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掀起的“對等關稅風暴”還未落地生根,就已經開始漏風了。
當地時間4月12日深夜,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悄悄發布了一則最新通告,美國將對部分電子產品開綠燈——包括智能手機、電腦顯示器,以及關鍵電子零部件,一律豁免于145%的懲罰性關稅之外。通知明確指出,豁免將追溯適用于4月5日及之后入境或出庫的相關商品。
要說這操作,不如叫“喊打喊殺嚇唬外人,關鍵時刻還得自家開綠燈”。特朗普口口聲聲要用關稅“讓制造業回流”,可一涉及到蘋果、三星這些巨頭,立馬就變成了“政策靈活性”。
"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尤其當它面對自家資本的時候,牙不光不咬,還得笑臉相迎。
蘋果未傷,iPhone先免:誰才是白宮的優先級?
本輪關稅原本覆蓋中國制造的全部電子產品,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蘋果的iPhone。根據Wedbush Securities的估算,高達90%的iPhone生產和組裝都在中國完成,若加征145%關稅,首當其沖的就是蘋果和美國消費者。
但顯然,蘋果是惹不起的。連特朗普自己也不得不在“空軍一號”上親口認了慫:“當然會有例外,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但我說過,10%是起點。”
消息公布當天,白宮拒絕回應CNN的置評請求。但市場已經做出反應:這一刀沒砍到北京,反而像是提前給硅谷遞了塊免死金牌。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蘋果在美市場的庫存最多維持6周。若關稅真刀真槍落地,漲價幾乎不可避免。眼下的豁免,不僅救了蘋果,更是避免了一場美國消費者用錢包投票的公關災難。
消費者瘋搶,市場情緒低迷
特朗普政府堅稱,加稅是為了讓制造業回流美國,讓“工人重拾尊嚴”。可事實證明,這種關稅游戲首先砸中的是老百姓的錢包。
經濟學家早已警告,這類極端政策終將層層轉嫁成本,最終落到消費者頭上。如今美國本土市場已經出現征兆:汽車、家電、電子產品銷售短期激增,消費者試圖在漲價之前“清倉入手”;與此同時,消費者信心指數卻直線下滑,恐慌式消費的背后,是對政策的不信任感正在蔓延。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想的不再是關稅邏輯,而是如何給選票止血——iPhone當然得豁免,不然可不是砍中國,是砍自己人。
芯片照樣靠亞洲,美國制造成全球笑料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豁免名單中不僅包括整機產品,還涵蓋了大量關鍵電子零部件和微芯片。這些技術核心長期依賴亞洲代工,美國雖然多年來高喊“芯片自主”,可現實中仍遠遠無法脫鉤。
對電子制造業而言,芯片不像鋼鐵、水泥,說國產就國產。美國本土至今無法快速復制亞洲的成本優勢與產能規模。而特朗普政府硬生生把全球電子產業鏈喊進“關稅煉獄”,最后不得不又親自拎著滅火器去救出這些元件——諷刺不諷刺?
別看前面喊得響亮,背后真正要拼的技術能力,美國也不過是靠買——而不是靠造。
特朗普這一波“關稅大戲”,從一開始就更像是一場對內展示的政治秀,而非對外施壓的實招。對中國喊狠話,對芯片讓步——這一套虛張聲勢無比熟練,但里子卻早已露餡。
至于制造業復興的承諾?留給特朗普的下一次演講去圓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