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這個詞聽起來挺嚇人的,誰也不希望真碰上這種事,可現實是,國際局勢有時候不太平,核武器的陰影一直沒散去。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警報拉響,留給咱們的時間可能就20分鐘。
這不是開玩笑,14億國人真得有點準備。
核戰為啥只給20分鐘?
在現代戰爭的恐怖陰影下,洲際導彈能達到20馬赫的超高速度,一旦發射,只需20分鐘左右就能跨越千山萬水,精準命中目標。
而當敵方洲際導彈發射的那一刻,預警系統會迅速拉響警報。
可別以為警報響起你就有大把時間準備,從預警系統確認目標,再到向大眾發布警報,留給我們的時間,僅僅只剩15到18分鐘了。
這15到18分鐘,就是生死時速,是決定你能否在核戰中存活下來的黃金自救時間。
在核彈降落之后,能在瞬間將5公里范圍內的一切事物氣化,仿佛它們從未在這世上存在過。
而它產生的沖擊波,更是如同咆哮的巨獸,能橫掃20公里,沿途的建筑、生命,都會被無情地摧毀、吞噬。
不過面對如此殘酷的核爆,咱們國家早有準備。
上世紀60年代,中蘇對峙時期,為了應對潛在的核威脅,全國上下齊心協力,開啟了一場浩大的“地下長城”修建工程,如今,全國現存8.6萬處這樣的防核設施。
而且城市中的地鐵站,在核戰爆發時,成為人們的安全庇護所。
在黃土高原,那連綿起伏的山脈就像天然的屏障,經過科學研究發現,這里的土壤對輻射的屏蔽效果,比混凝土還要強30%。
新建小區的人防標準地下車庫,也不容小覷,能抗住5000噸TNT當量的爆炸沖擊。
就連銀行金庫,都有著軍用級別的鋼板防護,還有獨立通風系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抵御核爆沖擊和輻射。
而且,國家儲備糧相當充足,足夠14億人吃上一年半,就算核戰爆發,在食物方面也能給大家兜底。
但真到了核戰時刻,我們普通人又該如何利用這僅有的20分鐘進行自救呢?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講講。
20分鐘內的關鍵自救步驟
這寶貴的20分鐘,每一秒都重如泰山,分秒必爭才能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
0-5分鐘,趕緊抓起這3樣關鍵東西。首先是水,按照每人4L的標準,找密封容器裝好,別小瞧這水,核爆后,水源大概率被污染,干凈的飲用水就是生命之源。
接著,準備3天量的肉罐頭,它能量高、易儲存,能在關鍵時刻給你補充體力。
還有老年機和收音機,別覺得它們不夠智能,關鍵時刻,老年機信號穩定,能在基站受影響時嘗試撥打電話。
收音機則能幫你接收外界的應急廣播,獲取重要信息,了解救援動向。
5-10分鐘,迅速做好防護,找件雨衣,沒有雨衣用塑料袋也行,把自己裹起來,再用膠帶仔細封好袖口、領口,別讓放射性塵埃有可乘之機。
口罩可不能馬虎,用濕毛巾疊成3層捂住口鼻,這能在一定程度上過濾空氣中的放射性顆粒,雖說比不上專業防護裝備,但總比啥都沒有強。
要是有帽子、手套,也一并戴上,盡可能包裹住全身皮膚,減少暴露。
10-15分鐘,規劃逃生路線,這時候,得遠離那些危險區域,像玻璃幕墻大廈,核爆沖擊波襲來,玻璃會變成無數傷人的暗器。
加油站和化工廠更得躲著走,一旦被波及,引發爆炸,那就是雪上加霜。
盡量選擇道路寬敞、沒有過多障礙物的路線,往地下掩體、地鐵站或者堅固的建筑物方向跑,要是對周邊環境不熟,打開手機地圖,找找附近的人防工程位置。
15-20分鐘,趕緊沖進掩體,找到掩體后,別急著松口氣,先用身體抵住門縫,防止放射性塵埃隨著氣流飄進來。
手機調至飛行模式,減少電量消耗,還能避免電磁干擾,要是身邊有重物,比如桌椅,搬來堵住門口,加固掩體。
在掩體里,保持安靜,保存體力,等待外界救援信息,可核爆之后,危險并未完全解除,接下來的日子,又該如何在這片充滿危機的土地上生存呢?
核爆結束后如何生存
長期呆在呆著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也應該出去尋找一些自救的資源,不過外面要是有著核輻射的話,我們也應該去做一些對應的措施。
先說空氣防護,核爆后的空氣中,彌漫著大量放射性塵埃和有害粒子,直接吸入,后果不堪設想。
這時,咱們可以利用活性炭和濕毛巾,自制一個簡易濾毒罐,把活性炭碾碎,裝進一個透氣性好的布袋里,比如舊襪子,再用多層濕毛巾包裹住布袋。
這樣,呼吸時,濕毛巾能過濾大顆粒塵埃,活性炭則吸附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放射性物質,為呼吸道筑起一道防線。
水源凈化同樣刻不容緩,核爆后,大部分地表水都可能被污染,而干凈的水源是生存的必需品。
疾控中心有個秘方,1瓶蓋漂白粉就能凈化1噸水,要是能找到漂白粉,按照比例加入水中,攪拌均勻,靜置30分鐘左右,等水變得清澈,就可以用來飲用、做飯了。
要是沒有漂白粉,也可以把水煮沸,多煮一會兒,能殺滅部分細菌和病毒,降低水中有害物質的活性。
食物選擇上,得講究策略,優先吃魚罐頭,你可能想不到,魚類在食物鏈中的位置相對較低,相比陸地動物,它們體內的輻射殘留要低90%。
在物資匱乏的核爆后,魚罐頭既能補充優質蛋白質,又相對安全。
除了魚罐頭,那些密封包裝的干糧,像壓縮餅干、方便面,也是不錯的選擇,只要包裝沒破損,就能放心食用。
盡量別碰那些露天放置、可能被放射性塵埃污染的食物,像街邊樹上的水果、地里的蔬菜,如果非要吃,一定要反復清洗,削去外皮。
還有個關鍵技能,得學會檢測輻射,在沒有專業輻射檢測設備的情況下,咱們的手機就能派上用場。找塊黑膠帶,把手機攝像頭貼嚴實,然后對著周圍環境。
要是有伽馬射線,手機屏幕上就會顯示出白色噪點,噪點越多,說明輻射越強,通過這種簡單方法,能大致判斷所處環境的輻射情況,決定是否要盡快轉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