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靖 林東炳
4月12日下午,福建四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福州市福延公益慈善服務中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王溦先生向福延公益捐贈130盒總價值5萬元的茶葉,用于公益義賣助力鄉村振興。這場充滿溫度的善舉,不僅承載著企業對茶農的關懷,更串聯起一位建甌籍企業家的故土情懷、黨員擔當與軍人底色。作為從閩北茶鄉走出的創業者,王溦的人生軌跡深深烙印著“奉獻”與“擔當,1999年12月,年僅18歲的他光榮入伍,在福州市消防支隊長樂大隊度過5年消防兵生涯,用青春守護一方平安;2004年退役后,帶著軍人的堅毅與對家鄉的熱愛,他于2009年12月創立福建四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耕茶產業創新,以“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構建茶行業產業鏈。旗下“茶美人”平臺搭建智慧城市共享空間,既拓寬茶農銷售渠道,也讓消費者通過茶藝師預約、茶文化尋根之旅等體驗,感受傳統茶文化的魅力。
福州市福延公益創始人李靖、副理事長林東炳代表機構接受捐贈時表示:“王溦先生作為黨員企業家,始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他捐贈的不僅是茶葉,更是一位建甌游子對故土的反哺,對鄉村振興的責任擔當。”
此次捐贈的茶葉,與王溦的故鄉建甌的北苑貢茶系列。作為中國茶文化巔峰的北苑文化,自唐宋起便以“龍團鳳餅”名震天下,其遺址——北苑御焙遺址位于建甌東峰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見證了古代官辦茶業的輝煌。這里出土的北宋茶事題記石刻,更是國內最早的官辦茶葉衙署遺存,訴說著“北苑貢茶冠天下”的歷史榮光。
建甌東峰鎮桂林村的百年矮腳烏龍茶園,堪稱茶文化“活化石”。190多年樹齡的老茶樹郁郁蔥蔥,其中一株被臺灣茶界尊為“臺灣青心烏龍茶母樹”。1990年,臺灣大學教授吳振鐸尋根至此,確認這片茶園正是臺灣“凍頂烏龍”“青心烏龍”的祖籍園,并立碑記載兩岸茶緣。石碑上“臺灣青心烏龍茶品種之原種園”的字跡,不僅是茶樹品種的溯源,更是閩臺同根同源的文化印記——而王溦的童年,正是在這片茶香浸潤的土地上度過,故鄉的茶文化基因,早已融入他的創業理想與公益情懷。
如今,北苑貢茶加工園區正以“一心一廊三組團”規劃崛起,將成為集茶葉加工、文化展示、旅游體驗于一體的產業地標,融入建甌全域旅游,讓千年茶香浸潤現代生活。王溦的捐贈行動,恰與這一愿景遙相呼應——通過公益義賣,既幫助茶農拓寬銷路,也讓更多人走進北苑,品味“茶中狀元”的醇厚,感受茶文化傳承的力量。
“我曾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黨員,回饋家鄉、助力鄉村振興,是刻在骨子里的責任。”王溦坦言,從消防兵到茶產業創業者,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他的公司以“創新茶產業商業模式,提升中國傳統茶產業生態”為使命,不僅搭建茶及文化體驗空間,更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從“產品、文創、渠道、智慧”打造茶行業產業鏈,讓北苑貢茶從故鄉的山間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當建甌鳳凰山的百年茶樹新芽萌發,當公益義賣的茶香飄向四方,古老的北苑文化正與現代公益、鄉村振興完成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從北宋的御焙遺址到今日的共享平臺,從消防戰士的橄欖綠到茶人手中的翡翠青,王溦用行動詮釋著一位黨員企業家的多重身份:他是故鄉茶文化的“傳承人”,是閩臺茶緣的“連接者”,更是鄉村振興的“踐行者”。這一片承載著歷史、鄉情與責任的茶葉,在新時代的土壤上,正孕育出更溫暖的故事——關于傳承,關于感恩,關于千萬人共同奔赴的美好未來。
建甌的北苑貢茶葉基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