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嚴曉頻60歲了。
她雖面容不復(fù)年輕時候的姣好,但在人生閱歷的沉淀下,氣質(zhì)卻是越發(fā)地優(yōu)雅和出塵了。
嚴曉頻以身體力行證明了,歲月從不敗美人此言非虛。
一個人真正的衰老從來不體現(xiàn)在身體狀態(tài)上,年齡賦予女人的從容松弛與氣定神閑方是千金難買的。
太陽,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它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
嚴曉頻如今便是如此。
戲如其人,這從她在電視劇《我的后半生》的演繹就能看到其身上歷盡千帆之后的沉淀感。
嚴曉頻飾演的聶娟娟,一位靈魂有香氣的女性。
伊始,她給人的印象是古怪、較真、固執(zhí)、呆板、守舊、拒人于千里之外還頗有點得理不饒人的高傲感,孤家寡人的她是不甚討喜的。
但日久見人心,跟隨著沈教授的視野,隨著對其了解程度的不斷加深,刻板偏見得以祛除,觀眾越發(fā)愛上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聶娟娟。
她溫柔、知性、博學、清醒、慈悲、自洽也通透。
聶娟娟身上若隱若無縈繞著一種孤獨的破碎感,讓人不時覺得我見猶憐。
但那只是她的表象,當撥云見霧,你會發(fā)現(xiàn),真實的她如巍峨聳立的高山,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外柔內(nèi)剛,獨立自強,不卑不亢,清冷堅毅,聶娟娟頑守著自己的理想主義,她坦然接受一切的發(fā)生,包括分別,包括死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求別人也不勉強自己,活得尤為遺世獨立也瀟灑豁達。
她從不會等待別人的憐憫與同情,而是一直去主動選擇自己的結(jié)局,她永遠致力于成為自己人生的掌舵手。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不來人間怎知人間值得。”
聶娟娟的格局和胸懷之大可見一斑。
她真正做到了詩意地活著,也做到了詩意地死去。
作為觀眾的我不免無限唏噓也無比動容,聶娟娟真就如“仙姑”一般,悄無聲息地來也悄無聲息地走,不帶走一片云彩,卻給身邊的人遺留下一份珍貴的美好。
恍惚間,頗有“莊生曉夢迷蝴蝶”的迷離感,是虛幻是現(xiàn)實是真是假難以分辨,而演員與角色也仿佛合二為一了,臨到了,觀眾也已不知那是聶娟娟亦或是嚴曉頻了。
嚴曉頻的表演功力著實不容小覷,她是畫皮畫骨也畫魂,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兒一使,角色就栩栩如生般立住了。
如此看來,她沒有辜負已故父親的遺志,真正從父親那里繼承了衣缽,贏得了“虎父無犬女”的美名。
是的,嚴曉頻出身于演藝世家,姑姑嚴永瑄是演員,是前上影演員劇團團長,母親徐幗蓮是上海兒童藝術(shù)劇院的話劇演員,父親則是大名鼎鼎的老戲骨嚴翔。
作為國家一級演員,他橫跨影視雙棲,更扎根于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的戲劇舞臺,堪稱德藝雙馨、德高望重。
代表作品有《日出》《城南舊事》《405謀殺案》《朱自清》《江山》《漢口往事》《問天何時明》等,其中最聲名在外的莫過于電視劇《上海的早晨》,他還因此榮獲了金鷹獎和飛天獎雙料視帝的容易,從此在上海地區(qū)家喻戶曉。
只是,2022年,嚴翔晚年因為腸梗阻猝然離世,享年89歲。
當然,對長女嚴曉頻而言,父親并沒有真的離去,遺忘才是真的死亡,他會永遠活在她心里。
“要從容,要慢慢地靠近角色,不要太著急,也要允許自己犯錯,舞臺是可以慢慢調(diào)整自己的地方。”
父親對嚴曉頻說的話一直縈繞在其耳旁并深種其心。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她知道,父親所說的舞臺不只是指戲劇舞臺那么簡單,更是指人生這個大舞臺——嚴翔點撥的是嚴曉頻的戲,更是嚴曉頻的人生。
這是一位父親對女兒良苦用心、苦口婆心的勸慰與告誡。
嚴曉頻每每憶起,心中無不悲痛,但同時也暗暗慶幸,自己沒有辜負父親的拳拳教導(dǎo),父親生前一直都很以她為豪。
《午夜兩點》《太陽雨》《女兒經(jīng)》《絞索下的交易》《美麗的南方》《北京人在紐約》、《孽債》《上海滄桑》《婚前婚后》《愛的婦產(chǎn)科》《問心》《縣委大院》......
嚴曉頻的演藝事業(yè)無疑是長青的,雖然不及父親嚴翔的藝術(shù)高度,但卻也是頂天立地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不再只是“嚴翔之女”,而是“嚴曉頻”她自己,如今,嚴曉頻三字甚至快要蓋過了嚴翔這個名字。
當然,這條路并非一帆風順,她曾一度放棄過演藝之路。
夢想與信念有時候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得用腳步一步步走出來的,畢竟,答案都不存在腦海里,而在行動中。
當年,在事業(yè)上升期,嚴曉頻做出了一個尤為讓人大跌眼鏡的決定——退圈。
大家都覺得她瘋了,畢竟彼時的她事業(yè)發(fā)展蒸蒸日上,無疑是前途無量的,上前有去路,往后有退路,進可攻退可守,但她偏偏卻自斷前程,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拿現(xiàn)在的眼光看,那嚴曉頻就是妥妥的“戀愛腦”,是要被進行口誅筆伐的——她的確是為了男人放棄了事業(yè)。
“我那個時候年輕呀,不管不顧,突然非常想成家,想要有自己的家庭,就毅然決然為愛遠走于異國他鄉(xiāng)了。”
“罪魁禍首”是與嚴曉頻青梅竹馬的曾海,當時也是她的新婚丈夫。
他們相識相知相戀于年少,是彼此的初戀。
校園里的愛情總是青澀又純粹,心動往往就在不經(jīng)意間開了花。
一節(jié)物理課是兩個人的“媒人”,內(nèi)秀的嚴曉頻平時很觀察入微,于是,細心又耐心的曾海就這樣進入了她的視線里,嚴曉頻當時也沒想到,后來的曾海不僅入了她的眼也入了她的心。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那時的日子過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說起來也很神奇,嚴曉頻和曾海就這么攜手走了一輩子。
要知道,初高中之后,一個在北京,就讀于北京電影學院,一個在杭州,就讀于一所理工類高校,兩個人很長的一段時間都處于異地的狀態(tài)里。
異地戀,不僅考驗人的勇氣,更考驗人的耐心、信任和責任感。
好在一摞摞一沓沓的來往書信夯實了他們感情的基礎(chǔ),讓其得以生生不息,永葆活力。
談戀愛,重點在談,距離沒有抵擋住他們對彼此的互訴衷腸,一來二去,兩個人對彼此的個性愈發(fā)了解,愛情的分量在這個互相“介入彼此人生”的過程中逐漸加重,羈絆也得以不斷加深,他們成為了彼此的情感寄托。
成熟、珍惜、信任是經(jīng)營異地戀的三個重要原則。
他們就是抱著“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信念堅持到現(xiàn)在的。
當然,異地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當曾海要出國留學讀研之際,眼看長相廝守遙遙無期,嚴曉頻坐不住了。
幾乎沒有猶豫,她就和曾海領(lǐng)了證,緊接著也毅然決然地遠赴美國新澤西州,陪丈夫留學去了。
舍棄了過往所有的榮譽,在異國他鄉(xiāng),嚴曉頻過上了“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的日子。
前后落差太大,她一度無所適從,在那里,她是籍籍無名的,沒有存在感的,最重要的是,當了家庭主婦,被困于三寸天地,世界越來越小,快要令她喘不過氣。
于是,嚴曉頻去當?shù)氐囊粋€華語電視臺應(yīng)聘當上了主持人。
事實證明,事業(yè)對一個女人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
要不然,一直閉門造車的她也不會邂逅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迎來自己演戲的第二春。
偶然間的一個采訪,嚴曉頻與姜文重逢了,老友得以有緣相見,必然喜悅非常,但兩個人的第一句話不是噓寒問暖的寒暄,而是姜文的一句:
“找到了!我們這個角色特別適合你!”
他所說的角色就是電影《北京人在紐約》里的郭燕一角。
嚴曉頻受寵若驚的同時也直接從采訪者變成了被采訪者,而且在她還摸不著頭腦的時候,她省略了試戲環(huán)節(jié),直接內(nèi)定成了電影女主角。
“拍那么多戲,最主要的戲也就是幾部,有時候你很想演,但不一定能演成,有時候機會來了,是你的就是你的。”
直到現(xiàn)在,嚴曉頻還覺得很神奇,從電視臺辭職到進組拍戲,就發(fā)生在短短幾天之內(nèi),而那看起來輕描淡寫的幾天卻不知不覺成為了其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點——她又重新行走在了演員的軌道上。
有時候人是不會準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嚴曉頻當時也渾然不覺,倒是看在其中的她的丈夫看透了一切。
他發(fā)現(xiàn)回歸表演,妻子整個人都被激活了,容光煥發(fā)也笑容滿面,完全沒有了往昔的麻木消頹和死氣沉沉,作為丈夫的曾海由衷地為她感到開心和欣慰。
而除了丈夫,其父親嚴翔也對此很樂享其成。
“我很印象深刻,我爸爸當時很鄭重地跟我說,你還是應(yīng)該在職業(yè)演員的這條道路上走下去。”
《北京人在紐約》大獲成功,嚴曉頻終于堅定了演戲的信念,在家人的支持下,最終回國發(fā)展。
“那時,我發(fā)覺事業(yè)很重要,我是熱愛演戲的。”
一個人如果只把心靈關(guān)閉在婚姻之內(nèi),那不管是對伴侶,亦或是對自己而言,個性魅力和個人價值都會急速下降。
婚姻不是把人綁死,婚姻應(yīng)該把人激活。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下,嚴曉頻和曾海還是異國了,但他們已然不懼,因為大家都已經(jīng)趨于成熟和獨立了。
情況確實沒有想象中那么糟,兩個人反而還因為彼此都馳騁在自己的事業(yè)上而多增了幾分并肩作戰(zhàn)的惺惺相惜。
事實證明,勢均力敵的婚姻才能更長久,在感情里,應(yīng)賦予對方自由,而不是放縱占有欲和控制欲,美好婚姻的本質(zhì)是尊重彼此的個性。
一段歷經(jīng)了歲月、同甘共苦的情誼給人帶來的安心感會戰(zhàn)勝所有的新鮮感,無論戀愛的初體驗多么甜蜜,都無法與之相比。
夫妻關(guān)系是所有家庭關(guān)系的基石,正因為嚴曉頻與曾海感情歷久彌堅,所以家庭內(nèi)外大大小小的矛盾都能迎刃而解。
后來,嚴曉頻生下了兩個兒子,這個家由兩個人變成了四個人,也愈發(fā)穩(wěn)固和美滿了。
來到了60歲,想法早就也變了,相比于三四十歲的“以事業(yè)為重”,她現(xiàn)在更為“以家庭為重”,畢竟上有小,下有老。
“我非常珍惜和丈夫兒子還有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藝術(shù)之路細水長流就行了,有合適的戲,拍一些,不要一直那么忙,重要的是把生活事業(yè)的方方面面平衡好。”
為何能越老越優(yōu)雅,答案就在于嚴曉頻雖然一直在變,但唯有一點是不變的,她永恒地向上生長。
如今“順勢而為”是她的人生主旋律,這是一種審時度勢后的豁達,是一種知道窮寇莫追的運籌帷幄,更是于喧鬧的生活之中,放慢心跳和呼吸的速率,安靜下來,去體會生命、品味生活、感受愛與快樂的從容淡然。
嚴曉頻奮斗多年,也該到了歇歇腳、悅納并享受自己已經(jīng)取得的生命成果的時候了。
——原創(chuàng)不易,敬請點贊關(guān)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