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5日,旅行者一號從地球啟程,肩負著探索外太陽系的使命,47年后它已成為人類最遙遠的使者,飛越225億公里,早已沖出太陽系日球場,進入了星際空間。
然而近期關于“旅行者一號突然減速”的傳聞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甚至有人擔憂:這是否意味著人類探索的腳步被困在了太陽系的邊緣?
今天我們來揭開這一事件的真相,探尋225億公里外的故事。
首先關于“旅行者一號減速”的說法,并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支持,根據NASA的最新數據,旅行者一號仍在以每秒約17公里的速度遠離太陽系,速度并未顯著變化,它的動力來自初始發射的動能和引力彈弓效應,如今在星際空間幾乎不受阻力影響,理論上會保持近乎恒定的速度,除非遭遇未知的外力。
那么減速傳聞從何而來?
可能的源頭是2024年10月至11月期間,旅行者一號的一次通信中斷,NASA報告稱,探測器意外切換到備用S波段發射機,導致信號微弱,數據傳輸暫停,這次技術故障讓外界誤以為探測器“失速”或“失控”。
事實上,NASA工程師迅速介入,于10月24日恢復了S波段通信,并在11月18日重新激活主X波段發射機,探測器恢復正常運行,持續發送星際介質的數據。
回看過去,它在1979年飛掠木星,發現了木星環和火山活躍的衛星木衛一,1980年探訪土星,揭示了土星環的復雜結構和多顆新衛星,2012年8月25日,它成為首個人類探測器進入星際空間,跨越日球層頂,為研究星際磁場、宇宙射線和等離子體提供了寶貴數據,如今它距離地球約254億公里,信號往返需耗時46小時以上。
旅行者一號的能源來自三個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利用钚-238衰解放熱發電,NASA預計到2025年底,探測器的電力可能不足以支持所有科學儀器,部分設備已陸續關閉,例如2025年2月旅行者一號關閉了宇宙射線子系統,以節省能源,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減速”或停止運行,而是為了延長使命,盡可能多地收集數據。
“人類被困在太陽系”的說法,與旅行者一號的技術挑戰被夸大有關,探測器的通信中斷或儀器關閉,容易引發公眾對深空探索極限的聯想,旅行者一號的信號需要通過NASA的深空網絡接收,距離遙遠導致信號微弱,任何故障都可能被解讀為“失聯”或“終結”。
實際上,旅行者一號從未“被困”,它早已離開日球層,進入星際介質,嚴格來說已不在太陽系的引力主導范圍內。即便未來電力耗盡,它仍將以當前速度漂流,預計30000年后接近奧爾特云邊緣,數萬年后可能掠過其他恒星系。
盡管它無法再與地球通信,但它攜帶的“金唱片”記錄了人類文化與聲音的鍍金銅盤,將繼續作為人類的使者,訴說我們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