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以20%的電量維持生活的基本運轉,試試屏蔽精致的人物造型和構圖規(guī)則,做個插畫的插班生,讓日子活潑起來。
我今天帶大家盤點9位王者段位的插畫師,看看他們這些努力畫完也像是草稿的插畫風格。
線條和色彩同樣大膽
Mari Kanstad Johnson
Mari Kanstad Johnsen來自挪威奧斯陸,身兼插畫師、藝術家和作家等多重工作,多次獲得重磅的全球插畫獎項。
她的作品經常會出現在挪威的報刊雜志上,暢銷童書作品被翻譯成了法語、西班牙語和瑞典語等出版物。
Mari擁有扎實的繪畫功底,進行大量的人物速涂,以豐富的表情與有力的肢體語言去表達其中的情感。
她像孩子般隨心所欲去創(chuàng)作,線條看起來凌亂無序,色彩大膽。
不追求精準的人物造型,放飛自我的插畫風格總能讓人眼前一亮,充滿了活力。
自帶靈魂的插畫主題
Brian de Graft
德國藝術家Brian de Graft創(chuàng)作主題圍繞三個B,分別是Bees / Bottoms / Blooming plants,即蜜蜂、臀部與大片盛放的植物。
Brian目前定居在阿姆斯特丹,時常沉浸在日常生活的樂趣中,把自己的作品看作對生活的慶典,獻出一大片熱烈盛放的花卉植物。
他沒有固定的創(chuàng)作過程,而是一次次去探索新的創(chuàng)作方法,反復出現取材于自然的圖案被應用于素描、油畫和拼貼,每一個作品相當有個性。
有時Brian從一個想法開始,有時從一張紙開始,使用的材料取決于創(chuàng)作當下的心情,以及想要達到的結果,讓整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變得有趣。
他對蜜蜂特別感興趣,尤其在全球疫情的封鎖期間也開始越來越了解蜜蜂,蜜蜂在他創(chuàng)作的花草世界成了一種動態(tài)的存在。
歪歪扭扭的孩子氣涂鴉
Isabella Cotier
插畫師Isabella Cotier在佛羅倫薩長大,目前在倫敦工作,她大多時候都用蠟筆、馬克筆和油畫棒進行速涂創(chuàng)作。
涂抹的質感、歪歪扭扭的線條與繽紛的色彩,讓她的作品看起來是充滿孩子氣的涂鴉。
人來人往的城市街頭是Cotier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她游走在意大利的咖啡館、集市與街巷之間,在她的速涂本上留下了很多路人。
在街頭速涂記錄的隨機性對她的創(chuàng)作來說非常重要。
她會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捕捉某個路人的動作、神態(tài)或情緒,再將自己隨時會冒出的記憶與想象加進去。
Cotier始終認為插畫所含的商業(yè)意義過重,她喜歡的是繪畫(drawing)。
重視繪畫的即時性,放棄儀式感去捉住靈感,而不是受到風格或技法的限制。
當我畫到這個坐在單車后座晃著腿的女孩子時,我會想象她擁有很多的小確幸,熱愛生活的樣子。
用魔性化解尷尬
Tadashi Nishiwaki
日本插畫師Tadashi Nishiwaki現居大阪,持續(xù)在兒童刊物進行創(chuàng)作連載,插畫作品見于雜志、書籍和繪本等刊物。
Tadashi Nishiwaki的作品是頗具俏皮的風格,線條與用色簡單,為大人式題材提供小兒科的樂趣,就像是小朋友的日記,非常適合做周邊商品。
“小小年紀,肩頸問題就嚴重了”
“ 姐妹裝怎么可以說是撞衫呢?”
他不時在插畫中描繪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尷尬場景,選擇以童趣去化解,作品雖然筆墨不多,寥寥幾筆就很生動了。
“每天都覺得自己的狗比昨天大了點”
???????????????????????????????????????????????????
“被朋友劇透的瞬間,我無法冷靜”
“ 我可以工作,但是摸魚的感覺很棒 ”
“時尚人士為什么都在找二手衣服穿”
無拘無束的線條
Franz Lang
意大利插畫師Franz Lang的風格十分夸張,人物造型的比例也是多樣化的表達,讓畫面看起來帶有張力。
他將眾多的線條、色彩與元素放在同一個畫面內,看起來很隨意,實際上也在考驗插畫師的構圖能力。
Franz在創(chuàng)作中很多時候都不會起任何草稿,想到什么就畫什么,只用幾小時就能畫完,有時候又需要花好幾天來畫線稿,她隨身都要攜帶一個速寫本。
Franz Lang從事大量的插圖、編輯、廣告與動畫工作,尤其是人物題材的創(chuàng)作,輕松歡快的氛圍也像她筆下的線條一樣自由漫出。
主角的造型要魔性
Megumi Yamazaki
東京插畫師Megumi Yamazaki自學的插畫,她筆下的世界總讓人摸不著頭緒。
她的作品大多以動物為主角,把身邊的朋友都畫成動物的形象,紛紛有愛的出現。
插畫師將生活的觀察轉化成的幽默視角,以簡單稚趣的線條與繽紛的色塊隨手記錄一個個詼諧的故事。
她東拼西湊記錄下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趣事,不一定有什么特別意義。
Yamazaki的插畫風格受到了美國波普藝術家 Keith Haring 的影響,簡約的黑白線條帶著繽紛色彩。
她尤其喜歡小狗,以「狗知道所有事」命名為項目主題,甚至連載了一年「1日1狗」的插畫。
懷舊+抽象的混合媒體風格
Joy Yamusangie
Joy Yamusangie現在是英國倫敦50位新生代藝術家之一。
她在倫敦長大,卻對家鄉(xiāng)剛果懷著濃厚的感情,其作品蘊藏非洲文化的文化和教養(yǎng),具有懷舊感的設計。
Yamusangie把插畫當作視覺化日記,嘗試以此保留記憶,把她過去的生活經歷記錄在作品之中,探討社會時政、種族、性別認同等主題。
抽象的形狀、文字和強烈的色彩,共同構成一種混合媒體風格:插畫、手繪與剪貼。
Joy Yamusangie擅長在創(chuàng)作中采用飽滿的原色,藍色尤其重要。
雖然藍色是一種通常與悲傷或憂郁相關的顏色,但是她從中得到新的聯想:藍色代表愛,藍色代表夢想,藍色代表自由。
看不懂也可以笑一笑
Anna Beil
插畫師Anna Beil目前在德國柏林工作,她的插畫風格乍一看會有點過于潦草了。
看上去是一種隨機的布局,再把線條粗細和顏色方法統一起來,甚至將字體以奇異的準確度排列、拉伸和錯位。
她希望自己的設計作品能多一點趣味,少一點嚴肅的規(guī)定與慣例。
使用丙烯酸涂料、噴槍、噴漆、記號筆、粉筆或油彩等多樣媒介進行創(chuàng)作,讓她的粗線條美學顯得非常粗獷,非常適合出版。
實際上Anna Beil的線條、形象與符號是黑暗的影射,可惜過于復雜而被合理化為一些動物和其他角色也不奇怪。
想讓觀眾理解其中幽默的細節(jié)需要背景知識的補充,但是,她認為即使只能收獲一點隨性的快樂也是好的。
畫得夠搞怪最重要
Alice Piaggio
在意大利插畫師Alice Piaggio的畫作中,跳脫的元素與顏色總能在第一時間抓住眼球。
插畫始終是她的熱情所在,創(chuàng)作插畫提供了一個沉浸和觀察周圍世界的機會,在出版商的合作之外,Alice還跟朋友聯合創(chuàng)立了一個年輕的雜志社,專門從事插畫。
女孩的肢體語言被她的畫筆放大夸張化,把重點放在角色的感受與情緒上,饒有趣味。
作者:菲比
責編:律也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