果顯著。
眾所周知,混合壽的發病率與日俱增,在沒有得到公認的更好的手術方式之前,外剝內扎術在臨床上還有廣泛的應用。
改變手術之外的因索以減輕術后肛緣水腫,進而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手術療效、通過改良術后包扎固定方式;
將醫用肛塞與紗布相結合,能夠有效預防、減輕術后肛緣水腫和創面疼痛,提高術后排尿的通暢程度,降低術后創面出血及粘連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可以提高術啟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臨床值得推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