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4月12日,京東與美團在外賣領域的“暗戰”升級為公開交鋒。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京東入局外賣是“狗急跳墻”,美團在非餐飲品類的進展速度遠超預期,讓某些公司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并暗諷其倉配體系“大而無當”。
面對這一言論,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通過內部對話回應,呼吁團隊“不要打口仗”,而應聚焦幫扶騎手與出口受阻企業,強調“創造社會價值才是根本”。這場交鋒不僅折射出兩大巨頭在即時零售領域的激烈競爭,更引發了對平臺經濟治理模式與社會責任的深層討論。
事件的導火索是京東外賣的迅猛擴張。自2025年2月上線以來,京東以“全年免傭金+百億補貼”策略強勢切入市場,其餐飲日訂單量預計于4月14日當周突破500萬單,遠超行業預期。更引發關注的是,京東為1萬名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并計劃年內覆蓋全部騎手,這一舉措直擊外賣行業社保覆蓋率不足15%的痛點。相比之下,美團雖跟進推出“階梯傭金制”和騎手意外險保額提升至80萬元,但其6%-8%的傭金率仍高于京東的5%,且社保覆蓋率尚未公布。
王莆中在發文中強調美團非餐飲品類日訂單已達1800萬單,并預告將發布即時零售品牌,試圖以品類擴張對沖京東的餐飲攻勢。然而,劉強東的回應避開了直接的商業對抗,轉而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無論是要求團隊加入“小哥應急小組”協助騎手應對極端天氣,還是參與幫扶出口受阻企業,均試圖塑造“價值優先”的公眾形象。這種差異被網友評價為“企業家與生意人的格局之別”:“劉強東看得見騎手的社保,美團高管只看得見訂單數字”。
這場博弈的背后,是兩種商業模式的對撞。美團依托算法驅動的“效率機器”,以28分鐘平均配送時效和68%的算法推薦訂單占比構筑壁壘,但其模式長期被詬病壓縮騎手安全空間與商家利潤。京東則試圖通過“社會合約”重構行業規則:以品質認證篩選餐廳、以傭金讓利商家、以社保綁定騎手,盡管日均虧損達2000萬元,卻成功推動行業社保覆蓋率從15%躍升至41%。京東的入局激活了市場自我修正機制,倒逼平臺重新平衡效率與公平。
對此,不少網友提到,劉強東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員工福利,京東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舉措,在行業內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大家都為其社會價值觀點贊。相比之下,美團高管的言論則顯得有些 “小家子氣”。
有網友直言,生意人往往只看重商業價值,而真正的企業家更關注社會責任,從這次回應便能看出兩者的差距。還有網友認為,市場需要競爭,京東的入局能打破美團在外賣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一家獨大容易導致企業對消費者、商家和騎手進行壓榨,而競爭能促使企業提升服務質量,保障各方權益。
這場商戰的終極意義或許超越輸贏。當劉強東將競爭升維至“社會價值創造”,當王莆中以“如鯁在喉”暴露傳統平臺的路徑依賴,中國互聯網經濟正從流量掠奪轉向價值共生。美團的護城河是數據與效率,京東的突破口是人心與信任。誰能率先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利益的平衡,誰就能定義下一個十年的游戲規則。對消費者而言,巨頭的戰火若能燒出一個更安全、更公平、更具人文關懷的外賣生態,便是最大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