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的時候。
朋友突然接到孩子的電話。
他心存疑惑,問道:“兒子,現(xiàn)在不是上課的時間嗎?”
孩子回答說:
“我早上起得晚,干脆就不去上課了。”
不知道何時起,就讀初二的孩子開始“擺爛”了,只要不想上學,孩子就會找各種借口不去學校。
其實朋友知道,孩子是想在家玩手機。
小學的時候,孩子成績穩(wěn)定在班級前五,聊起孩子朋友還是滿臉的笑容。
孩子升入初中之后,談起孩子朋友就只會嘆氣了。
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轉變呢?
用朋友的話來說:“孩子擺爛后,我才知道廢掉初中生的方式,不過是縱容兩個字!”
01
那些被誤解的“自由”
升入初中之前。
孩子成績不錯,朋友因此很是溺愛孩子。
談起孩子的教育。
朋友總習慣說:“孩子自由開心最重要。”
可初中階段,與小學是不同的。
作為一名初中生,不僅需要學習具體的知識,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而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孩子經(jīng)歷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
李玫瑾教授說過: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帶著護欄的跑道。”
如果孩子走進初中的校園,家長還放任孩子“自由生長”,那么這種養(yǎng)育就是放縱了,只會讓孩子毫無顧忌地“肆意生長”。
孩子想玩手機,家長不管不問。
孩子亂交朋友,家長也認為孩子有交友的自由。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成不加修剪的樹木,將很難成為“參天”之材,甚至還會養(yǎng)成許多的壞習慣。
02
“縱容式養(yǎng)育”的3個陷阱
不可否認:
每一位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
但初中生的認知,往往是有限的,難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在這種情況下。
就需要家長及時指引,幫助孩子走出誤區(qū)。
如果父母無動于衷,放任孩子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真的很容易廢掉一個孩子。
初中三年,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家長的“縱容式教育”,通常會讓孩子面臨這幾個陷阱:
①放縱時間管理
允許孩子自行安排作息,結果孩子不分晝夜地玩手機。
②代替承擔責任
孩子不完成作業(yè),家長就往自己身上攬責任,只會培養(yǎng)惰性十足的孩子。
③模糊規(guī)則邊界
周末就可以多玩一會兒?放任下去,孩子每天都會玩到凌晨兩點。
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
家長的縱容,不是突然發(fā)生的,而是在一步步妥協(xié)中迷失了養(yǎng)育的初心。
03
重建規(guī)則的幾個關鍵點
孩子成績下滑了?
每天捧著手機,不愿意碰作業(yè)本了?
如果您的孩子處于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收起“縱容”,及時參與到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了。
作為家長要牢記:
14歲左右的年齡,恰恰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候。
通過重建規(guī)則,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走出誤區(qū);那么,具體如何去做呢?
①家長放下手機,做好榜樣作用。
當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就別玩手機了。
不妨學學武亦姝的家長,將手機收起來,同時營造學習型家庭,與孩子一起讀書學習。
②提升孩子認知,讓孩子變得懂事。
孩子為何貪玩?
家長的不管不問,很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好逸惡勞”的習慣,撇開作業(yè)去玩手機。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不僅要做好榜樣作用,還要通過一些名人案例,甚至是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讓孩子明白讀書學習的意義,提升孩子的認知。
③設定必要規(guī)矩,從他律轉為自律。
孩子愛玩是天性,但一味地玩耍,卻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作為家長需要設定規(guī)矩,引導孩子做到勞逸結合。比如和孩子約定好,完成作業(yè)之后可以玩一會手機,或者帶著孩子參與其它活動等。
04
稻盛和夫說:
“縱容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家長朋友們請記住:
沒有孩子會主動選擇墮落,他們更希望有人幫忙指引正確的路。
教育不是馴獸,更不是放羊。
那些看似“狠心”的規(guī)矩,其實是給孩子裝上導航儀。
而家長的“縱容”,表面給了孩子自由,而實際上都會變成捆住孩子的繩索。
在您看來,是不是這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