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北京4月13日電(記者 趙佳) 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王魯彤在中印尼建交75周年之際接受《中國日報》書面專訪,表示中印尼關系歷經75年發展,保持蓬勃勢頭。中印尼始終平等相待,不斷深化互利合作,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成為“全球南方”發展合作的樣板。中國和印尼同為重要的發展中大國和“全球南方”國家代表,在當前地緣政治局勢復雜、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印尼關系的影響早已超越了雙邊范疇。大使自去年10月履新以來,走訪印尼多個省份,深入感受到印尼社會各界對中國的濃厚興趣和友好情誼。他表示,中印尼關系建立在深厚的友好基礎之上,合作空間廣闊,期待與印尼各界朋友共同推動兩國關系不斷發展。此外,大使也對雙邊關系未來發展、中印尼在東盟、金磚等多邊框架下的合作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為雙邊和地區帶來的新機遇等熱點話題作了解答。
一、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印尼關系保持強勁發展勢頭。您如何評價當前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未來,雙方如何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王魯彤:中印尼關系歷經75年發展,保持蓬勃勢頭。面對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印尼作為擁有近20億人口規模的兩個發展中大國,維護好、發展好兩國關系不僅關乎兩國人民的福祉,更承載著時代的使命,這個時代的使命就是維護地區繁榮穩定、塑造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
雙邊層面,中印尼作為好鄰居、好伙伴,始終平等相待,不斷深化互利合作,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成為“全球南方”發展合作的樣板。中印尼雙邊貿易額連續多年突破1000億美元,印尼保持對華貿易順差。不久前巴塘工業園區升級為經濟特區,為“兩國雙園”建設注入了更大動力。雅萬高鐵開通以來已經累計運送旅客超800萬人次,極大便利了印尼人民的出行,也帶動了沿線的經濟發展。像比亞迪、五菱、奇瑞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印尼也大受歡迎,助力印尼綠色轉型。
從地區層面,中印尼攜手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共同維護東盟在地區架構中的中心地位。中方支持印尼繼續在東盟地區發揮重要作用,共同落實好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達成的重要共識,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不斷豐富有意義、實質性、互利的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內涵,助力中方關于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愿景。
在全球層面,面對更加變亂交織的世界和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中印尼作為具有地區和全球影響力的發展中大國,有責任攜手“全球南方”國家加強團結協作,共同在世界亂局變局中伸張正義、維護公道,團結一致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捍衛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做地區合作的引領者、南南合作的舉旗者、全球治理的改革推進者。
二、中印尼堅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雅萬高鐵的成功運營被視為“一帶一路”合作的典范。目前,兩國既有合作項目有什么新進展?未來在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領域是否有新的合作亮點?
王魯彤:雅萬高鐵是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也是兩國高質量合作的成功典范。在雅萬高鐵之后,中印尼正積極探討新的合作項目。雙方將充分發揮雅萬高鐵的示范效應,進一步深化基礎設施、產業投資、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的合作。包括中印尼“區域綜合經濟走廊”、“兩國雙園”、產業園區升級、可再生能源開發,以及港口、交通等互聯互通項目,都是雙方關注的重點。中印尼合作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未來我們將繼續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結合印尼的發展規劃和需求,推動更多高質量、可持續、惠及民生的合作項目落地,打造更多造福兩國人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為中印尼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注入新動力。
三、作為東盟最大經濟體,印尼在促進東盟—中國關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今年也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第三年。您如何看待印尼在深化中國—東盟合作及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作用?
王魯彤:中印尼合作不僅讓兩國人民受益,也為東盟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起到了積極示范作用。
第一,貿易合作推動區域經濟融合。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印尼和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以2024年為例,中印尼雙邊貿易額達1478億美元,較10年前增長兩倍多。特別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后,零關稅商品覆蓋面更廣,加速了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的融合。不僅提升了印尼出口競爭力,也為東盟其他國家提供了借助與中國合作來優化出口結構進而提升全球市場份額的模板。
第二,基礎設施合作助力區域互聯互通。中印尼共同打造的雅萬高鐵是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時速350公里,使雅加達到萬隆的通行時間從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雅萬高鐵的成功展示了中國高質量基建合作的優勢,也增強了東盟其他國家對與中國在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的信心。
第三,綠色發展樹立可持續發展典范。印尼是全球重要的礦產資源國,中國是新能源和綠色產業的全球引領者。近年來,中印尼在鎳礦冶煉、動力電池、綠色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取得了突破,助力印尼成為全球重要的不銹鋼和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基地,提升了印尼的產業升級水平,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也為東盟其他資源型國家提供了借鑒。
四、印尼今年1月正式成為金磚成員。兩國如何在這一框架下深化南南合作,維護全球南方國家的利益?
王魯彤:金磚機制是促進全球南方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是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力量。今年1月,印尼正式加入金磚機制,進一步提升了金磚合作的代表性,擴大了“全球南方”團結合作的力量。我們很高興看到印尼快速融入金磚大家庭,已經全面參與金磚框架下各項活動。不久前,普拉博沃總統還宣布印尼將加入新開發銀行。
金磚機制成立近20年,已經在廣泛領域開展卓有成效的務實合作,為成員國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印尼可深入參與金磚框架內貿易投資、貨幣金融、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資源礦產、綠色發展、醫療衛生、治國理政等各領域合作,也可通過新開發銀行為國內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相信這將助力印尼產業升級、能源轉型和民生改善,為印尼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支持印尼政府實現以工業下游化、基礎設施建設、消除貧困、環境保護等為主要目標的“八大愿景”。
中印尼是好鄰居、好伙伴。印尼政府高度重視加入金磚合作機制,中國也一貫支持并熱烈歡迎印尼加入金磚,這充分體現兩國志同道合、攜手并進。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雙方將以印尼加入金磚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全方位、多層次合作,共同為地區和平與繁榮注入更多正能量和動力。
五、今年是萬隆會議召開70周年。您怎樣看待萬隆精神的時代意義?中國外交是怎樣在理念和實踐上弘揚和發展萬隆精神的?
王魯彤: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南方”的崛起,推動國際格局向更加均衡、公正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回顧1955年萬隆會議的精神和歷史意義,能夠為我們提供諸多啟示。
萬隆會議是“全球南方”國家團結合作的里程碑,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精神,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并為當今南南合作提供歷史借鑒。如今,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攜手發展中國家應對全球挑戰。同時,萬隆會議強調的獨立自主、不干涉內政原則,與當今國際社會對公平正義的追求高度契合。面對單邊主義和全球治理挑戰,中國始終主張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支持“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六、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復雜,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和印尼都支持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您如何看待中國和印尼在多邊領域的合作?
王魯彤:中國和印尼同為重要的發展中大國和“全球南方”國家代表,在當前地緣政治局勢復雜、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印尼關系的影響早已超越了雙邊范疇。雙方共同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捍衛自由貿易與多邊體系,共同支持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中國—東盟合作,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支持以對話協商和平解決爭端,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兩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配合,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謀福祉。雙方在多邊領域合作還有很大潛力,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具有重要意義。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既面臨重要發展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共同挑戰。各國前途命運日益緊密相連,需要凝聚共識、和衷共濟、攜手同行,齊心協力應對挑戰,開展廣泛全球性合作,形成共建和平繁榮世界的最大公約數。中印尼兩國將打造發展中大國互利共贏的典范、共同發展的樣板、南南合作的先鋒,為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地區和全球和平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七、中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您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將為印尼乃至地區帶來哪些新機遇?
王魯彤: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自身發展的新機遇,也將為印尼乃至整個地區帶來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和發展紅利。
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將為印尼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機遇。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和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消費市場之一。隨著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特別是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印尼的優質產品,包括棕櫚油、海產品、咖啡、橡膠等,將更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助力印尼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科技創新驅動,將為中印尼合作注入新動能。中國正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領域走在前列。這些領域正是印尼加速發展的重點方向。雙方可以加強數字經濟合作,共同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深化可再生能源合作,助力印尼新能源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八、印尼當地的人們怎樣看待中國,能否分享一下您工作以來的感受?
王魯彤:自去年10月履新以來,我有幸走訪了印尼多個省份,與政府官員、企業界人士、學者和普通民眾廣泛交流,深入感受到印尼社會各界對中國的濃厚興趣和友好情誼。
我看到,印尼各界對中國發展成就高度關注,對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充滿興趣。許多印尼朋友向我表示,中國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贊嘆,希望借鑒中國經驗,深化合作,共享發展機遇。特別是雅萬高鐵的成功開通,讓許多印尼民眾切實感受到中國先進技術和務實合作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印尼社會各界普遍認可中國是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無論是在雙邊經貿合作、投資合作,還是全球治理和多邊合作中,中印尼始終相互支持、攜手前行。許多印尼企業家對中國市場充滿期待,希望進一步擴大對華出口,深化雙向投資合作。與此同時,印尼學界、智庫對中國的發展理念和全球倡議也表現出極大興趣,愿意加強人文交流,增進相互理解。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印尼民間對中國文化充滿親近感。印尼是一個多元文化共存的國家,中華文化在這里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我在訪問期間,看到許多印尼民眾對中國語言、美食、功夫等興趣濃厚,春節、元宵等中國傳統節日已成為印尼社會的重要慶祝活動。許多印尼年輕人積極學習中文,希望未來有機會到中國留學、工作,進一步加深兩國人民的聯系。
中印尼關系建立在深厚的友好基礎之上,合作空間廣闊。未來,期待與印尼各界朋友攜手,共同推動兩國關系不斷發展,使中印尼友誼在新時代展現出更加蓬勃的活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