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市第五醫院風濕免疫科通過精準診斷、多學科協作及個體化治療,幫助一名長期飲酒致雙側股骨頭壞死合并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成功控制炎癥、完成髖關節置換手術,最終實現自主行走。患者及家屬送來感謝信,對科室團隊的精湛醫術與人文關懷致以誠摯謝意。
65歲的周先生
因長期飲酒導致雙側股骨頭壞死
喪失行走能力
需緊急行髖關節置換術
然而
他在當地醫院術前檢查發現
其血沉(ESR)顯著升高
手術風險陡增,無法進行手術
周先生及其家屬輾轉多家醫院無果,經熟人介紹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診廈門市第五醫院風濕免疫科門診,希望能尋找血沉升高的病因,并控制血沉。
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雨佳接診后
詳細追問其病史
發現周先生既往存在
“雙手關節腫痛”
卻未規范診治的情況
結合完善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因子、抗CCP抗體陽性及影像學特征),確診其為類風濕關節炎(RA)活動期引起的血沉升高。
雖然查出了病因,但患者因股骨頭壞死無法使用傳統快速抗炎如激素等藥物,而RA炎癥疊加骨壞死進一步推高血沉,形成“惡性循環”,手術窗口遲遲無法打開。
面對挑戰,風濕免疫科主任馮亮華帶領診療組聯合骨科等多學科會診,并特邀北大人民醫院姚海紅教授來醫院指導,最終制定“雙管齊下”策略:
1.靶向控炎:
選用生物制劑“托珠單抗(IL-6)”,精準抑制RA核心炎癥通路,避免激素相關骨壞死加重風險;
2.個體化調整:
動態監測血沉、CRP及關節癥狀,優化用藥劑量,同步加強抗骨質疏松及關節功能保護。
生物制劑是近20多年來出現的一類新型藥物,是一類通過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制造出來的大分子蛋白質類藥物。在風濕病領域使用的生物制劑一般都是融合蛋白或單克隆抗體,選擇性地針對在風濕病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的細胞因子或蛋白質,具有明確的治療靶點,也就是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因此被稱為生物靶向藥物,在風濕病領域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生物制劑為傳統合成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物(csDMARDs)療效不佳或不耐受的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目前,已有多種生物制劑在我國獲批上市用于治療RA,例如TNF-α抑制劑、白細胞介素-6受體抑制劑等。
經過3周的系統治療,患者血沉顯著下降至手術安全范圍,炎癥指標趨于穩定并轉入骨二科。骨二科成功為周先生實施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恢復良好。目前,患者已可拄拐獨立行走,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周先生的家屬還手寫一封感謝信送到風濕免疫科,感謝科室解決困擾他們家幾個月的難題。
風濕免疫科主任馮亮華
長期關節腫痛或飲酒人群,應警惕風濕病與骨關節病變的相互影響,早診早治是關鍵!
總投資15億元!高品質養老社區布局翔安,竣工時間就在……
打卡圣地,嘎嘎出片!1966年的歐厝小學,“復活”了!
掃黃打非!翔安突擊檢查…
來源\廈門市第五醫院
一校\朱銘榕 二校\王妍
翔安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