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山西盂縣的一則公告在退役軍人群體中引發熱議——自當日起,全國范圍內持優待證的退役軍人及“三屬”(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可免費乘坐該縣所有公交線路。這一政策的落地,讓不少老兵感慨:“終于等到了!”然而,欣喜之余,一個問題也隨之浮現:全國范圍內,究竟有多少城市已經實現了退役軍人免費乘公交?
盂縣并非孤例。就在幾天前,平定縣的公交系統因一句“致敬老兵”的語音播報登上熱搜。當地退役軍人刷卡乘車時,刷卡機自動播放這句溫暖人心的問候,讓不少老兵瞬間紅了眼眶。平定縣從2024年4月開始推行退役軍人免費乘車政策,并在同年10月升級刷卡系統,增設專屬語音播報功能,2025年3月已覆蓋全縣190輛公交車。這種細節上的用心,不僅讓退役軍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尊重,也讓社會大眾看到了地方政府在擁軍優屬工作上的創新。
然而,放眼全國,退役軍人免費乘公交的政策仍呈現“碎片化”狀態。有的城市早已實施多年,有的地方仍在觀望,甚至還有部分地區僅對本地戶籍退役軍人開放優惠。這種差異,讓不少老兵在跨地區出行時感到不便。一位來自河南的退役軍人在社交平臺留言:“我在老家可以免費坐公交,但到了隔壁省就不行,優待證的使用范圍還是太局限了。”
事實上,退役軍人優待證的“含金量”正在逐步提升。從最初的景區門票優惠,到如今的公交免費、醫療優先、住宿折扣,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更廣泛的優待內容。例如,福建省13家5A級景區對省內落戶安置的退役軍人免門票;陜西關山草原、龍門洞森林公園等景區也對退役軍人提供半價或免費優待;瀘西縣的部分企業甚至為退役軍人提供車輛保養、加油折扣、購房優惠等福利。這些舉措無疑讓退役軍人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但交通出行作為最基礎的民生需求,其優待政策的統一性仍亟待加強。
為什么全國統一免費乘公交的政策尚未落地?背后的原因并不復雜。首先,公交系統屬于地方財政補貼范疇,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財政承受能力不同,導致政策推進步伐不一致。其次,技術層面的協調也存在難度,比如外地退役軍人如何便捷驗證身份、刷卡系統如何兼容全國統一的優待證等。平定縣的經驗或許值得借鑒——他們通過升級刷卡機系統,實現了退役軍人優待證的直接識別,甚至開發了配套的手機App,方便后續功能擴展。如果全國更多城市能借鑒類似的技術方案,或許能加速政策的統一進程。
值得欣慰的是,國家對退役軍人的優待政策正在不斷深化。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完善雙擁工作機制,鞏固和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這一要求正在各地轉化為具體行動。陽泉市作為“全國雙擁模范城”,不僅推出了公交優待政策,還與21家旅游景區、22家餐飲住宿企業、7個軍人驛站等合作,構建了覆蓋文旅、生活、醫療等領域的立體化優待體系。這種“多點開花”的模式,或許能為其他城市提供參考。
當然,政策的推進不能僅靠地方自發,更需要頂層設計的引導。目前,退役軍人事務部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優待證,并逐步擴大其使用場景。如果未來能在國家層面出臺指導性文件,明確退役軍人免費乘公交的全國性標準,并配套相應的財政補貼和技術支持,那么“一地優待、全國通行”的目標將不再遙遠。畢竟,退役軍人為國防事業奉獻了青春,他們的榮譽感和獲得感,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共同守護。
回望盂縣和平定縣的實踐,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項政策的落地,更是一種社會共識的凝聚。當公交車上響起“致敬老兵”的提示音,當退役軍人刷卡時不再需要額外解釋,當他們的優待證真正成為“一卡通”,這才是對軍人職業最好的尊崇。或許,全國統一的免費乘公交政策尚需時日,但每一個城市的先行先試,都在為最終的“全國一盤棋”積累經驗。
未來,我們期待更多城市加入這一行列,讓退役軍人的優待證不再是一張“地方糧票”,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通行證”。畢竟,他們的奉獻不分地域,社會的尊崇也不應設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