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石家莊市藁城區成方連片的麥田里,一株株綠油油的強筋優質小麥正茁壯成長。“去年我流轉了800畝土地,種的全是強筋麥,總收入約125萬元。與普通小麥相比,這種小麥品質好、收成高、收益高。”藁城區南營鎮土山村種糧大戶蘇吉平笑著說,“咱可以拍著胸脯說,石家莊產的強筋麥,從來不愁賣!”
民以食為天,糧以種為先。作為強筋優質小麥生產大市,石家莊高度重視種業振興工作,先后培育出的“藁優2018”“藁優5766”和“冀麥765”等強筋優質小麥品種,深受廣大農戶和食品加工企業的青睞。前不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總臺研究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了《CMG鄉村振興觀察報告(2023—2024)》,石家莊市“強筋優質小麥育繁推、產供銷一體化產業推廣”成功入選“農業增效益”方向的典型案例。
強筋優質小麥面筋含量高、面筋質量好,適宜制作面包、拉面、餃子等,是高端食品加工業的重要原料。石家莊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一產做專、二產做精、三產做優”的總體思路,通過開展農技示范培訓,聯動糧食收儲、加工企業,實現了原糧“優質優價”的全額轉化, 在直接提升種植戶經濟收益的同時,也為周邊五得利、金沙河、益海嘉里、中糧、冀糧等糧食收儲、加工企業提供了品質穩定的大規模優質糧源,產業呈現出“育繁推”“產供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良好局面。
藁城區作為石家莊市強筋麥傳統種植區,強筋麥種植覆蓋率高達90%,原糧“優質優價”轉化率100%。該區依托“藁優麥”這一特色優勢品種,通過良種選育和科學種植,推動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延伸強筋麥產業鏈,打造集育種繁種、規模種植、儲存流通、面粉加工、食品制作于一體的“藁優麥”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截至目前,藁城區擁有3個大型強筋麥交易市場,民營糧食流通企業120家,新型經營主體536個,流轉土地10.5萬畝。其中,千畝以上的家庭農場21家,農機、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487個,面粉加工企業20余家、宮面精深加工企業14家,已形成較完整的品種研發、良種繁育、標準種植、商貿流通、生產加工、品牌銷售等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年產值達到115億元,有效帶動了鄉村振興,成為當地農民的“增收麥”。此外,元氏縣、趙縣和晉州市等區域也推廣種植強筋優質小麥近30萬畝。(記者 李坤曉)
(石家莊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