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3月,伍若蘭出生于湖南耒陽南鄉雅江村的書香門第。父親伍瓊樓是晚清秀才,打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俗,親自教她讀書習字。少女時期的伍若蘭常坐在天井邊,聽父親講述岳飛抗金、秋瑾就義的故事,眉間漸漸凝起英氣。1918年,她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縣女子職業學校,剪去長辮換上新式校服,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新潮女子"。
五四運動爆發時,16歲的伍若蘭正在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求學。她帶領同學沖進縣衙,要求焚毀日貨,第一次在公眾場合展現出演說天賦:"姐妹們!我們的辮子可以剪,裹腳布可以扔,但中國人的骨氣不能丟!"1925年,經共產黨員劉泰介紹,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耒陽建立第一個婦女協會,發動千余名農婦沖進地主莊園,燒毀田契4000余張。當男人們驚嘆"女娃子比虎還兇"時,伍若蘭已學會使用駁殼槍,槍管在月光下泛著冷光,映出她堅定的面容。
1928年1月,朱德率南昌起義余部抵達耒陽,25歲的伍若蘭作為婦女運動領袖前去迎接。在城隍廟的軍事會議上,她當眾演示雙槍射擊:左手駁殼槍打斷梁上灰塵,右手步槍擊碎三丈外的燈碗,滿堂將士掌聲雷動。朱德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她的槍法比我準,雙手開槍能打移動靶,更難得的是有勇有謀。"兩人在戰火中結為革命伴侶,婚禮就在耒陽杜陵書院的廢墟上舉行,用繳獲的敵軍罐頭當喜糖,同志們笑稱"雙槍將配神槍手,天生一對虎狼儔"。
上井岡山后,伍若蘭任紅四軍前委婦女部主任,創造了獨特的游擊戰術。她組建300人的女子特務連,每人配備雙槍和馬刀,擅長夜間奔襲和山地伏擊。1928年7月,國民黨軍偷襲永新縣城,她率部在禾水河設伏,雙槍齊發打翻敵軍前衛排,趁亂燒毀敵人彈藥庫。當地百姓編唱民謠:"雙槍女將伍若蘭,文能寫來武能戰,白軍見了心膽寒,井岡山上來好漢。"
她的雙槍不僅用于戰斗,更成為發動群眾的工具。在寧岡茅坪,她手把手教農婦射擊,創辦夜校教識字,提出"男人能扛槍,女人能打仗"的口號。當看到孕婦背著孩子行軍,她發明了"布兜背嬰法",用繳獲的降落傘布縫制育兒袋,這個發明后來在紅軍中廣泛推廣。彭德懷曾感慨:"伍大姐的雙槍,一槍打白軍,一槍打封建,打出了婦女的新天地。"
1929年1月,國民黨軍調集18個團"會剿"井岡山。為掩護主力突圍,伍若蘭主動請戰,率女子連在黃洋界阻擊敵軍三天三夜。2月2日,紅四軍主力在大余縣遭敵軍突襲,朱德在前沿指揮時陷入重圍。伍若蘭高喊"跟我來!"帶領20名女兵反沖鋒,雙槍左右開弓,在彈雨中殺開血路。她的左腕被子彈擊穿,仍咬住牙用右手持槍射擊,直到朱德突出重圍,自己卻因失血過多昏倒在稻田里。
被俘后,敵軍欣喜若狂,將她押往贛州游街示眾。《江西民國日報》刊登頭條新聞:"生擒朱德之妻,雙槍女匪首伍若蘭"。敵師長劉士毅親自審訊,見她遍體鱗傷仍昂首挺胸,竟生出勸降之念:"你若歸順,可任贛南婦女協會會長,與朱德分道揚鑣。"伍若蘭啐其面:"要我投降?除非贛江水倒流!朱軍長是殺不盡的,紅軍是滅不了的!"她趁敵人不備,用戴鐐的雙腳踢翻燭臺,火舌舔舐著審訊室的賬冊,映得滿墻刑具通紅。
臨刑前一晚,她向看守要來紙墨,給朱德寫下絕筆信:"玉階(朱德字):我若蘭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革命成功之日,望你替我看看新天新地。孩子若出生,取名'朱赤',以記母志。"字跡力透紙背,最后畫了兩桿交叉的手槍,槍口朝向東方。1929年2月12日,贛州衛府里刑場,伍若蘭高唱《國際歌》走向刑場,敵人要她跪下,她輕蔑一笑:"共產黨人骨頭硬,跪天跪地不跪敵!"年僅26歲的她被殘忍殺害,頭顱懸掛在贛州城門示眾,雙槍則被敵軍當作"戰利品"送往南京。
伍若蘭犧牲后,朱德始終珍藏著她的雙槍零件。1937年在延安,他將修復的雙槍送給賀子珍:"這是若蘭的槍,她若在,看到你們打鬼子,會很高興。"新中國成立后,朱德多次派人到贛州尋找伍若蘭遺骸,直到1963年才在衛府里找到部分骨殖,安葬于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墓碑上刻著他手書的碑文:"若蘭同志千古,為人民解放事業犧牲永垂不朽!"
她的精神在紅軍中代代相傳。長征路上,女戰士們以"若蘭連"為榜樣,背著傷員爬雪山過草地;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敵后婦救會以她為旗幟,組織起百萬婦女自衛隊;抗美援朝戰場,女兵解秀梅用雙槍保衛傷員,被彭德懷稱為"現代若蘭"。作家丁玲在《三八節有感》中寫道:"伍若蘭的雙槍,打碎的不僅是敵人的頭顱,更是千年的枷鎖,她讓全中國看到,婦女能頂半邊天。"
2019年,耒陽建立伍若蘭故居,陳列著她用過的硯臺、草鞋和復制品雙槍。98歲的老紅軍王定國參觀時落淚:"若蘭姐教我打槍時說,槍口要對準壓迫窮人的人。現在槍口對準了貧困和不公,我們要繼續她未竟的事業。"每年清明,井岡山的映山紅開得格外絢爛,當地人說,那是伍若蘭的雙槍在護佑著這片土地,她的英魂,永遠在青山間回響。
伍若蘭的傳奇,早已超越了"雙槍女將"的表象。她是舊時代的叛逆者,用知識和勇氣打破封建枷鎖;是革命隊伍的播種機,在槍林彈雨中播撒婦女解放的火種;更是信仰的殉道者,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鋼鐵意志。她的雙槍,一頭挑著民族獨立,一頭擔著男女平等,在歷史的天平上,永遠閃耀著不可磨滅的光芒。當我們今天談論女性力量時,不應忘記,在90多年前的井岡山上,曾有一位叫伍若蘭的女子,用雙槍和熱血,書寫了中國婦女解放史上最壯麗的篇章。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平等,從來不是等待施舍,而是像她那樣,親手用槍聲和吶喊,為自己、為姐妹、為所有受壓迫的人,開辟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