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阿道夫·羅爾巴赫加入齊柏林飛機公司,并成為該公司的首席設計師。
E-4/20首飛成功后,參與建造該機的工人與這架巨型飛機合影留念。
同年,他開始主動設計一種全新設計的高速重型轟炸機,這就是后來的齊柏林重型轟炸機。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這位杰出的飛機設計師推出了真正具有革命性的設計。
正在進行試飛的E-4/20。注意,此時該機采用的是開放式駕駛艙。
羅爾巴赫清楚地意識到雙翼飛機的高阻力讓它無法實現高速飛行,所以他將自己的飛機設計成流線型單翼飛機。非常簡潔的空氣動力學外形,魚形機身和安裝在機翼前緣的四臺發動機,翼尖呈優雅的圓形。
改為玻璃駕駛艙的E-4/20。右側是為了比較其尺寸,放置的一架小型雙座單發飛機。
同時,這是一架全金屬飛機,而不僅僅是機身框架,就連蒙皮都采用硬鋁制造。可以說,這架E-4/20——齊柏林-斯塔肯公司最后一架巨型飛機——領先時代15年,這種全金屬飛機直到上世紀30年代中期才開始普及。盡管該機的設計相當特殊,但它還是得到了批準,并于1918年開始在斯塔肯工廠制造原型機。
試飛期間,E-4/20沒有任何涂裝,保持了鋁合金蒙皮的天然顏色,機身兩側有黑色的“STAAKEN”字樣。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大大減緩了工作的進度,并迫使對這架巨型飛機進行重新設計。它從一架重型轟炸機變成了一架擁有18個乘客座位的舒適型客機。這或許是世界上第一架配備帶洗臉盆的衛生間、衣柜和小廚房的客機,并在飛行期間為乘客提供熱餐。
E-4/20配有氣動補償的副翼、巨大的玻璃舷窗,向左側打開的機頭,起到客艙門的作用。
機組成員由五人組成:兩名飛行員、一名無線電操作員、一名飛行機械師和一名乘務員。現在這一切聽起來很平常,但是在1919年,當時的飛機都是膠合板和帆布拼湊起來的,所以E-4/20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來自未來世界的外星人。
拆除發動機的E-4/20等待最后的命運。
該機于1920年9月3日首次試飛,立即引起轟動。這架巨型飛機翼展31米,最高飛行速度225千米/小時,超過當時絕大多數戰斗機的速度。飛行距離1200千米,有效載荷超過2.5噸。同時,它還展示了僅需三臺發動機就能穩定飛行的能力。
悲傷的結局,而這樣的結局也意味著更大的復仇怒火。
按計劃,它將執行柏林至腓特烈港的郵政和客運航班,但并未實現。協約國“遵守凡爾賽條約委員會”發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刻銷毀這架巨型飛機。迫于壓力,德國不得不屈服,首先拆除了該機的四臺發動機,并于1922年將其拆解為廢金屬回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