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傾聽居民心聲、及時掌握社情民意,淮海中路街道結合“一園三區”區域特點,將西部綜合網格工作站(簡稱“西部工作站”)設在老舊小區密集區域,進一步貼近居民、傾聽民意,擴大服務覆蓋范圍。自工作站實體化運行以來,通過一站式接待服務,為居民搭建起便捷的訴求反饋渠道,12345投訴率顯著下降。
居民急切反映戶外招牌隱患
近日,西部網格工作站開門伊始,淡水路沿街的李阿姨就快步走了進來,臉上帶著凝重的神色。她焦急地對工作人員說:“這幾天,我發現我家樓下店鋪雨棚有點傾斜,已經影響我2樓晾曬被子,希望你們出面管一管。”
西部網格工作站站長解圓圓聽到后,立刻重視起來。他知道雨棚等附屬設施的安全關系到居民的“頭頂安全”,不能有絲毫馬虎。解圓圓一邊安撫李阿姨,一邊詳細記錄下店鋪的位置和情況。隨后,他馬上安排下沉站內的城建中心和城運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到現場查看。
多方聯動解決拆除難題
經現場查看,店鋪雨棚安裝在店招金屬支架上,雨棚一端有所松動,導致一頭高、一頭低。對此,解圓圓立即協調特保設置警戒帶隔離區域,并現場召開網格辦公會議。為挖掘看清問題本質,徹底排除隱患,解圓圓當場協調街道聘請的第三方戶外招牌檢測機構開展店招店鋪安全檢測。檢測單位現場踏勘后初步告訴解圓圓此處店招結構有輕微受損,雖不嚴重但有發展趨勢。
解圓圓立即帶著城管、城建、城運的工作人員進入店鋪嘗試溝通,卻遇到了麻煩。店里只有工作人員,店長在外地出差,電話里店長態度強硬,說等自己回來再說,根本不配合拆除工作。這讓拆除工作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不過,解圓圓沒有放棄,他充分發揮“多格合一”的優勢,調動各方力量。一方面,通過物業和居委找到了房屋的承租人,也就是房東。通過多方耐心地向房東說明店招的安全隱患,強調他作為房屋安全責任人的責任后,房東本人深感此類問題確實不能忽視,便主動聯系了實際經營者,做起了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街道結對律師也介入進來,通過發送律師函、電話溝通等方式,向店長普及相關法律知識,讓店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店長提前從外地趕了回來,主動到西部工作站對接處理。他不好意思地說:“之前沒意識到問題這么嚴重,謝謝你們的提醒,我馬上安排拆除。”很快,存在安全隱患的招牌和雨棚被順利拆除,李阿姨懸著的心也落了地。
建立長效機制守護安全
為了從根本上保障居民的安全,街道聯合區有關部門,匯聚網格中的多方力量,采取了一系列長效措施。
一是全面摸排建檔。街道對轄區內1320塊戶外招牌進行了詳細排查,登記造冊,建立了“一戶一檔”,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為戶外招牌的精準管理與長效維護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同時,向商家發放《戶外招牌安全責任告知書》《備案審批須知》《極端氣候安全預案》等規范性文書,明確商家的安全管護義務,讓商家清楚自己的責任。
二是網格巡查覆蓋。依托綜合網格工作站“多格合一” 的優勢,聯合多個部門建立“重點區域全覆蓋+隱患招牌專項查”檢查機制。工作人員定期對主要道路、新天地、一大會址周邊等重點區域的戶外招牌進行巡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安全隱患。
三是源頭管控提質。街道發布了《淮海中路街道戶外招牌設置導則(2024 版)》,明確了戶外招牌的材質標準、結構規范和安全荷載等技術要求。對所有新設招牌實行 “備案預審-施工監理-完工核驗-定期檢測”四步管控,從源頭上確保招牌的安全。今年,已完成8處新設招牌備案。
通過這些措施,轄區內戶外招牌的安全系數顯著提升,切實守護了市民“頭頂上的安全”。西部網格工作站也將繼續發揮作用,在基層治理中為居民的安全和幸福保駕護航。
記者 / 范煜昊
編輯 / 陳露露
圖片 / 淮海中路街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