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推進農業強省建設 譜寫農業振興新篇——基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 - 2035年)》的實踐與探索
在國家大力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的宏觀背景下,農業現代化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推動鄉村振興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青海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特色農業產區,其農業發展不僅關乎當地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繁榮,更對全國農業的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 - 2035年)》的出臺,為青海省農業強省建設提供了明確的綱領和指引。青海省立足自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定位,積極將農業強省建設與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深度融合,致力于走出一條具有青海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一、總體戰略與政策框架
青海省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 - 2035年)》為指導綱領,提出了“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核心戰略,將農業強省建設與生態文明高地建設進行了深度融合。該規劃明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27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糧食產能穩定在1.4萬億斤以上,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量突破120萬噸;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牧民收入與GDP增速同步;到2050年,建成全球領先的高原特色農業強省,實現城鄉全面融合,充分轉化生態價值。
二、創新實踐與典型案例
(一)綠色有機農業:打造“凈土青海”品牌
冷涼蔬菜產業方面,大通縣森田農業通過出境蔬菜備案,于2024年成功向粵港澳大灣區輸出冷涼蔬菜500噸,其中單品種豆苗單價達25元/公斤,有效帶動了農戶就業增收。地理標志產品方面,唐古拉牦牛、藏羊品牌年銷售額超10億元,形成了“合作社 + 牧民”的全產業鏈模式,輻射帶動3000余戶牧民實現穩定增收。
(二)科技賦能與智慧農業
在生物育種創新領域,依托鐘山實驗室,培育了耐鹽堿作物、高價值海水養殖魚類等標志性品種。2024年,實施了基因編輯、智能裝備等重點項目30項。數字農服體系建設方面,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覆蓋了80%的行政村,集成了智慧農機、遠程技術指導等服務,使農機裝備利用率提升了40%。
(三)產業融合與三產聯動
“農體文旅商”融合方面,貴德縣王屯村構建了“玉米 - 秸稈 - 養殖 - 肥料”循環產業鏈,年創收超500萬元;青海高原足球聯賽帶動文旅消費增長20%。電商與冷鏈物流方面,建成了“產地倉”和直播電商基地,2024年農畜產品網絡銷售額達12.8億元,冷涼蔬菜、藜麥等產品成功出口東南亞。
三、挑戰與實驗性政策探索
(一)生態保護與生產平衡
在鹽堿地治理方面,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改良鹽堿耕地10萬畝,使單位面積產值提升了35%。碳匯農業試點方面,建立了牧草碳匯計量體系,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計劃在2025年開發草原碳匯項目5個。
(二)金融與風險保障創新
農業保險擴面方面,海西州2025年農業保險總規模將達1.55億元,覆蓋19個特色險種,牲畜疫病賠付周期縮短至24小時。綠色信貸試點方面,推出了“有機農畜產品貸”,對輸出地企業給予30%貼息,2024年支持項目23個,撬動社會資本15億元。
四、前瞻建議與實驗指導
(一)強化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
聯合長三角種業創新聯盟,建設高原特色作物基因庫,致力于培育抗逆性強、高附加值的品種,以解決種業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
(二)構建“數字孿生”農業體系
在柴達木盆地試點全域農業數字化,集成氣象、土壤、市場等多方面數據,實現精準種植與供需匹配,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
(三)探索生態權益交易機制
將草原碳匯、有機認證納入全國碳市場,建立“生態積分”兌換體系,激勵農牧民積極參與生態保護,實現生態資源的市場化價值。
五、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青海省以“小而精、特而優”為發展路徑,通過綠色轉型、科技賦能、產業融合等舉措,為生態脆弱區的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具有可復制性的“高原樣本”。未來,青海省需進一步深化“政策 + 市場”雙輪驅動機制,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和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將生態優勢切實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應持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全國農業強國建設貢獻更多的青海智慧和青海方案。在后續的研究中,可以進一步關注青海省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政策實施效果評估、生態價值量化與實現機制的完善以及農業科技創新的可持續性等方面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