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4月5號的報道,中國成功測試了先進的導彈防御系統,該報援引解放軍某部高級工程師的論文報道稱,解放軍不久前在甘肅酒泉基地進行了一次新型的反導雷達的測試。
測試中16枚彈道導彈向某一個單一的靶標進行了飽和攻擊,但所有來襲導彈都被新型雙波段雷達(S/X)波段的相控陣雷達系統成功捕獲并且跟蹤,發現跟蹤的概率達到了100%。發現跟蹤彈道導彈通常由天基紅外系統和地面雷達系統組成。該報評論說,這是中國首次公開披露陸基預警雷達的強大探測能力。
X波段雷達由于頻率比較高,波段比較短,通常是2.5厘米到3.75厘米之間,因此具有較高的分辨能力和精確度,適用于需要高精度目標檢測和跟蹤的應用。S波段雷達頻率比較長,波長達到7.5到15厘米,分辨能力比較低,但是它的探測范圍比較廣,適合于長距離的監測。
S/X雷達雙波段同時使用,既可以在較遠的距離上發現和跟蹤彈道導彈,又可以提供比較高的精度。當然,還要看雷達本身的其他各項指標,是否具有連續跟蹤的能力,而從這次測試的情況來看,顯然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對16枚同時來襲的模擬彈道導彈做到100%的跟蹤發現,就是指測試的新型雷達自始至終沒有丟失目標,這樣為攔截導彈追蹤目標提供了連續可靠的空中目標飛行數據,從而使攔截彈能夠精確擊中目標。
中國的反導導彈現在主要有紅旗-19和紅旗-26兩種,紅旗-19已經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亮相過,最大的射高達到600公里,遠超美國“薩德”系統的180公里身高,甚至接近了美軍“標準”-3 Block 1B的攔截高度,這一技術突破,使紅旗-19成為全球少數能夠在外大基層攔截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的系統之一。
這個系統配備了610A型的固態有源相控的雷達,最大探測距離達到4000公里,能夠同時跟蹤100個目標,并引導6枚動能殺傷彈頭,通過直接撞擊目標實現攔截并進行精確打擊。《南華早報》在3月19號報道過,就在最近紅旗-19成功完成了“一項創造歷史的實驗。”
紅旗-26是中國自行研制的海基型的遠程防空導彈,屬于第四代防空導彈,其總射程超過400公里,同時能夠摧毀32個目標,具有卓越的末端反導能力。在2022年,這型導彈就已經在海軍“畢昇”號綜合試驗艦垂直發射系統上面進行過試射,距離正式裝備可能已經為期不遠了,這型導彈也有一部分的反彈道導彈的能力。
中國目前反導系統的建設狀況是,2017年就已經成功發射了天基紅外戰略導彈預警衛星,紅旗-19和紅旗-26也已經完成了發射試驗,現在又試驗成功了新型的S/X雙波段雷達。如果上述各個系統也完成了適配和系統聯調,那就可以說中國的反導系統已經完整的建立起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