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眾擎機器人完成Pre-A輪融資 安徽國資又悄悄出手了|聚焦
財聯社 2小時前 118 已閱
《科創板日報》4月13日訊(記者 陳美)在未來產業布局上,安徽系國資又出手了。近日,眾擎機器人完成近2億元Pre-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StoneVenture領投,國香資本、弘暉基金等一眾老股東持續加碼。
股權穿透顯示,國香資本下注的基金為安徽成唐數智創意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合伙人信息中,浮現安徽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合肥興泰資本身影,兩者分別持股25%和15%,均為國資系基金。
實際上,在天使輪階段,國香資本旗下的北京成璟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就聯手合肥濱湖金融投資集團投資眾擎機器人。這一連串的動作,顯示出安徽國資和“最牛風投城市”合肥,在機器人領域的持續加碼。
創始人來自小鵬團隊,國香資本天使輪投了
作為天使投資人,國香資本合伙人余俊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當初選擇投資眾擎機器人,主要基于布局頭部企業的投資策略。“眾擎團隊不僅經驗豐富,在機器人產品開發方面也成果斐然,再加上雙方在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節奏、本體公司的競爭優勢的構建、企業發展節奏和融資策略及節奏等方面高度契合,最終促成了這筆投資?!?br/>截至2025年3月29日,該賽道內的融資事件數量已達102起,相比去年同期的75起大幅增長。鑒于此,余俊表示,國香資本早期重點圍繞機器人大腦、本體以及核心零部件這三個關鍵節點進行投資布局,后續還將在圍繞具身智能的感知、數據、場景以及差異化市場等維度進行投資布局。
在余俊來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供應鏈環節雖然競爭激烈,但通用機器人的發展將帶來新機遇。新型的具備構建未來競爭壁壘的的一體化關節公司,不僅要具備過硬的硬件制造能力,更需深入學習和理解場景與用戶需求,同時擁有快速響應、高品質提供產品及方案的能力,能夠在縱向一體化和工業化分工之間找到平衡,這樣才能適應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
創始人背景方面,《科創板日報》記者留意到,眾擎機器人的創始人趙同陽,早在2016年就涉足機器人領域。
2019年,趙同陽創辦多夠機器人,專注于四足機器人的研發;2020年,趙同陽的多夠公司被何小鵬收購,雙方成立“鵬行智能”,趙同陽任鵬行智能總經理;2023年初,趙同陽向何小鵬表明自己想做人形機器人的意向,并帶領團隊著手開發人形機器人PX5。
2023年10月,在小鵬汽車1024科技活動日上,何小鵬正式向外界介紹了由趙同陽主導研發的人形機器人PX5。至此,趙同陽團隊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在當下的機器人創業熱潮中,不少創始人都來自“蔚小理”等新能源車企的高管以及自動駕駛公司。例如,2024年12月,理想汽車智能駕駛產品總監趙哲倫離職后,與地平線前副總裁及軟件平臺產品線總裁余軼南共同創立了維他動力。該公司專注于具身智能的產品化;小鵬汽車原北美團隊視覺感知負責人王弢離職后,也投身于機器人創業公司。
針對這一現象,余俊認為,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的技術架構存在相通之處,但機器人操作面臨更為復雜的情況,需要應對物理世界中更多的變化與不確定性?!白詣玉{駛團隊轉型做人形機器人,需要在技術、復雜環境感知、訓練數據集以及更復雜模型驅動的執行動作,比如車輛只是移動、不涉及復雜操作動作等多個方面進行補充與提升?!?br/>合肥設立100億基金,競逐機器人產業
作為眾擎機器人天使輪以及Pre-A輪投資人的安徽系國資基金,早在2024年,安徽省就發布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將重點攻關人形機器人的“大腦”“小腦”和“肢體”等關鍵核心技術。
其中,安徽將開發基于AI大模型的“大腦”,以通用多模態大模型為基礎,構建“感知一決策一控制”一體化大模型,增強環境感知、行為控制、人機交互能力。
同時,開發控制運動的“小腦”,通過模仿學習和強化學習訓練構建機器人運動控制大模型,提高復雜地形通過、全身協同、精細作業能力。
另外,依托現有機器人技術基礎,系統部署“機器肢體”,突破高動態、高爆發、高精度運動結構技術,研發高強度高集成本體、輕量化骨骼、高精傳感的強健肢體。
今年3月,合肥也強勢加入產業競逐中,擬設立規模達100億元的未來產業基金,全方位推動智能機器人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談及合肥在這一領域的發力,有投資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當下各地國資積極投身機器人產業,通過設立基金、出臺政策等一系列組合拳的方式,吸引相關企業落地,推動產業發展。
“就合肥而言,作為‘風投城市’,合肥有產業投資思維。”該投資人稱,在產業鏈上,合肥已集聚超160家上下游企業,形成“大腦—小腦—核心部組件—本體”全鏈條研發制造一體化格局。
其中,誕生于合肥、源自科大訊飛系的聆動通用機器人,便是一家專注于“大腦—小腦—本體”全鏈路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并且,不少獲得安徽、合肥系國資基金投資的創業公司,也會基于當地的制造優勢,選擇在合肥落地建廠。
“同時,合肥在家電、汽車等產業方面優勢明顯,成熟的產業發展度也為機器人行業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以及完備的上下游供應鏈。”該投資人稱。
不止是合肥,今年以來廣州和深圳也在全力爭奪中國“機器人第一城”的稱號,兩地相繼出臺政策,大力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對此,上述投資人認為,北京、上海、深圳、合肥在機器人產業發展進程中各有優勢?!捌渲?,北京為有政策優勢,上海有人才和產業融合優勢,深圳則有制造業和供應鏈優勢,合肥具備工業基礎和專項政策支持優勢?!?br/>“對于創業公司來說,需要依據自身硬件或軟件研發需求,選擇在不同城市合理落地布局,以形成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br/>對于機器人發展的未來,該投資人認為,軟件泛化性提升預計需3-5年時間,屆時機器人有望在多場景實現落地應用。從硬件成本看,機器人的成本已接近產業工人年薪。“隨著成本和性能優化,市場需求將逐步釋放,預計1-5內會有大量場景逐漸實現應用?!?br/>國香資本合伙人余俊則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智能化和成本決定了具身智能機器人商業化的速度?!熬椭悄芑瘉砜?,行業存在多種技術路線,部分企業采用強化學習技術,通過不斷低成本構建海量數據預訓練、真實數據后訓練以及試錯優化方式來提升機器人性能;有的運用模仿學習方式,通過模擬特定行為幫助機器人掌握技能;還有的企業利用真實數據進行預訓練,為模型搭建基礎,這些努力都是為了完善模型,增強機器人對真實場景的適應能力。當然不同訓練方式對數據要求、團隊能力以及最后的訓練效果收斂都可能出現階段性差異,行業從業者還需要繼續探索?!?br/>“成本上,無論是面向TO B端還是TO C端,成本始終是決定其能否廣泛應用的核心要素。一旦機器人的軟件能力逐漸強大,且硬件成本控制在市場可接受范圍,那么機器人在勞動力市場的替代進程將穩步推進,且不可逆轉?!庇嗫∽詈笳劦健?br/>
東方證券免責聲明: 本資訊由第三方提供,僅供參考。資訊內容不代表東方證券的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和意見。資訊內容可能因網絡、系統、硬件、軟件等各種原因存在延遲、遺漏或錯誤。東方證券不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可靠性,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東方證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資訊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