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曹天健
□ 本報通訊員 王本朋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金光麗園小區共有18棟居民樓,現有居民1700余戶,約3000人。近年來,小區黨總支為提升小區治理水平,不斷豐富議事協商形式,規范議事協商流程,通過“問卷—議事—治理”三步走,逐漸在小區里形成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的議事氛圍,讓居民難題有人回應、有人行動、有人反饋、有人解決,實現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從“談訴色變”向“未訴先辦”轉變。
小區黨總支將群眾關切問題作為議事重點,通過線上全面發放、線下固定設點、入戶精準問需的方式,圍繞小區服務需求、服務提升建議等多方面做好“問情、問需、問計”工作。近年來,小區黨總支依托“問情萬家”問卷調查等活動載體和“支部接待日”等平臺載體,發放并收回有效問卷800余份,不僅充實了民情信息、民意需求、居民微心愿等4個方面的“第一手資料”,也收到了200余條小區居民“評閱”意見,為小區治理提供了針對性的提升參考。
在摸清找準小區群眾“需求點”的基礎上,動態建立起“民情賬冊”,實時梳理“議事清單”,為小區開展精細化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群眾基礎”,確保“為民辦實事”能夠做到居民心坎上。
小區黨總支持續深化“共議共治”治理模式,聚焦“誰來議”的問題,通過廣泛招募、挖掘關注,把小區里愿議事、能議事的人找出來,組建了包含退休干部、黨員中心戶等多元結構的黨群議事隊伍,搭建了“樓院板凳會”議事平臺,月月定主題、月月論難題,讓居民擁有更多“話語權”。小區黨總支還牽頭組織相關機關單位、共建單位、物業服務單位、周邊社會資源開展“共建聯席會”“支部接待日”等協商議事活動。
解決了“議什么、誰來議”,接下來還要破解“怎么議”的難題。小區黨總支按照“定期議 大事議 廣泛議”的原則,建立了“樓院調解+小區議事+社區協商”三級議事機制。第一級“樓院調解會”由網格員、樓長等組成,通過線上微信群與線下走訪的方式,對樓院內發生的問題進行協調,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第二級“小區治理隊伍”由小區黨支部、黨群志愿者、物業等組成,對樓院內未能協調的事項進行專項攻克,對議事結果進行分工落實;第三級由社區黨委牽頭,組織社區居委會、共建單位、小區黨支部、物業等成立第三級共建聯席會,對重大問題進行協商研究,化解矛盾糾紛、解決民生關切,提升為民服務效率和水平。
此前,金光麗園小區有4個樓座緊臨地鐵施工線路,地鐵施工產生的噪聲等問題給周邊居民帶來了很多不便。小區黨總支依托“三級議事”機制,經樓院調解小組了解情況,小區治理隊伍組織議事,社區黨委托底協調,為小區黨總支、地鐵5號線項目部和小區居民搭建起溝通平臺,直面擾民難題,協商整改方案,解決了地鐵建設擾民“陣痛”。(曹天健 王本朋)
(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