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對多個貿易伙伴征收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向香港產品加征34%的關稅,連同之前宣布加征的20%關稅,累計征收54%的關稅。同時,宣布取消對香港寄往美國的包裹“小額豁免”(800美元以下)關稅政策。
香港作為自由貿易港,一直支持和奉行自由貿易,對所有進口貨品包括美國產品不設關稅。香港特區政府已經宣布采取多方面應對措施,包括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區域合作、發展高增值創新驅動的經濟模式、加大發展科技創新、推動國際金融合作、吸引外國企業和資金以及為業界提供支援等。
美國加征關稅將在短期內對香港中小企業及跨境電商形成壓力,但不會對香港產生“顛覆性”影響。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產品出口到美國的貨值占出口總值0.1%。美國在香港整體貨物出口的市場占比,已經由2018年的8.6%縮減至2024年的6.5%,而東盟市場份額由7.4%上升至8.7%。早在2019年,東盟已經超越美國成為香港第二大貨物出口市場。
從更廣范圍看,香港已與21個經濟體簽訂9份自由貿易協定,與33個經濟體簽訂24份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駐外經濟貿易辦事機構覆蓋100多個國家。目前,香港還在積極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遍布全球的投資貿易伙伴網絡使得香港有充足的回旋余地應對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影響。
與內地市場的更緊密連接為香港注入了強大的穩定性。截至2024年底,在《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內地與香港累計貨物關稅優惠已突破102億元人民幣。2024年,內地和香港的貨物貿易總額超過4.8萬億港元。內地對香港服務業作出全面或部分開放的部門增至153個,占全部160個服務貿易部門的96%。今年3月開始實施的CEPA服務貿易修訂協議,在金融、建筑、檢測認證、電信、電視電影、旅游等多個行業擴大開放,進一步降低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進入內地服務市場的門檻。
近年來,香港創科產業發展迅速,招商引才卓有成效,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增強了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不久前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香港向全球推介科學園、數碼港、河套香港園區+新田科技城三大園區,圍繞人工智能與數據、生命健康科技、先進制造等新興產業吸引企業和人才入駐。2024年,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協助來自39個經濟體的539家企業到港開設或拓展業務,比上年增加41%,可為香港帶來677億港元投資,提供6800多個就業崗位。
由于美國加征關稅會引起各方反制,香港股市將不可避免受到影響。但港元在聯系匯率制度下保持穩定,金融交易順暢有序,尚未發現對香港資本市場造成系統性影響的異常行為。
需要說明的是,在過去10年間,美國對香港貿易順差高達2715億美元,是其所有貿易伙伴中最高的。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的荒謬性,或許將在香港身上率先展現。(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亮)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