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長沙市電子工業學校內,中職組智能制造設備技術應用、藝術設計兩個賽項順利完賽,這也為2025年度“楚怡杯”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第一階段賽事畫上了圓滿句號。
作為一項老牌賽事,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已走過17年歷程,成為檢驗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平臺。本次競賽主要考查選手哪方面能力?在激烈賽事中沉淀下來的寶貴經驗,又將以何種方式融入日常教學,為莘莘學子的成長賦能?記者進行了采訪。
賽場直擊:
從“比手藝”到“拼智造”
3月22日至24日,高職組花藝賽項在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精彩上演。全省19所院校的46名選手齊聚一堂。在眾多優秀作品中,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駱蘭婷的作品脫穎而出,斬獲一等獎。
談及備賽經歷,駱蘭婷記憶猶新。為精準把握每一種花卉的特性,她和同學們頻繁穿梭于花卉市場。在實訓室,無數次手指被花枝劃傷,但絲毫沒影響她練習的專注。正是這份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對花藝的熱愛,讓他們在賽場上收獲榮耀。
不僅是傳統手藝,智能制造領域的競爭同樣激烈。
獲得飛機維修賽項一等獎的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大學參賽團隊的指導老師李墨祺表示,今年的飛機維修賽項不僅考核選手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更注重綜合職業素養的全面展現。“參賽者要在有限時間內精準掌握飛機鉚接原理和規范查詢手冊方法,靈活運用機械維修、部件修復等技術,團隊協作中還需兼顧效率與安全規范,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
據悉,本年度“楚怡杯”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共設賽項138個,參賽人數近1.3萬人。第二階段將根據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道設置情況,結合省賽第一階段賽項設置若干賽道。
校企聯動:
賽場背后的產教融合密碼
從競賽項目的技術指導,到為教學改革提供實踐支撐,企業的身影無處不在,成為賽場背后推動產教融合的關鍵力量。
屏幕藍光映照下,選手們指尖在鍵盤上飛速敲擊,一套支撐智能制造的工業網絡架構逐漸成形……這是“生產單元數字化改造”賽項比賽現場的精彩畫面。經過激烈角逐,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該賽項中獲得一等獎2個。
“機器人的移動軌跡規劃、精準抓取、視覺檢測等關鍵技術,都需要工業互聯網、機電一體化、工業機器人等多學科知識的深度融合來支撐。”湖南工業職院該賽項一等獎獲獎團隊指導老師吳利清表示,當前產業升級對技能人才提出了全新標準,企業需要的不是單一工種的操作員,而是能貫通智能設備全生命周期的復合型工程師。
為此,老師們定期深入企業了解最新技術應用情況,通過分模塊授課、社團學生“老帶新”等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我們正在把賽項技術標準轉化為教學資源包,為學生成才賦能。”
而在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信息與智能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以8項大獎的優異成績,成為武陵山片區高職院校中的焦點。該專業通過“課程鏈-產業鏈-創新鏈”三鏈融通的教學改革,不僅實現競賽成績歷史性突破,更以數字技術為湘西州“1+5+X”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注入新動能。
在“產品藝術設計”賽項中,田維團隊開發的《苗畫數字紋樣庫》,通過校企聯合評審后直接應用于企業產品設計,帶動相關文創產品銷售額提升30%。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信息與智能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負責人肖曉介紹:“近三年引入企業真實項目32個,學生作品市場化率達43%,真正實現‘作業-作品-產品’的閉環。”
以賽促教:
“競技場”成“教學指揮棒”
競賽舞臺上,激烈的角逐不僅展現了選手們的精湛技藝,更從多個維度為湖南職業教育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培育出一批契合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競賽內容大部分對接了行業最新技術標準和崗位需求,支撐院校將競賽項目轉化為教學案例或實訓模塊,將賽題融入課程設計,更新教學內容,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前沿性。
同時,在部分賽項里,企業參與命題工作,將實際生產中的關鍵問題、前沿技術融入題目,為競賽內容注入“實戰基因”;校企雙方以此為契機進一步緊密合作,共同優化教學團隊,把企業生產中的最新工藝、管理理念融入日常教學,讓課堂與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相連。
獲獎學生憑借競賽中展現出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備受企業青睞,獲得優先實習與錄用機會,由此形成了“競賽-實習-就業”的完整人才培養鏈條,為學生的職業發展鋪就一條順暢的通道,也為企業精準選拔優秀人才提供了高效途徑。
“楚怡杯”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正是通過在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實訓資源、學生發展、社會影響等多維度的積極作用,有力提升湖南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師資水平與學生競爭力,成為產教融合的重要紐帶。(楊斯涵 白宇光)
(湖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