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即可參與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破曉筆記
來源:雪球
最近許多朋友問我瘋王和關稅的事 , 按說 “ 格系價投 ” 是不考慮這種因素的 。 但作為經濟學愛好者 , 我對此類話題也頗感興趣 。 請注意 , 這與投資沒任何關系 ! 格系價投 , 是以 “ 安全邊際 ” 為基石 , 而非 “ 政經分析 ” 。
下面開始談貿易 。 我發現許多朋友尚未搞清楚 “ 貿易 ” 的基本原理 , 先簡單念叨幾句 。
初學經濟 , 總會被 “ 貿易順差 、 貿易逆差 ” 等概念搞得一頭霧水 。 刪繁就簡 , 只說一個基本的結論 : 順差是手段 , 逆差是目的 。
翻譯成人話 —— 賺錢 , 是為了花 。 ( 這個應該沒爭議吧 ? 你可能想把錢留給孩子 , 那也是為了花 。 )
人們往往覺得 , 順差 、 逆差之類玄之又玄的東西 , 離自己很遠 。 其實恰恰相反 , 當你發現這就是你的生活 , 經濟問題就好理解了 。
1 、 你對沃爾瑪 , 永遠是逆差 。 你給它紙 , 它給你貨 。
2 、 你對你老板 , 永遠是順差 。 他給你紙 , 讓你干活 。
國際貿易 , 就這點事 。
現在問題來了 : 順差好 , 還是逆差好 ?
答 : 如果逆差能永續 , 沒人喜歡順差 。
麻煩在于,逆差不能永續!
有人會問 , 美國對全世界 , 不是逆差了幾十年嗎 ? 是的 , 這就是問題所在 , 逆差不能永續 。
幾十年前 , 美國的大聰明們想了一個辦法 , 讓美元與黃金脫鉤 , 逆差得以持續 。 先不管是怎么做到的 , 反正當時做到了 。 從那一刻起 , 美國人用印出來的紙 , 換全世界的商品和服務 。
( 注 : 如果不脫鉤 , 任何國家攢多了美元 , 都會要求換成黃金 。 能拿金條 , 誰TM愿意拿紙啊 ! 而黃金是有限的 , 如果不脫鉤 , 美國就只能保持貿易平衡 , 不可能積累幾十年的逆差 。 也就不會有今天的雷 。 )
美國要印錢換全世界的貨 , 貿易上必然是逆差 。 如果一直順差 , 把飄在外面的美元都吸回去了 , 外面沒有美元了 , 各國自然退回金本位 。
當時的環境 , 要退回金本位很容易 , 今天就困難多了 。 但這不代表地球人必須用美元 ! 歐元 、 日元 、 英鎊 、 虛擬幣 , 以及 ( 或者說尤其是 ) 遲遲不敢放開自由兌換的人民幣 , 都是美元的潛在替代品 。
美國無錨印鈔 , 爽了幾十年 。 這個過程中 , 有顆懸在頭頂的雷 , 隨著時間的積累 ( 逆差的積累 ) 越憋越大 。 常年生活在中國內地的朋友 , 很容易忽視這個問題 , 也確實沒有想的必要 。
那就是 : 如果全球的國際結算 , 忽然不用人民幣了 , 中國會怎樣 ? 不會怎樣 , 因為本來也不太用 。
可是 , 如果全球的國際結算 , 忽然開始拒絕美元 , 美國會怎樣 ? 要知道 , 地球上有且只有一個地方 , 永遠不能拒絕美元 。 那個地方 , 叫美國 。 飄在外面的巨量美元一旦回巢 , 美國物價會漲到什么程度 , 我不敢想 。
( 注 : 有人說 , 各國的美元儲備 , 很大一部分買了美債 , 相當于已經流回美國了 。 沒這么簡單 。 美國國債是以 “ 借新還舊 ” 的形式在運作 , 試想一下 , 如果 “ 借新 ” 借不到了 , “ 還舊 ” 還得繼續 , 會怎么樣 ? )
歸根結底 , 用自己印出來的紙 , 換全世界的貨 , 這本身就是吸毒 。 但由于爽了整整一代人 , 對那一代人來說 , 這就不是簡單的飲鴆止渴 , 而是 “ 老子死后 , 哪管洪水滔天 ” 的壯舉 。 那些促成美元與黃金脫鉤 ( 這在當時是極惡劣的違約 ) 的大聰明們 , 直到死后很久的今天 , 仍無罵名 。
說了半天 , 都是歷史沿革與現狀 , 跟瘋王有什么關系 ? 關系就是 : 雖然歷史不是他創造的 , 但歷史遺留下的問題 , 他無法回避 。
美國現在有兩個問題,幾乎無解。
問題一 : 美元的信用受到質疑 , 回流風險加劇 。 這跟拜登 “ 沒收資產 ” 的騷操作有關 , 但那只是一個稻草 。 根本原因 , 是逆差不能永續 。
問題二 : 美國的制造業被碾壓 。 注意 , 不是單單被中國碾壓 , 而是被無數國家 。 只是中國最有代表性 。
上述兩個問題 , 說到底又是同一個問題 。 大哥吸毒 , 身體被掏空 ; 身體被掏空 , 兄弟們開始不服 。
過去的幾十年的美 、 中 , 簡單概括就是 : 一個在吸毒 , 一個在健身 。 其結果就是 , 中國的GDP從美國的十分之一 , 慢慢變成了美國的三分之二 。
中 、 美 、 歐 、 日 、 韓 …… 大家過去幾十年都在成長 , 但中國的速度更快 。 這本來不是問題 。 如果美元不是世界貨幣 、 不曾強行與黃金脫鉤的話 。
( 注 : 很多人認為 “ 金本位 ” 是有害的 , “ 美元本位 ” 是必須的 。 這是因為在我們出生之前 , 美元本位這種荒謬的事就已經發生 。 如同舊制度下的百姓 , 習慣了有皇帝 , 以為沒皇帝天就塌了 。 這個話題點到為止 , 本文不展開 。
剛才說過 , 美國當前的兩個問題 , 幾乎無解 。
美元的信用已經受到質疑 ;
美國的工人已經懶惰低效 。
不是將要 , 是已經 。 那是過去幾十年持續 “ 吸毒 ” 造成的 。
正因為上述兩個問題全都無解 , 于是我們看到 , 瘋王的各種操作是自相矛盾的 。
他既要維持美元的國際地位 ( 威脅對 “ 試圖脫離美元體系 ” 的國家加關稅 ) , 又要美國有貿易順差 ( 對 “ 賣貨給美國 ” 的國家加關稅 ) 。 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 不是很難 , 是不可能 。 實現A=違背B , 實現B=違背A 。
貿易逆差的本質 , 是欠債 ; 貿易順差的本質 , 是還債 。 過去用紙換別人的彩電冰箱洗衣機 , 現在要用彩電冰箱洗衣機換別人手里的紙 , 美國的民眾 , 真的有了這樣的覺悟嗎 ?
毫無疑問 , 沒有 !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 , 甚至根本無法意識到 , 若 “ 貿易逆差 ” 真如瘋王許諾的那般 , 忽然 “ 平衡 ” 了 , 美國的物價會有怎樣的變化 。 ( 用瘋王的說法 , 應該是 : 外國人把從美國 “ 搶 ” 走的工作機會 , “ 還 ” 給美國人 )
所以 , 瘋王是真瘋 , 還是假瘋 ?
真瘋和假瘋,似乎都說得通。
首先真瘋是有可能的 。 這是一個去魅的時代 。 就連愛因斯坦 , 也曾對經濟問題發表過荒謬的見解 。 要說瘋王比愛因斯坦笨些 , 應該沒人會覺得哪里不對 。
如果是假瘋 , 隱藏在瘋癲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
我認為最簡單的理由是 : 選民 “ 既要又要 ” , 總統為了討好選民 , 表演 “ 既能也能 ” 。
美國工人是重要的選民 , 因此要許諾制造業回歸 ; 美國消費者是更重要的選民 , 因此用綠紙換商品的游戲 , 不能終結 。 這樣是不是有點通順了 ? ( 我先答應下來 , 讓他們覺得我行 。 然后表演起來 , 讓他們覺得我真行 。 再然后 …… 就不關我的事了 )
我們一定要清楚 , “ 既要又要 ” 的選民不是今天才有 , “ 既能也能 ” 的表演不是從瘋王才開始 。 奧巴馬和拜登 , 都要振興美國制造業 , 就連里根都說過同樣的話 。 只是前面那些總統 , 表現得沒那么 “ 瘋 ” 。
至于他到底是真瘋還是假瘋 …… 不知道 , 也不重要 。 我們只需要知道 : 美國當前的問題 , 不是川普造成的 , 也不是川普能解決的 。
接下來說點更實際的。關稅的影響有多大?
加關稅 , 必然會增加商貿的摩擦成本 , 這是沒有疑問的 。 但并非他說加多少稅 , 成本就真的增加多少 。 這里面有兩個問題 , 是無法徹底解決的 : 一是轉口 , 二是走私 。
轉口 , 原本只是正常的貿易行為 , 現在變成躲避稅收和管制的手段 , 這還挺悲哀的 。 簡言之 , 只要美國對全球各國的關稅是參差的 , 就一定會有大量商品 , 通過轉口的形式 , 以更低的稅率進入美國 。 海關想要徹底識別出來 , 比登陸火星難一萬倍 ( 更別說 , 海關人員沒有私心嗎 ? ) 。
世界各國 , 每年送到美國的集裝箱 , 合計約7億立方米 。 假如你是海關負責人 , 請問你如何知道 , 這里面的 “ 含中率 ” 是多少 ?
一臺機器 , 由幾千個大零件構成 。 每個大零件 , 由幾十到幾百個小零件構成 。 請問哪個大零件里的哪個小零件 , 是中國企業生產的 ?
最終的結果是 , 想要對中國商品征100%的關稅 , 就必須對地球上所有國家征100%的關稅 。 否則 , 對中國的100%關稅稅率 , 就只是個口號而已 。
一個貿易小常識 : 關稅稅率10%和100%有區別 , 100%和10000%沒有區別 。 因為只要企業的利潤率低于100% , 就只能選擇轉口或者走私 。 ( 其實從50%漲到100% , 就已經是純表演了 。 )
是的 , 走私 。 如果瘋王真的對全球施加同等的100%關稅 , 則對美貿易會以走私的形式呈現 。 首先是 , 這種事情幾乎不可能發生 , 也必然不可能持續 。 因為瘋王就算真瘋 , 他一個人也說了不算 。
另一方面 , 假設美國對所有國家100%的關稅真的發生了 。 那種情況下 , 你是美國海關的工作人員 , 你真敢查走私嗎 ? 收點錢也許可以 , 要真敢 “ 違法必糾 ” , 能活到下一個生日嗎 ? 如果沒活到 , 你猜是外國人干的 , 還是本國人干的 ?
高關稅下 , 走私符合全體美國人的利益 。 那也就是說 , 低關稅 、 零關稅符合全體美國人的利益 。 更高的關稅=更高的物價 , 反之則相反 。
美國大多數工人的觀念 , 十分令人著急 。 他們只知道自己是生產者 , 沒意識到自己是消費者 。 更沒意識到全家只有自己一個是生產者 , 而家里的每個人都是消費者 。
最后說說投資 。 前面講這么多 , 其實我知道 , 這幾天問我關稅的朋友 , 大部分還是在關心投資 。 雖然每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 , 我的回答幾乎一致 : 排除噪音 , 只看估值 。
我習慣在每個季度末 , 重新篩選一遍股票 。 但如果遇到劇烈的波動 , 也會立刻再篩一遍 ( 總會有些質量更好的公司 , 卻跌得更多 ) , 比如現在 。
再次篩選時 , 我甚至不會給 “ 外貿類 ” 的企業減分 。 因為已經從系統上 , 嚴格控制了任何一個行業的比例 ; 同時也已從系統上 , 降低了高負債企業的評分 。
也就是說 , 如果發現一個 “ 負債率很低 , 估值也很低 ” 的公司 , 我不會因為它是做外貿的 , 就歧視或拒絕它 。 ( 我當前的持倉里 , 沒有外貿型的公司 。 倒是很期待有某些高質量的公司 , 跌入我的狩獵范圍 。 )
做外貿的公司 , 為什么不減分 , 甚至一票否決 ? 難道對瘋王的行動視而不見嗎 ?
是的 , 視而不見 。 我知道瘋王干了什么 , 我不在乎 。
投資者應該敬畏的 , 是世界本身的復雜性 , 而不是瘋王 。 你如果堅信瘋王一定有決心且有能力 , 把中國的外貿企業搞死 , 這代表你眼中的未來是確定的 。 這才是一種不敬畏 。
他今天整外貿 , 明天要是整港口呢 ? 后天整民航 , 大后天狙擊離岸人民幣 …… 你怎么辦 ? 你要跟著他的節奏 , 來回來去調整自己的持倉嗎 ? 事實上 , 如果過去的幾天你盯著瘋王而非估值 , 你已經被他搞暈了 。
還記得前面說的嗎 , 我們甚至無法確定 , 他真瘋還是假瘋 。 你的投資體系 , 怎么能被一個薛定諤的瘋子綁架 ?
我一直強調只看估值 , 不是說著玩兒的 。 格雷厄姆的一生 , 經歷了一戰 、 二戰和冷戰 。 格系價投 , 正是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誕生 。
我們這一代人 , 動不動就把浴缸里的小旋渦 , 說成驚濤駭浪 。 那是因為 , 我們不曾見過真正的驚濤駭浪 。 古巴導彈危機 , 核彈列陣在家門口 , 一觸即發 。 投資者是什么感受 ? 那怎么辦呢 , 不投資了嗎 , 持有現金就不怕核彈了嗎 ?
提到這個 , 就會有人杠 , 說格雷厄姆是生在美國 , 讓他生在蘇聯試試 ?
是的 , 格系價投在蘇聯沒用 , 那又如何呢 ? 我們區分思考和抬杠 , 主要看一個人如何提問 。 正確的問法是 : 格系價投 , 是否比其它的投資方法 , 更能應對極端環境 ? 如果是 , 那就行了 。
搞化學的人 , 都知道化學的邊界在哪 , 它解決不了物理的問題 。 投資 , 同樣是一門有邊界的學問 , 你讓一個投資者 , 去解決 “ 產權 ” 的問題 , 他就是解決不了啊 。
不過經濟學有一項好處 , 它能夠透過人的行為 , 驗證真實的態度 。 總有人一提到中國的資產 , 就說產權沒保障 、 將來全沒收 ……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 , 但我們可以追問的是 : 說這個話的人 , 他言行一致嗎 ? 反正我身邊這樣說的人 , 往往是買了國內股票的 。 跌的時候 , 說得更兇 。
如果一個人 , 真的相信他的財產會清零 , 將來全沒收 , 那么他合理的行動是什么 ? 很簡單 , 趕緊花掉 。
如果他不僅沒花 , 還買了國內的股票 , 那我們就知道 , 他自己其實不信 , 只是在發泄情緒 。
好像有點跑題了 , 原本沒計劃聊冷戰和蘇聯的 。
這篇是雜談 , 想到哪說到哪吧 , 最后聊聊美債 。
我身邊的朋友 , 未必是專職投資 , 但很少有完全不投資的 。 站在 “ 投資者 ” 的視角 , 就很容易發出這樣的疑問 —— 為什么美國國債跌了 , 事情仿佛很大的樣子 ? 國債跌就跌唄 , 又不像可轉債有回售條款 。 跌了不管它 , 不就行了 ?
是的 , 如果你是一個投資者 , 并且沒有負債 , 那確實如此 。 你沒有負債 , 股票跌百分之幾十你都不怕 , 國債那點屁事 , 有什么可說的呢 ?
然而 , 如果你不是投資者呢 ? 如果你不是買國債的 , 而是發國債的 , 這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 要知道 , 價格100元的國債跌到95元以后 , 它到期還本付息的總金額是不變的 。 那就意味著 , 95元買國債的人 , 能拿到更高的收益率 。 這會有什么后果 ?
如前文所說 , 美債是個 “ 借新還舊 ” 的系統 , 它每年都要借新 , 且數額巨大 。 如果當前國債的到期收益率 , 是5% , 新國債就無法以低于5%的利率發出來 。 對政客來說 , 如果僅僅如此 , 他是不怕的 。 借錢是當下的事 , 還錢是以后的事 。
但美債下跌 ( 即美債收益率上升 ) , 會引發另一個后果 , 那就是 : 美國國內所有的企業和個人 , 借錢的成本立刻提高 , 是立刻 ! 沒有哪個債主 , 能接受比國債更低的利率 , 那他直接買國債就行了 。 打開證券賬戶 , 一秒種就能買到 。
如果美債繼續暴跌 , 收益率變成7%了 , 會怎么樣 ? 高負債的公司會死 , 因為它得用10%的利率去借錢 ( 你總不能跟國債一樣吧 ? ) , 借不到是死 , 借到了也是死 。 有的企業家會硬著頭皮去借 , 有的會直接躺平 。
A公司選擇破產躺平 , 會導致A公司的乙方立刻就死 ( 應收款變成壞賬 ) 。 如果乙方負債率很低 , 也許能挺過來 。 但在整體層面 , 總有一定比例的乙方是高負債的 …… 它們立刻就死 。
如果國債收益率 , 是以年為單位 , 一點點地緩慢抬升 , 大家都來得及反應 , 調整業務 , 收縮報表 。 但如果是在極短的時間內 , 突然跳升 , 其后果就是有非常多的企業 , 立刻就死 。 瘋王不怕遙遠未來的洪水滔天 , 但他怕眼前的 。
順便說一下 , 為什么面對利率的突然跳升 , 會有企業家選擇立刻躺平 ? 死這種事 , 難道不是越晚越好 ? 還真不一定 。 因為企業并不是人 。 躺與不躺 , 取決于企業家 ( 股東 ) 對未來的判斷 。
如果立刻躺平 , 公司只是 “ 現金流 ” 斷了 , “ 凈資產 ” 未必為負 。 現在關門清算 , 變賣資產后 , 股東還能拿回點錢 。 如果頂著高利率硬抗 , 持續虧損 , 到時候再清算 , 凈資產可能是負的 。 股東連一根毛也拿不到 。
因此,國債價格是個極其敏感的東西。你要是總統,你也害怕。
然后還有第三層 。
國債如果跌太多 , 會影響美元的信用 。 在各國愈發擔心美元的當下 , 尤其嚴重 。 上面說過 , 各國的美元儲備 , 有很大比例買了美債 。 如果有某國政府 , 想降低一點 “ 美元占外儲的比例 ” , 它也會先拋國債 ( 因為其它美元資產的流動性更差 , 賣出時的摩擦成本更高 ) , 這就會進入一個恐怖的 “ 反饋循環 ” 。 沒有人知道 , 觸發這個反饋環的紅線在哪兒 。
這是最近N任美國總統們 , 共同害怕的事 。 擊鼓傳雷 , 爆在誰手里 , 誰是千古罪人 。
各國政府 , 面對美債下跌時的態度 , 是貪婪還是恐懼 , 是 “ 跌了趕緊買 ” , 還是 “ 別人都賣 , 咱也賣點兒 ” …… 這對于美元能否立得住 , 還能立多久 , 起著極重要的作用 ( 最近德國放話 , 要把寄存在美國的黃金取走 。 這一招怎么說呢 , 還挺封喉的 。 這是提醒在座的諸位 , 想想美國曾經的大聰明們…干過什么 ) 。
這也是美元本身的特殊 。 有數量極大的美元和美債 , 不在美國人手里 。 中國的情況則相反 。
從歷史敘事的角度 , 這是中國過去資質不夠 、 信用不夠的體現 。 而站在當下的視角 , 這是一個 “ 寅吃卯糧 ” 的故事 。 我們的前人不夠強大 , 沒能給國際友人們打出足夠多的白條 。 福禍相依 , 他們的后代也就是我們 , 需要發愁事 , 比別人少了一件 。
毫無疑問 , 信用是個好東西 。 但與此同時 , 建立在信心和信用之上的東西 , 是很脆弱的 。 所以我們在投資時 , 盡量選擇低負債的公司 。
你高負債 , 別人不信你了 , 你就破產 。
你零負債 , 別人不信你了 , 你不高興 。
同理到股票賬戶 , 你沒有融資 , 股票跌多少都不爆倉 , “ 股價下跌--分紅再投--明年更多分紅 ” 的邏輯閉環 , 才能成立 。
又到了一年的分紅季 。 僅從短期利益來看 , 瘋王這波作妖 , 還挺及時的 。 當然這是笑談 。 誰都想要一個合作更多 、 沖突更少的世界 。
我猜格雷厄姆寧愿活在一個更好的時代 , 一個好到…無法倒逼他想出 “ 安全邊際 ” 的時代 。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基金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