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以“科技守護 安心智在”為主題的廣汽智能化安全峰會在廣州召開,來自產學研領域的代表圍繞“智能化與安全的平衡之道”展開深入探討,共同呼吁行業進一步重視智能化時代的汽車安全,構建多方協同的安全新生態。
付于武:“沒有安全的智能化是偽命題”
馮興亞:核心目標已從“傷害減輕”到“風險預防”
當前,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電動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智能化對汽車安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賦予了汽車安全新的使命和內涵。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理事長付于武在致辭中指出,智能化轉型必須以安全為基石,“沒有安全的智能化是偽命題”。他強調,中國汽車工業從機械化到智能化的演進歷程始終堅守安全底線,當前技術試錯與市場期待的矛盾要求行業以長期主義精神平衡創新與責任。在智能化快速發展的新時代,要比任何時候都敬畏科學、敬畏市場、敬畏規律、敬畏安全、敬畏生命。智能化安全不僅是技術命題,更是涵蓋技術攻關、法規標準、社會認知和用戶行為的系統工程,需“政產學研用”各方協同治理。
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在致辭中闡述了智能化重塑汽車安全的三大變革:其核心目標已從“傷害減輕”轉變為“風險預防”,技術體系已從“機械硬件”升級為“智能系統”,對用戶的價值已從“被動剛需”躍升為“主動價值”。為此,廣汽集團構建了“星靈安全守護體系”,通過功能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全域融合,為用戶打造高安全、可信賴的出行體驗,樹立智能安全新標桿。
在智能汽車蓬勃發展的當下,安全已成為技術競爭的終極賽道。峰會倡議全行業以用戶為中心、以安全為底線,通過技術創新與開放協作,推動智能化與安全性協同發展,共同邁向“零事故、零傷亡”的智能出行新時代。
業內共識:安全是底線
必須通過嚴格的法規和標準來規范行業發展
峰會當日,趙福全、付于武、余凱、吳堅等專家從不同角度出發,結合自身專業背景和行業經驗,圍繞“智能化與安全的平衡之道”展開深入探討。
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清華大學教授、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指出,智能化和安全并非對立,而是需要通過生態協同實現平衡。他強調,智能化是汽車發展的“中場”而非“下半場”,產業會向多主體協同創新的生態化發展。他認為,安全是最大的質量,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追求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他呼吁行業內外共同努力,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化發展,推動智能汽車的安全落地。
付于武從行業歷史和規律的角度出發,強調安全、節能、環保是汽車行業的三大永恒主題,次序不可改變,安全永遠排在第一位。他指出,智能汽車的發展必須尊重科學規律,不能因為技術的快速迭代而忽視安全的重要性。法規和標準是智能汽車發展的“護城河”,必須通過嚴格的法規和標準來規范行業發展,避免因噎廢食。
廣汽集團執委會委員吳堅從車企的角度出發,明確表示安全是產品的起點和必選項,而不是需要平衡的變量。雖然智能化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但安全始終是不可妥協的底線。他提到,廣汽在智能駕駛領域有著長期的研發和驗證經驗,廣汽通過720萬公里的驗證和多種極端工況測試,確保產品在交付消費者后能最大程度減少事故。他還強調,主機廠有責任通過宣傳和教育,讓消費者正確理解智能駕駛的潛力和風險。
地平線創始人、CEO余凱從智駕方案供應商的角度提出,安全是絕對的底線,不能妥協。他強調,硬件和軟件的結合是實現安全的關鍵,芯片作為智能汽車的核心硬件,決定了安全的底層能力。他表示,地平線從創業之初就堅持系統級創新,通過硬件和軟件的協同優化來提升安全性。他還對未來技術發展充滿樂觀,認為技術進步將不斷提高安全性。
從專家們的發言來看,智能化和安全并非對立,而是可以相輔相成。他們共同呼吁行業內外共同努力,通過技術創新、法規完善和消費者教育,推動智能汽車的安全發展。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陳鏡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