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著打關稅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似乎想登機離國,出門散散心了,他宣布將沙特定為第二任期的首訪國,但暗示沙特要“出錢”才能換他登門。這位78歲的總統,一邊高喊“讓美國再次偉大”,一邊把外交訪問玩成了拍賣會,葫蘆里又賣的是什么藥?
特朗普打破美國總統首訪鄰國或歐洲盟友的慣例,延續了第一任期不走尋常路的風格。據美媒報道,他的團隊正與沙特密集磋商,計劃5月中旬成行。特朗普則公開喊話,只要沙特承諾四年內向美國投資1萬億美元,就能“買下”他的首訪資格。這與他2017年首訪沙特時帶回的1100億美元軍售大單一脈相承,只不過這次的價碼翻了近十倍。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深諳“概念營銷”,將外交訪問包裝成“投資換面子”的生意。他甚至在記者會上直言不諱:“沙特同意投資近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人的工作崗位!”這種赤裸裸的金錢外交,連美國媒體都忍不住吐槽:總統“把空軍一號變成了移動收款機。”
但沙特并非任人宰割的冤大頭。盡管今年1月沙特王儲承諾四年內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特朗普卻臨時加價到1萬億,引發沙特不滿。據內部消息,沙特提出附加條件:俄烏沖突停火前,不會安排特朗普訪問。這個要求看似突兀,實則是沙特在大國間走鋼絲,它既要在石油減產協議上與俄羅斯合作,又需美國制衡伊朗,還要避免卷入西方對俄制裁的漩渦。
更深層的原因在于,沙特已不再滿足于做美國的“提款機”。近年來,該國通過“愿景2030”計劃加速經濟轉型,與中國共建中沙吉贊產業集聚區、紅海新城等重大項目,2023年中沙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特朗普指望沙特用軍售大單來納投名狀,但中國是用基建、新能源和5G技術打開沙特市場,也難怪沙特對特朗普的“萬億美元要價”反應冷淡,連外交禮節性的回應都欠奉。
就在特朗普炒作訪沙之際,中國商務部長與沙特大臣通話,談話內容涉及“特朗普對等關稅”,雙方明確反對單邊制裁,強調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并商定深化“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這通電話的時機絕非巧合——它既是給沙特吃定心丸,也是對美方關稅戰的精準敲打。
中國的外交辭令變化更值得玩味。最近,外交部駐港公署針對特朗普的關稅訛詐回應:野蠻人永遠不要指望等到中國的電話。年初,中方對特朗普的“百日訪華”計劃還保持“開放溝通”姿態,但隨著美方在關稅、臺灣問題上頻頻挑釁,回應已變成“沒有可發布的信息”。這種“已讀不回”的冷處理,折射出中國對美策略的根本性調整:當美國沉迷于零和博弈,中國選擇用實力說話。
特朗普的沙特之行,暴露出美國外交的致命短板——將國際關系簡化為“付費玩家”游戲。從要求北約盟友增加軍費,到威脅韓國承擔更多駐軍成本,再到如今的“首訪標價”,美國正把全球盟友體系變成“充值會員制”。這種短視做法,連《外交事務》雜志都警告:“特朗普正在拍賣美國的全球領導力。”
除了訪問沙特之外,特朗普還不止一次表達過希望訪問中國,但他的團隊至今沒和中方談妥訪華條件。不是中國不給面子,實在是美國人吃相太差——既要中國買國債救美國經濟,又卡著半導體出口、攪動臺海局勢。中國外交部那句“元首互訪需要水到渠成”,就差直接說“先把誠意擺桌上”。對比特朗普以為首訪能換錢的思維,高下立判。
反觀中國,在中東走出另一條路。2023年促成沙特伊朗和解,2024年推動也門停火,2025年與海灣國家推進自貿區談判......中國不賣軍火、不設條件,而是用發展機遇凝聚共識。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成為中東最大投資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超過美歐總和。美國忙著收“保護費”,中國幫沙特建世界最大光伏電站、為阿聯酋造智慧城市。孰高孰低,中東國家心知肚明。
特朗普或許以為,只要沙特打錢,他就能復制八年前的“外交勝利”。但他忽略了一個根本變化:全球權力格局已今非昔比。有人說特朗普這是“務實”,要我說這叫“短視”。特朗普以為買到了“影響力”,殊不知中東早不是美國的“后花園”:沙特一邊收著美國的軍火,一邊拿著中國的5G技術;阿聯酋剛調整和美國之間的防務協議,轉頭就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八年前特朗普首訪沙特,帶回來的是被夸大的投資數據和一地雞毛的中東政策;八年后,他試圖復制同樣的劇本,卻忘了世界已不再是那個世界。中國用“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塑國際關系時,特朗普還在用19世紀的殖民思維玩21世紀的大國博弈。這場“野蠻人”與“建設者”的較量,勝負早已注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