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濫施關稅攪亂全球經濟秩序,不少國內外貿企業也可能面臨著挑戰。助力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相關的部門、協會、企業已經紛紛開始行動。商務部組織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實體商超迅速響應,接連宣布將通過加大補貼力度、開通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幫助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昨天,中國商業聯合會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中國烹飪協會等七家協會聯合發布了倡議書。
推動內外貿聯動拓展內銷市場
倡議書指出,當前,拓展國內市場、促進內外貿聯動發展,做好出口商品轉內銷的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
針對外貿企業國內銷售渠道尚未全面建立的困難,商品市場、百貨商場、連鎖超市、電商平臺等批發零售企業將開設綠色通道,設立外貿產品內銷專區、專柜,舉辦外貿優品展銷活動,為外貿企業提供展示和銷售平臺。餐飲、酒店等行業企業將優先采購符合標準的設備設施、外貿食品、餐具酒具和酒店用品等,拓寬外貿產品內銷渠道。同時,鼓勵企業利用自身渠道優勢,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促銷活動。
助力外貿企業拓內銷,各大企業都有哪些辦法?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怎樣幫助外貿商品絲滑進入國內市場?首先來看看,實體商超都有哪些行動。比如京東宣布,未來一年內,將大規模采購出口轉內銷商品,加快構建出口轉內銷自營體系。
京東集團副總裁孔祥瑩:未來一年內,京東將大規模采購出口轉內銷商品,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貿企業都具備優秀的生產能力,產品品質過硬。京東將在商務部及各級政府部門指導下,對扶持外貿企業做好規劃布局,在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對接。依托自營模式和供應鏈能力,京東將安排專業采銷隊伍駐點辦公,直接采購外貿企業的優質產品,并開設外貿優品專區,通過流量傾斜、全渠道營銷支持,加快打開銷路,防止低價內卷。針對入駐京東的外貿企業,京東也將提供密集培訓,加大補貼及各類資源支持,幫助外貿企業快速拓展國內市場。
應對經濟格局變化主動布局激活內需潛力
中國企業集體出手來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內銷渠道。來看個數據,2024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8萬億人民幣,是對美國出口額的10多倍。與國內市場相比,中國對美出口的市場其實相對較小。廣闊的國內市場,是外貿企業堅強的后盾。
其實最近一段時間,針對幫助外貿企業拓寬內銷渠道,商務部在頻繁發聲。3月,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上海調研內外貿一體化時提到,要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更好發揮超大國內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的穩定性和確定性,助力企業應對外部沖擊。下一步,商務部將持續舉辦“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搭建外貿企業拓內銷平臺。
盒馬:對外貿企業開放24小時綠色入駐通道
除了京東,盒馬也宣布,面向外貿企業正式開放24小時綠色入駐通道,匹配高效的物流供應鏈支撐、聯合開發自有品牌創新商品。
另外,阿里、抖音電商、快手、叮咚買菜、唯品會等十多家電商平臺表示,將發揮電子商務直聯供需優勢,推出訂單直采、外貿專區、流量支持、綠色通道、供采對接等八方面舉措,將優質外貿產品以電商速度傳遞到千家萬戶。截至目前,各地已向平臺提供約1200家有內銷需求的企業名單。此外,永輝超市、華潤萬家、武商集團等企業發布公開信,將為外貿企業開通“內銷”直通車,使外貿產品以最快速度上架與消費者見面。
比如永輝超市發布《致中國優質供應鏈公開信》,提出,其不僅是消費者獲取品質商品的渠道,更是中國制造的伙伴。
永輝華北區域品牌負責人賀聰聰:目前我們的合作郵箱已經收到了超過200封的中國優質供應鏈企業的合作訴求郵件,也已經和100多家企業進入了洽談合作的階段,其實我們也是敞開懷抱,希望能夠和不同的企業定制不同的方案。從目前來看,我們主要的合作方式是有兩種,一個針對我們已有的商品進行調整之后,在15天之內通過綠色通道極速上架,另外一個對于在國內的知名度不高的品牌跟永輝優選的自有品牌進行合作,盡快進行上架售賣。除此以外,我們會針對有能力的企業進行更深度的合作,開發更好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高質價比的服務。
我們不斷拓寬外貿轉內銷渠道,在當前形勢下,有什么樣的現實意義?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萬喆:商務部推動外貿產品拓內銷的決策,是應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主動布局,實質是通過供給側改革激活內需潛力。
第二個,它實際上也是一種資源的配置優化,能夠促進消費和收入的增長。外貿企業通常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進入內銷市場以后,他們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閑置產能,提高整體經濟效率。它也是勞動力要素的再配置,可以進一步更好地穩定就業市場。
第三個是政策乘數效應最大化。比方說京東采購計劃覆蓋營銷物流金融全鏈路。盒馬也開辟24小時入駐通道,縮短審核周期到行業的極限。從測算來看,每一元的財政投入可撬動的社會資本,是遠高于傳統基建投資的成熟效應的。
為超過2萬億元的外貿產能尋找新出口,這和產業鏈去風險的戰略目標也是高度契合的。當外貿企業將國際市場的標準反哺國內,當零售渠道用數字化能力重構產銷關系,中國消費市場或將在陣痛中迎來一場深刻的品質革命。這不僅僅是對沖外部風險的應急之策,更是構建自主可控供應鏈體系的必經之路。
商務部“四個對接”幫助外貿企業拓內銷
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在規則、渠道、支付體系等多方面存在差異,那么外貿企業怎樣順利拓展國內市場?商務部提出了四個方面,促進內外貿渠道對接、品牌對接、產銷對接、標準對接。各地也都在積極行動幫扶。比如安徽將于4月舉辦電商平臺招商會,重慶將組織電商資源對接大會,浙江將開展“外貿國貨嚴選”活動;福建出臺文件,“一對一”幫助傳統優勢出口行業開拓國內市場。
外貿企業拓展內銷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怎么能“轉”得更順?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萬喆:外貿企業轉向國內市場,有不少挑戰。市場認知可能不足,銷售渠道也有可能不暢,品牌建設可能也相對滯后。可能還會遇到一個價格體系的問題。有一些地方它的產業帶集體轉內銷以后,肯定會暴露出產能集中釋放的價格踩踏風險。
從解決方案上來說,微觀上第一個要加強市場調研和消費者洞察。調整產品的設計和營銷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第二個要拓展銷售渠道,利用電商平臺、線下商超、專業市場等多種渠道快速進入國內市場。
第三個,標準銜接與認證。對于企業來說,要積極與國內標準的認證機構合作,來確保它是符合國內的要求的。對于政府和行業協會來說,要積極提供技術支持和政策引導,來降低企業的轉換成本。
另外,要打造一個政產學研用共同體的生態協同,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平臺解決市場適配問題,協會不斷地倡議進行協調,使得目前這樣的外貿轉內銷的政策,它不只是一個應時之舉,而是一個長期戰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