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座以"8D魔幻"著稱的山城,天生就是檢驗車輛性能的試金石。當比亞迪漢EV(參數丨圖片)天神之眼B版遇上大學城起、保稅港區、繞城高速等連續彎道和岔路口,這場科技與地形的博弈,將全面展現中國新能源旗艦的智能駕駛實力。我們從大學城汽車公園出發,穿越大學城核心區,經物流中路進入保稅港,再通過繞城高速完成曾家收費站上下高速挑戰,最后返回發車點,全程30公里的復合路況,見證天神之眼B如何破解山城駕駛難題。
智能覺醒:天神之眼的科技哲學
在重慶大學城熙街的停車場,漢EV天神之眼B版的感知矩陣率先引發關注。前擋風玻璃頂端的DMS駕駛員監測攝像頭與車頭毫米波雷達形成黃金三角,輪眉處4顆角雷達如同機械復眼,配合車尾的高精定位天線,構建出價值20萬元級車型罕見的感知網絡。這套系統對200米范圍內移動目標的捕捉精度達到厘米級,即便在虎溪隧道出口的強逆光環境下,仍能清晰識別前方突然竄出的外賣電動車。
啟動車輛瞬間,中控屏上跳出的"天神之眼"專屬開機動畫,昭示著比亞迪全棧自研的底氣。針對重慶特有的立交橋場景,系統特別強化了高精度地圖與實時視覺的融合能力。當我們沿大學城北路由東向西行駛,在即將進入繞城高速的梨樹灣立交時,導航畫面提前500米開始渲染三層立體交叉的虛擬模型,即便遭遇雨霧天氣,也能確保匝道選擇零失誤。
復合路況實戰表現很像老司機
穿越保稅港區的物流中路,成為檢驗緊急避障能力的天然考場。當系統檢測到右側貨柜車以60cm間距并行時,車輛自動向左微調15cm,保持安全車距的同時未觸發相鄰車道報警。面對路口突然橫穿的拖掛車頭,天神之眼B在0.3秒內完成制動決策,減速力度線性不突兀,避免了常見AEB系統的"點頭式"急剎。
在G5001繞城高速西段,漢EV展現出教科書級的高速NOA表現。以120km/h切入縉云山隧道群連續彎道時,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統協同前雙叉臂懸架,將側傾角控制在3.2度以內。更驚艷的是彎道超車邏輯:當系統識別到前方貨車時速低于90km/h,自動在出彎點提前加速,利用350N·m的峰值扭矩完成干凈利落的超越,整個過程轉向修正僅介入2次。
從繞城高速曾家收費站下道,堪稱智能駕駛的終極挑戰。面對連續S型匝道,天神之眼B展現出類人駕駛的預判能力:入彎前主動降速至45km/h,轉向角度分三次精準修正,最后30米利用動能回收系統將車速壓至25km/h,完美到達人工服務區,手動繳過路費。上高速時,車輛在加速車道末端已自主完成車道居中,并入主路時的橫向加速度控制在0.25g以內,比特斯拉Model 3更符合中國駕駛者習慣。
回歸都市的從容哲學
重返大學城核心區,漢EV的窄路會車策略令人贊嘆。在富力城院士廷支路,面對兩側停放車輛僅余2.8米通道時,系統自動激活360°全景影像,以5cm為單位逐步蠕行,后視鏡折疊時機拿捏精準。更值得稱道的是,當遭遇大學城北路晚高峰擁堵,天神之眼B的跟車距離可智能切換三級策略:暢通時保持2.5秒時距,緩行時縮短至1.8秒,徹底堵停時則保持1.2米絕對距離,有效防止加塞。
全程試駕結束,表顯能耗14.6kWh/100km的成績,揭示著天神之眼B更深層的進化。在虎溪 結語:智能駕駛中國方案遭遇8D重慶依然從容 從保稅港區的集裝箱迷陣到繞城高速的魔鬼彎道,比亞迪漢EV天神之眼B版用本土化智能駕駛語言,交出了山城特訓的滿分答卷。不同于西方車企強調的激進自動駕駛,這套系統更注重"人機共駕"的和諧哲學——既能像老司機般預判8D地形的潛在風險,又始終保持克制的接管邊界。當車輛最終停回熙街充電站,儀表盤上"本次智駕接管次數:0"的提示,或許就是對比亞迪技術路線的最高肯定。在智能電動車的下半場競爭中,天神之眼B版正在書寫屬于中國品牌的駕駛倫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