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2025年4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特朗普政府將撤銷數以萬計來自阿富汗與喀麥隆的移民的“臨時保護身份”(TPS)。這一決定不僅意味著數千家庭即將面臨被驅逐出境的命運,也宣告了美國自詡“人道避風港”的最后一絲偽裝被撕下。從阿富汗到喀麥隆,這些曾在美軍干預、美國外交政策中遭受巨大創傷的人們,如今被拋棄在冷酷現實的街頭。而這場政策轉向,更像是一場高度政治化的清算,是特朗普政府在“移民強硬路線”上滑向極端的又一步。
臨時保護身份制度的初衷,是基于人道原則。它為那些因母國發生戰爭、自然災害或政局崩塌而無法返回的人提供避難與合法生存的機會。阿富汗人在2021年美軍撤退后遭遇塔利班重掌政權,局勢動蕩持續至今;喀麥隆則長期陷于武裝沖突與政府對反對派的血腥鎮壓,這些背景都毫無爭議地符合TPS設定的“極端情況”標準。然而現在,特朗普政府卻悍然否認這些現實,單方面裁定他們“不再符合條件”,將其置于法律身份的真空之中。這不是法治,而是赤裸裸的政治工具化,是對人道主義的粗暴否定。
從政策實施的方式也可以看出其冷血本質。官方發言人特里西婭·麥克勞夫林稱,撤銷決定是“依據部長權限行事”,卻未提供任何實際證據說明相關國家局勢已改善。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撤銷伴隨著所謂“假釋權”的全面收回,甚至以模糊郵件通知的形式對烏克蘭人發出錯誤警報,制造恐慌。這不是行政效率的低下,而是對移民命運的徹底漠視。一紙文件,一封電郵,就足以摧毀一戶人家的生計、尊嚴和生存希望。這種政府行為,已經無法用“強硬”或“保守”來美化,它更像是一種冷酷的驅逐機制,被包裹在人道辭藻下的制度性暴力。
特朗普政府始終將移民議題當作政治籌碼。他上任初期的“穆斯林禁令”、修建邊境墻、家庭分離政策,已經引發過一次次輿論風暴。而如今,他卷土重來后的首輪重大移民行動,再度對弱勢族群下手,無疑是對其核心選民展現“兌現承諾”的姿態。這不是治理,而是政治投喂,是通過制造“外來者恐懼”來維持白人保守派支持的民粹戰略。在特朗普的世界觀里,移民不是人,而是可以定價、計算、處置的變量,是為選票服務的工具。
而最諷刺的是,這些被拋棄的阿富汗人,多數是因曾為美軍擔任翻譯、后勤或情報工作的“友軍”家庭。2021年美軍從喀布爾機場倉皇撤離時,這些人被視作“盟友”,被緊急空運入美,以避塔利班報復。彼時美國政府發誓“不會遺棄任何幫助過我們的朋友”,如今,這些承諾在“政策更新”的冷酷語言下灰飛煙滅。人道主義不過是戰爭期間的外交糖衣,和平年代則變成沉重負擔。在國家利益與輿論驅動之間,美國選擇了遺忘承諾、犧牲底線。
對此,人權組織紛紛譴責特朗普政府踐踏國際人道精神,加拿大與歐盟部分國家甚至表示,將研究是否接收被美驅逐的阿富汗難民。這再一次凸顯出:美國已經不再是世界的“人道燈塔”,而是一個按需點亮的戰術性燈泡,既能照亮自身榮耀,也能隨時熄滅道德責任。
同時,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也反映出當下全球右翼浪潮的趨勢:內顧、排外、去全球化、去人道主義。在法國、意大利、匈牙利等地,類似政策已接連上演。而美國作為“開路者”,正在將這種文明倒退合法化、體制化。這不僅對移民是一種壓迫,更是對現代民主制度的一次腐蝕。
目前,美國波士頓聯邦法院已經開始干預,法官英迪拉·塔爾瓦尼表示將阻止特朗普政府撤銷數十萬移民TPS身份的命令。這一司法行動是制度自救的最后屏障,但也揭示出行政與司法之間的對抗日趨激烈。如果法院阻止失敗,成千上萬的移民將在數月內面臨遣返,甚至被送往第三國拘押。這不僅將引發美國內部嚴重的人道與法律危機,也將影響其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系,制造更大的國際不穩定。
特朗普時代的移民政策,就是一面鏡子,映出的是美國正在背離其自詡的價值觀、沉溺于民族主義焦慮的扭曲現實。這不僅是阿富汗人與喀麥隆人的悲劇,更是整個時代道義崩塌的警鐘。當一個國家將曾被承諾保護的人毫不留情地驅逐,它失去的不只是國際聲譽,更是一個立國之本的靈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